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我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商务工作事关国计民生,事关全县经济发展大局,结合我县商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扩内需、促出口、保增长”为中心,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商务工作机制,突出市场建设,拓展外贸市场,完善市场功能,激活社会消费,加大行业监管力度,规范成品油、酒类流通等市场秩序,净化市场消费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县商务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
商贸流通有新发展。“十四五”期间,新增培育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10家以上,到202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
对外贸易有新提升。“十四五”期间,新增培育20家以上有外贸自营出口业绩企业,到202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力争达到1亿美元,年均增长10%左右。
利用外资有增加。“十四五”期间,新引进4~5家外资企业投资服务业,到2025年,利用外资争达到1.85亿美元,年均增长7.5%左右。
电子商务有新进展。“十四五”期间,全县网购网销交易额年均增长不低于30%,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95%,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超过70%,建成1个辐射周边县市的省级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基地,形成3-5个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打造“买全国、卖全国”的电子商务名县。
三、主要任务
(一)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打造商贸流通载体
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商贸网点建设规划,推进城乡商贸一体化发展。围绕商贸龙头企业,大力实施县乡流通再造工程,发展中心商业区、大型综合超市或连锁超市、大型农产品综合批零市场、餐饮娱乐夜市街、物流配送中心、专业市场等,打造快捷、高效的商贸流通载体。到2025年,全县建成10个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综合超市或连锁超市、2家大型专业市场,在各乡镇区新建或改造5个农(集)贸市场、6个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超市,巩固发展300个标准化农家店或便民店。规范成品油销售及标准化建设,全县新建加油站(点)10座以上,使成品油分销网络覆盖全县。
(二)培育竞争优势,推进对外贸易新突破
一是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壮大进出口队伍。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强出口基地建设,引导各类企业发展对外贸易,壮大外贸企业队伍;大力开拓出口市场,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和扩大传统市场、开拓新型市场,在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欧亚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展会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开拓东盟、中东、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二是优化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大力培育有地方特色的出口产业集群,重点支持机电、高新技术、非矿加工等产业带动性强和就业贡献大的产品。“十四五”期间要新增电子类产品出口,巩固提升机电产品、农产品出口比例。三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培育出口品牌,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减少粗放型、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以适销对路产品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三)搭建电商体系,推动电子商务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项目,搭建我县电商产业发展体系。二是借助“品牌强商”、“网络联商”专项行动,加大我县优势资源、品牌产品推广力度。三是创新发展思路,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新业态。四是提升服务水平,破解制约商贸流通发展的瓶颈。持续开展各类多层次高技能培训,提升电商人才服务水平。
(四)促进商贸旅游服务业发展
一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服务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在大力推动商品消费的同时,提高传统服务业质量,拓展服务业领域,拉动服务消费。立足青阳作为皖南旅游接待基地的优势,针对青阳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提升商贸服务业档次,明确休闲旅游重点区域,布局一批特色餐饮和商业街区、养生度假功能区,合理建设青阳县住宿餐饮业及其它新型服务业。二是大力发展旅游业,拉动社会消费。围绕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一核三线三片”泛旅游示范区,以县城旅游接待基地为核心,实施青九线、青朱陵线、蓉十杜线(358省道)等旅游交通干线网络建设,推进禅境修身旅游区、佛国田园旅游区、富贵陵阳文化旅游区建设,增强县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与九华山相互补充的景区景点建设,坚持“礼佛在九华,修身在青阳”的发展定位,加快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加快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城区大型旅游专业市场建设。突出打造“礼佛、观光、休闲、养生”四大特色产品和特色旅游商品,重点支持佛教工艺品、农特产品、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发展。
四、保障体系
(一)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对涉及全县商务发展的重大政策、重点规划和关键项目进行集体研究,真正形成上下一条心、部门各司其职、乡镇全力以赴、企业积极参与抓商务工作的新格局。
(二)强化人才支撑
建立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促进我县商务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三)强化资金投入
建立商务发展专项基金,同时整合相关部门的项目资金,为全县商贸基础设施、电子信息、品牌树立、市场开拓、外贸出口、质量体系、应急储备等重点项目实施提供保障。
(四)强化商务信用
继续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抓好社会信用和诚信体系建设,继续推动“诚信兴商”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建立企业(个人)信用档案,创立信用品牌,抑制恶性竞争。
(五)强化考核考评
将商务工作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建立健全考核考评机制,推动“十四五”商务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