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下,黄石溪畔,连片的高山茶园里,茶农们忙碌采摘头茶。
黄石溪村位于青阳县陵阳镇,平均海拔800米,森林覆盖率90%以上,长年云雾笼罩。好山好水出好茶,黄石溪茶叶早在宋朝,就已被列为贡品,1915年曾获得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金奖。“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悠久的种茶历史,村里积极引导村民发展茶产业。”黄石溪村宣传干事吴明介绍,目前黄石溪村共有茶园面积2200余亩,茶叶年产值超1500万元,茶产业已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主产业之一。
近年来,青阳县立足山水资源,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绘就出一幅产业发展更旺、人居环境更美、基层治理更有效的和美乡村画卷。
在朱备老街,河边的老街村咖里飘出阵阵咖香,店内游客一边品尝着香浓的咖啡,一边观赏窗外美景,仿佛置身山水画卷中。“我们这里依山傍水,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前些年因时代变迁和经济发展,老街逐渐被边缘化,失去了曾经的繁华。”镇村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工作开展,老街和美乡村和环境整治工作专班对50余户房前屋后和公共区域进行全方位整治,党员、村干部带头行动,村民积极参与,齐心协力将朱笔村打造成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精品乡村示范村。
改头换面的朱备老街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节假日,附近的星野露营基地,更是吸引了不少游客在此烧烤架,开启一场美食和美景的治愈之旅。
不只在朱笔村。眼下,青阳县围绕九华山美丽乡村示范片和“禅境修身”青朱线、“富贵陵阳”青陵线、“生态田园”蓉十杜线、“自然风光”318国道线“一片四线”建设布局,全域推进省级中心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东桥村好运龙潭、牌楼村溪流咖啡等一批特色小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五溪村的自然风物馆及九华非遗传习所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发挥本地非遗资源成风化人的作用,红光村的“板凳会”“党群屋场夜话”则营造了群众主动参与建设的浓厚氛围。
建设和美乡村已经成为青阳县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青阳县将省级中心村建设规划与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在环九华山区域的省级中心村重点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产业,在非旅游乡镇的省级中心村重点发展九华黄精、金银花等特色农业项目。目前,全县省级中心村发展各类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经营主体100余家。
驱车从青阳县城出发,沿着蜿蜒道路行驶约1个小时后,便抵达位于礼貌山下的陵阳镇沙梗村。远近闻名的飞机公园、金黄灿烂的油菜花海、白墙黛瓦的徽派村居。谁能想到,曾经藏在深山人未知的古村落,整体搬迁后成为游客们心向往之的乡村游目的地。
2023年10月,沙埂村成功入选安徽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村“两委”鼓足干劲,全面提升村庄环境和村容村貌的同时,还依托九华山下露营、研学、民宿等功能,打造具有现代田园风光的新时代农村社区。“这些年村里在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上下了大功夫,来游玩的人多了,周边很多人家开民宿,增加不少收入呢。”沙埂村村民曹少群感慨道。
产业兴旺,青山生金,绿水淌银。如今的青阳,一山一水皆成诗画,背后的“密码”是什么?
整合投入政策性资金约3000万元,真金白银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库,共梳理各类人才1200余人,夯实和美乡村建设“本色”;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安排技术指导105人次,整治卫生厕所1570户,2024年农村改厕完成率100%,擦亮和美乡村建设“底色”;
7个精品示范村创建县乡村三级“和美人家”合计1375户,创建率81%,提升和美乡村建设“成色”……
得益于“县级主导、乡镇落实、村组主体、农民主角”的工作机制,如今的青阳县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基层公共服务不断提档升级,绿水青山之间,秀美活力的乡村新貌愈加清晰。
时至今日,青阳县预计建设的183个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已建成170个。其中,2024年13个省级中心村121个项目已全面启动,总建设进度达75%。这些美丽的村庄犹如一粒粒形态各异的珍珠,连缀成链,让青阳的村落人文和山水田园融为一体,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