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青阳县规划蓝图 > 区域规划

蓉城镇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阅读次数: 来源:青阳县蓉城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5-03-31 15:26
【字体大小: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蓉城厚积薄发、乘势而上再攀新高的一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至关重要。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县部署要求,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持续提升工作效能,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增长32.4%,规上工业总产值5亿元,增长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强链补链,在加快产业发展上拼搏奋进。

打造文旅支柱产业。抢抓池黄高铁开通契机,进一步整合优化提升镇域旅游资源,在县城至牌楼绿道段,以打造九华山旅游集散接待中心为目标,加快布局星级酒店、高端民宿、特色餐饮、精品打卡点等新场景,积极引进水上运动、夜游演绎、亲子休闲等新业态,提供多元文旅消费体验,全力承接九华山客源。在乡村旅游上,持续提升莲峰云海、五溪山色等景区品质,接续盘活九华霄云谷等文旅闲置资产,力争招引文旅项目2个,讲好李白、元文宗等历史文化故事,办好“寻迹蓉城”视频号,探索发展数字演艺、沉浸式展览等新型文化业态,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大攻坚行动,新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2个,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家、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8家,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长20%以上。持续激发消费活力,着重抓好亿达广场、商业广场存量资源盘活,结合全县消费券发放,提升消费潜力。发挥“城关镇”优势,坚持引育并举,推动文化、体育、商贸、物流、电商直播等服务业多元联动、协同融合,实现多样化、品质化发展。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持之以恒抓好九华黄精产业发展,新增种植面积不少于650亩,全力服务保障九华黄精现代产业园建设,力争引育1-2家后端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入园,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发挥乡村振兴创业园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稻虾综合种养、皖南土鸡、茶叶、果蔬种植等产业实施现代化改造、规模化提升。

(二)聚力项目为王,在增强发展动能上拼搏奋进。

全力拼招商。主动适应招商引资新形势,持续掀起“大抓招商、抓大招商”的新攻势、新热潮,坚持党政领导带头招商,突出三次产业协同招引,聚焦全县首位产业、高端现代服务业、农业特色产业等,打好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资源招商“组合拳”,积极对接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实施招商引资“敲门行动”。确保新引进项目8个以上,其中省外亿元项目3个,力争引进1家镁铝轻合金首位产业项目落户。

全力推项目。按照全县“拼项目比发展论英雄”工作要求,健全完善党政领导联系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制度,落实“三个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梯度推进机制,实施重点项目6个,投资超2亿元。力争五溪携程旅游度假中心、牌楼乡村旅游综合体、翠谷度假山庄、拾德山庄等项目尽快签约,推动九华黄精产业园、飞腾国际酒店二期等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确保云庐湾、锦江之星、麗枫等酒店开业运营,切实以项目之“进”,支撑发展之“稳”。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积极对接行业主管部门,再谋划争取1—2个标志性大项目。

全力优环境。以真心实意为企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为导向,坚持好党政领导走访企业制度,定期召开“青”听会、座谈会等,畅通诉求渠道,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问题和困难,落实好助企降本增效活动,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建立企业动态培育清单,加大企业走访帮扶力度,扎实做好统计基础工作,确保应纳尽纳、应统尽统,新增五上企业20家以上,形成接替有序、平稳增长、量质齐升的良性循环。

(三)聚力建管并重,在乡村全面振兴上拼搏奋进。

打造和美乡村样板。深入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坚持“四个一”发展思路,完善“和美”工作专班推进机制,压茬推进牌楼、五溪、百花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确保五溪缘·携程旅游度假山庄、途居营地、太白吉市投入运营,建成牌楼“六坊”。建成五溪河西、合心紫竹窠,加快百花邓家塝、云山马屋等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建设进度,再增美丽宜居自然村5个。持续健全完善常态长效管护体系,完成改厕150口,新改建农村公路6公里。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各项帮扶机制,压实村“两委”、网格员、帮扶人工作职责,实施财政衔接资金项目6个以上,深化乡村振兴创业园“1+N”联动发展机制,带动更多农民就近就业,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严守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试点,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双提升。深化村集体经济发展“强基”工作专班推进模式,聚焦城郊区域建设发展,坚持规划引领,加强协同联动,结合城郊村村情实际,探索跨村联盟、城中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新路径,发展壮大一批特色产业,稳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充分发挥“一约四会”、和美积分兑换制度作用,加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扬本土好人文化、家风文化、睦邻文化等,推进移风易俗,反对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陋习,评选和美人家400户,培育文明乡风。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长效机制,严格落实民主决策、乡镇审核备案、组账村管等制度。

(四)聚力融合发展,在加快城市建设上拼搏奋进。

全力保障城市发展。坚决扛起“城关镇”职责,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城市更新,实施党政班子牵头包保、专班推进,配齐配强征迁队伍,完成“房票安置”65户以上,序时推进S219、S40、九华黄精现代产业园等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和安置项目落地征迁及扫尾工作。加强项目用地保障,接续实施补充耕地项目,完成年度变更调查耕地整改和恢复任务。

不断提升城市品质。配合做好老旧小区、九华东路、宝灵路、富阳路改造、碧桃路延伸等重大市政工程建设。持续提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用好三方议事等制度,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接续助力文明城市创建,用好“焕彩”专班,实施精细管理,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加强安置小区、背街小巷、无物业小区环境管理,加大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加强城市精细治理。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不断优化网格架构,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和为民服务专业能力。深化“大党委”合作机制,用好共建单位优势资源,凝聚社区治理合力。落实“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制度,加强社情民意摸排收集和问题解决闭环办理,用心用情办好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和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

(五)聚力安全稳定,在维护社会大局上拼搏奋进。

筑牢安全发展基石。时刻紧绷思想之弦,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八大行动”和“小切口”专项整治,聚焦工贸矿山、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电动自行车、校园安全等重点领域,闭环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安全形势和谐稳定。不断完善“大安全”格局,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做好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工作,加强商超、学校、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巡逻防控,全力提升群众安全感。加快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反馈信访件整改销号,配合推进青通河流域整治提升专项行动,深化建筑扬尘、烟花爆竹、餐饮油烟等长效整治,动态清零城乡黑臭水体,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大力化解矛盾纠纷。全面学习借鉴“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用好“双下沉”机制和网格化管理模式,发挥人民调解员作用,调动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力量,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闭环办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民声呼应等平台交办事项,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开展信访积案攻坚专项行动,大力攻坚化解信访积案难案,依法依规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确保“案结事了人和”,坚决杜绝赴省进京访,减少市县访。

接续增进民生福祉。接续办好省、市、县定民生实事,遴选实施8个镇级民生实事项目。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做好就业技能培训、就业政策宣传、创业担保贷款审批,推动产业、就业、创业“三业联动”。动态摸排欠薪隐患,保障农民工工资足额支付。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强化社保医保扩面征缴,不断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按时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从严做好“低保”“五保”等审核,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持续扩大社区和城中村夜间开放、延时服务比例,完善农家书屋、阅读空间、十五分钟健身圈功能,定期举办便民集市、文体培训、节日体验等特色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明生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加强民族、宗教等工作。支持人民武装和退役军人服务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