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青阳经开区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淬火、冷却、烘干、绞线……走进安徽广宇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场“铜丝变形记”正在这里上演。经过一道道工序,一根根直径8毫米的铜杆便被制作成0.1毫米的高强高导铜基线。铜丝变细了,产品的价值却提升了。作为集成电路及半导体封装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材料,公司研发生产的铜丝产品凭借卓越的耐蚀耐热性能,深受市场好评。今年前5个月,公司便实现销售收入1.72亿元。而在过去,这家公司生产的还仅仅是3毫米的家用铜线,产品不仅单一,也缺乏市场竞争力。安徽广宇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何孔高告诉记者:“过去产品附加值很低,企业也挣不到什么钱。但是通过这几年创新研发,我们生产的产品进一步升级,主要用于航空航天还有键合线等方面,产品附加值实现成倍的增长。”
近年来,安徽广宇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先后投入技改资金1200余万元,用于改进生产工艺和更新生产设备,并与合肥工业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新产品。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生态的构建。近年来,青阳经开区不断健全“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工作机制,高效链接技术、金融、人才等资源,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目前,园区已集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4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安徽亿盛源新材料有限公司,从全国各地收集的易拉罐“废料”经过破碎,X光分类选择后投入高温熔炉,最终“变身”为高强度铝镁合金液,可直接输送到下游客户生产线。据企业测算,像废弃易拉罐这样的废铝材料,1吨可冶炼950公斤铝水,金属回收率达95%。“我们生产的铝镁合金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5G通讯、高铁车身、新型机械等方面,160公里内铝镁合金液直供的模式,能带动下游镁基新材料精深加工项目的招引,有利于青阳县镁铝轻合金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今年我们可生产20万吨高性能铝镁合金和2万吨铝酸钙,预计产值30亿元以上。”安徽亿盛源新材料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柯美施说。
如今,安徽亿盛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易拉罐的“变身之路”不仅仅在于铝水供应。熔炉高温煅烧后剩余5%的危废材料还会进一步加工煅烧为铝酸钙,可作为钢铁的脱氧剂,真正实现“变废为宝”的闭环模式。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工业提质增效。今年以来,青阳经开区不仅为企业提供清晰的产业升级路径和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还优化审批服务与免申即享政策兑现通道,助力企业智改数转。今年前5个月,青阳经开区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0.7%,拉动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5个百分点。“通过系统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和网络化连接,不断加大对工业制造业企业的支持范围和扶持力度,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开辟产业发展新空间。”青阳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杰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