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政务信息 > 今日青阳

青阳:外联内畅 织就全域发展新图景

信息来源:池州市传媒中心 发布时间: 2025-11-24 09:46
[字号:默认 超大]

“ 十四五”以来,青阳县以“大交通”综合体系建设为引领,积极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绿色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如今,俯瞰青阳全境,道路宽阔平坦、路网四通八达、高铁快速行驶、车辆川流不息… …

蝶变跃升 高铁打开新局面

2024年4月26日,池黄高铁首班列车从九华山站发车,标志着青阳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池黄高铁九华山站航拍(资料图)

以往,青阳居民外出主要依赖公路交通,耗时久、换乘麻烦,极大地限制了出行范围。如今,这一局面得到彻底改变,随着池黄高铁的开通,便捷的交通不仅让居民出行更加高效,也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前来青阳。

数据显示,九华山站启用一年多以来,该县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15% ,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4%。今年,青阳持续丰富“旅游+”业态,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大力推进青阳屈原纪念馆、大鱼海棠古风民宿和九华素食文化展示中心等文旅项目落地开放,增添游客参与感与体验感。

池黄高铁进一步拉近了青阳与杭州、南京、上海等长三角城市的时空距离,便捷的交通使得青阳在承接产业转移、吸引人才和投资等方面具备了更强的吸引力。高铁开通一年多来,青阳共引进长三角地区投资项目66个、总投资155.9亿元。该县与长三角地区在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逐渐增加,通过区域合作,青阳能够更好地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技术,推动自身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兴业富民 乡村振兴筑“坦途”

木镇镇X301新竹街道至S103升级改造工程是青阳县2024年建设里程最长的项目。木镇镇新竹村种粮大户张志龙告诉笔者:“这条路升级以后,不仅农机开进来更方便,我们来回运输粮食、肥料也可以用大车了,节省了不少运输成本。”据了解,该工程起点为竹阳街道,终点为S103,路线全长9.21千米,铺设沥青路面,路面宽度6.5米,按照三级公路标准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沿线村庄的交通环境,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

近年来,该县重点推进农村公路深度通达,加强农村公路与干线路网的衔接,形成覆盖广泛、服务优质的农村公路网,为乡村振兴提供交通运输的重要保障。“以前这条路坑洼不平,严重影响道路行车安全,路修好后,接送孩子和去县城办事更方便了。”看着修好的道路,丁桥镇独龙村村民章能义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丁桥小学至独龙路口段“四好农村路”建成通车后,宽阔平整的沥青路畅通无阻,与掩映在稻田、树林中的楼房相互映衬,不仅方便了居民出行,更呈现出秀美的乡村景色。

乡村道路像一条条彩色纽带,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全国市场。为打通“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的双向运输通道,该县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形成“资源整合+快递联合+站点(网点)覆盖”的共配模式,促进农村电商与农村寄递物流融合发展。目前,青阳已建立乡镇综合服务站3个、村级综合服务点120个,实现了农村物流服务点村级全覆盖。同时,整合全县39条乡村公交线路和120个快递服务网点,开通6条客货邮合作线路,利用客流量较少的时间点运送快递,每个班线月新增营收2000余元。

快进慢游 延展生活“幸福景”

沿着大九华环线自驾游路线,一路观赏九华山风景名胜区、九子岩景区、莲峰云海景区等景观,领略将军湖、芙蓉湖、青通河等水域风光,体验青阳腔、青阳民歌、陵阳百家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品味九华黄精、九华素食、陵阳豆干等特色小吃……青阳通过完善高速公路网络,提升县内公路等级,优化公共交通布局,不仅提升了县域的交通便捷性,还有效串联了县内各大旅游景区,形成了“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格局,让游客在享受便捷交通的同时,能够深度体验青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

该县以交通建设为先导,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不断搭建城市“强韧骨架”,在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助推城市发展持续向前。同时,围绕高铁、产业、旅游三大核心,强化东西、南北两大主轴,依托九华山旅游发展核心打造一条旅游环线,促进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航空、水运、廊道6个维度全面发展,强化衔接协调,着力打造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路在延伸,梦在生长。每一条道路都是历史向前延伸的见证,记录着青阳发展的轨迹和变迁。日新月异的道路建设,为该县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青阳“大交通”优势的不断增强,内联外通的交通路网必将成为打通青阳全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