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医从农,五年求索,他带领乡亲们打造出一家现代化绿色农业企业;注重品质,诚信经营,他把地道的“青阳味”带出大山,用一件件农特产窜起乡村振兴产业链。从白大褂到新农人,他是如何实现跨界蜕变?本期的青“媒”有约·对话民营企业家栏目,让我们一起走近安徽徽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掌舵人钱叶青,一起聆听这位80后新农人的创业故事。
有些“病”,医生治不了
大学主修临床医学的钱叶青,毕业后,曾是一名医生。“有些‘病’,医生治不了。”诊疗室里一个个深夜的坚守,让钱叶青目睹了许多无奈。这深深刺痛了他,让他意识到:治“穷”病才是阻断贫困反弹,守护健康的根本。带着这份执念,他毅然选择回乡创业。
彼时的乡村正面临着壮劳力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守着家中“一亩三分地”的窘境。钱叶青积极奔走调研,结合家乡丰富优质的农土特产,他将目光投向了当地黑土猪肉、皖南土鸡、土鸡蛋等农特产品加工销售上。经过多方筹措,钱叶青创立了安徽徽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先进设备,创新传统工艺,让家乡的农特产品既锁住了营养又保留了风味,深受市场欢迎。如今,家乡“土味”这把“新农具”,已成为钱叶青为乡亲们治“穷病”的新工具。
小工厂立志做大产业
随着国庆中秋“双节”的临近,徽坊农业的加工车间里比平时更多了一份忙碌。在此务工的村民黄梅正忙着打包土鸡蛋。“公司除了提供这样一份工作外,还长年收购我家里散养的土鸡、土鸡蛋,让我也能创造一点价值。”作为留守老人,她能徽坊农业拿到双份收入,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目前,钱叶青的公司共带动周边80余户农户和养殖合作社参与黑土猪、皖南土鸡养殖,平均每户增收3000元以上。为了让乡亲们放心养殖,他还推出了“低风险”合作模式,全程技术指导,并以保底价收购,免去了大家的后顾之忧。公司还根据村民的实际情况,设立了“灵活岗位”,在公司订单激增,业务繁忙时,提供清洗、包装等就业岗位,允许村民根据农时和家庭实际弹性务工,这种人文关怀的管理模式,让更多乡亲实现了“家门口灵活就业”,增加了家庭收入。
好品质铸就“金字招牌”
秉持着“品质第一 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从农产品的养殖阶段,钱叶青都严格把关,指导合作社和农户科学养殖。他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配齐设备,来保障农产品的口感。钱叶青介绍:“我们引进了先进的锁鲜技术,让消费者可以品尝到新鲜的农产品。”他要求车间的工人要注重车间卫生,严格佩戴口罩、手套,同时要保证产品足斤足两,不能让消费者吃亏。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注重品质的同时,钱叶青还带领团队积极打造“食色鲜野”特色品牌,注重产品研发和品牌宣传。还搭建了“线上+”的销售体系,借助天猫商城、苏宁易购、国家铁路商城等诸多销售平台,大力发展直供基地、订单农业,扩大并提高了销售收益。抓住电商经济、直播经济机遇,线上的代理遍布全国各地。2024年,安徽徽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产值达到了1000万元,并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
从精准把控生产流程,到线上线下融合广阔市场;再到助力乡亲增收致富。光阴流转,当年那个褪去白大褂的青年,在家乡的土地上开出治愈贫困的“产业良方”。“我的努力就是要让更多农民朋友,过上好日子。”钱叶青从未忘记自己的创业初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