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即由市县担保机构、省担保集团、合作银行和地方政府分别按40%、30%、20%、10%的比例分担风险。政府通过参与担保,提供信用背书,为区域内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小微企业及“三农”主体提供担保贷款支持,着力化解其“融资难”问题。近年来,青阳县不断创新“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有效打通金融服务堵点,精准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融资需求表》报上去,20天不到,500万(贷款)资金就到账了,着实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安徽华夏蓝天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财务主管何秀枝说。这家专注于超低氮燃烧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落户于青阳经济开发区,长年与多家大型企业合作,但因账期较长,导致公司资金周转困难。通过当地政府搭建的政银企对接平台,华夏蓝天的融资需求迅速传递至金融机构。青阳农商行和县担保公司闻讯,立即组织人员主动上门服务。“这家公司是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符合(“4321”)政银担担保贷款要求。”青阳农商行业务部客户经理袁成介绍说,在业务办理过程中,银行通过实地走访,上门服务,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实际融资需求,并根据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制定一户一策融资方案,为其开辟了贷款审批绿色通道。
以往,企业融资最大的堵点是缺少有效的抵押物,如何有效破解这一难题?青阳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俊告诉记者,担保公司在上门了解相关情况后,对符合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企业及时给予征信担保。值得一提的是,以“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为契机,青阳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还不断丰富产品体系,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多元化融资需求。“为服务现有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的融资需求,我们主要提供的产品是政银担,目前有“4321”(政银担)、科技创新担保计划、园区贷等十几个业务品种,今年到目前为止,在保余额约8亿元,在保户数316户。”青阳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俊说。
政府积极牵线搭桥,金融机构精准发力,新型政银担合作有效破解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撑。据统计,近年来,青阳县金融机构已累计为1293户次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提供担保贷款62.3亿元。其中,青阳农商行承贷42.4亿元,占比近七成,成为服务县域经济的主力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