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青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政策解读 > 负责人和专家解读
索引号: 11341823003291288H/202405-00200 组配分类: 负责人和专家解读
发布机构: 青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名称: 【专家解读】【文字解读】青阳县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黄亮解读《青阳县传统建筑保护修缮管理实施意见》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4-05-13
废止日期:
【专家解读】【文字解读】青阳县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黄亮解读《青阳县传统建筑保护修缮管理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4-05-13 16:20 来源:青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4年5月11日,青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青阳县传统建筑保护修缮管理实施意见》。 根据“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现由青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此政策作如下解读:

一、决策背景和依据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聚焦传统村落保护,以“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为原则,更好地推进我县传统建筑修缮全过程管理,促进传统建筑活化利用,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根据《安徽省委办公厅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保护传承的指导意见》(皖办发﹝2023﹞36号)等相关规定和《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24年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利用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建村函﹝2024﹞16号)等有关规定,起草制定了《青阳县传统建筑保护修缮管理实施意见》。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明确包括传统建筑修缮的范围、原则、相关管理单位职责、产权人或使用人的责任、专项资金的筹措和使用、设计施工监理应具有相应的资质、提高防灾能力、禁止性行为、补助资金标准、应急防控及责任追究等内容。对青阳县传统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近年来,我县传统建筑房屋先行状况堪忧,房屋安全性问题凸显,部分传统建筑即将面临着倒塌和消失的风险,开展我县传统建筑修缮工作已迫在眉睫,我局于2024年1月组织专家深入国家及省级传统村落,实地调研传统建筑房屋现状,起草了《青阳县传统建筑修缮管理办法草案》;2月组织专家讨论,完成《青阳县传统建筑修缮管理办法》初稿;3月组织召开青阳县传统建筑管理修缮办法专题会议进行研究;4月向县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征求意见。

四、工作目标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修缮,保留和传承青阳县的历史文化遗产,让后人能够了解和感受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一是提升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对存在安全隐患或损坏的传统建筑进行修缮,使其结构更加稳固,延长使用寿命。二是保持建筑的原有风貌:在修缮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持传统建筑的原有风貌和特色,避免过度改造和破坏。三是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结合宜居性改造,提升传统建筑的居住环境和舒适度,满足居民的现代生活需求。四是促进文化旅游发展:保护好传统建筑可以为青阳县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五是增强公众保护意识:通过传统建筑保护修缮工作,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促进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

五、主要任务或主要内容

一是全面开展传统建筑普查,建立准确的传统建筑名录,明确保护修缮对象。二是采取有效的结构加固措施,确保建筑安全稳固,进行防水、防潮、防火等处理,预防损坏。三是遵循传统工艺和技术,对受损部分进行细致修缮, 尽量使用传统材料,恢复建筑原有风貌。四是改善传统建筑周边环境,提升整体协调性,控制周边建设活动,避免对传统建筑造成不良影响。

六、关键词诠释

传统建筑: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等价值的古老建筑物,承载着特定地域和时代的特色与记忆。

保护:采取各种措施防止传统建筑受到自然侵蚀、人为破坏等,使其能够长久存续。

修缮:对受损或破旧的传统建筑进行修复和整治,使其恢复原有功能和外观。

完整性:不仅关注建筑单体本身,还包括其周边环境、附属设施等整体的完整保存。

文化价值:指传统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传统技艺、民俗风情等具有重要意义的价值。

材料工艺:用于建造和修缮传统建筑的特定材料和独特技艺,是保护其特色的关键。

历史风貌:建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风格和外观特征。

技术规范:在保护修缮中遵循的标准和准则,以保证质量和效果。

七、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完善的保护管理机制,明确传统建筑保护责任主体和责任人。二是加强对保护修缮工作的监督检查日常巡查机制,确保房屋修缮质量和日常维护,三是争取各级政府资金支持,开拓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八、下一步工作考虑

一是持续传统建筑普查调研。进行更细致全面的普查,挖掘潜在的有价值建筑,进一步完善建筑档案信息。二是加强技术研究:成立专业研究团队,对传统建筑保护修缮的技术、工艺、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提高修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三是强化资金筹集:积极争取上级政府专项拨款,同时拓展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到保护修缮工作中。四是推动公众参与: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传统建筑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和保护行动。在保护的基础上,探索传统建筑的合理利用模式,如发展文化产业、旅游观光等,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五是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对已修缮的传统建筑进行长期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保护成效的持久性。六是区域协同保护:加强与周边地区在传统建筑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区域内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建筑进行数字化建档、管理和展示,提高保护工作的效率和影响力。

解读机构:青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公室

咨询电话: 0566-502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