国庆节刚过,青阳县庙前镇文灿家庭农场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一大早,一筐筐刚从山上采挖下来的新鲜黄精在这里经过挑拣、除须、清洗、九蒸九晒,逐渐完成从林间到车间再到餐桌的华丽转身……
“北有长白人参,南有九华黄精”。作为集药、食、赏三用于一身的道地中药材,九华黄精因其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等功效,备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青阳县依托九华山地区不可复制的地域优势,将九华黄精列为“一县一业”农业主导产业,探索出一条从有到优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昔日不起眼的小黄精在这里已茁壮成长为年产值超二十亿元的特色产业链条。
一盒黄精茶能卖400到500元,这是文灿家庭农场创办人张文灿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刚开始,我们只是单纯的种植加销售,黄精价格十几到二十几元一斤不等,利润很低。”张文灿告诉记者,当时,县内的黄精大都是农户分散种植,以出售九华黄精鲜货等初级产品为主,产品品类单一,附加值低下和外地黄精的进入对正宗九华黄精的口碑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面对困境,如何破圈?
近年来,青阳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先后出台了《青阳县九华黄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青阳县农业特色优质产业发展奖补办法》等文件,通过搭建政策、科创、孵化等服务平台,鼓励引导企业和种植大户走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发展道路。截至目前,全县黄精种植面积达4.3万亩,建成千亩标准化种植基地2个、“十大皖药”标准化种植基地2个、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九华黄精)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个,培育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百余个,辐射带动周边2万余农户从事九华黄精产业。与此同时,青阳县还加大与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成立九华黄精产业研究院,建成九华黄精数字化平台,加大对九华黄精的保护培育力度。截至目前,全县建有九华黄精省级种质资源圃1个,选育优良品7个,获得九华黄精国家发明专利2个、实用新型专利10余个。
政府搭好台,和众多黄精种植大户一样,张文灿不再满足“小打小闹”唱“配角”。这些年,他开始引入专业化的种植和加工模式,除先后种植仿野生九华黄精500余亩,带动周边村民种植黄精800余亩外,还新建了标准化冷库和加工车间。随着订单的不断增加,今年预计可实现产值300余万,带动周边30余名农户就业,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从最初的小作坊发展到如今集研发、深加工、销售一体的龙头企业,安徽禅悦食品工贸有限公司深耕九华黄精产业近30年的历程是青阳九华黄精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走进该公司新建成的九华黄精博物馆,记者看到解说员正在向一支来自南京的旅行团队介绍九华黄精文化。“国庆期间,仅我们博物馆这块的每天营业额达到了5万元左右。”该公司销售经理张兰兰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打造的“祥悦林”等四个品牌六大系列100多种九华黄精产品,深受市场欢迎。2023年,公司的线上销售额达5000万以上。其中公司新开发的黄精枸杞原浆更是被年轻消费者追捧,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产品。
一边引导企业和大户做大规模、做优品质,一边还要不断讲好九华黄精故事,拓展市场、做好品牌。近年来,通过集体建设用地联营、衔接资金支持、政策奖补等多种方式,不断延伸黄精一二三产链条,先后培育九华黄精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个、规模以上加工企业2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个,建成九华黄精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