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青阳县规划蓝图 > 区域规划

新河镇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阅读次数: 来源:青阳县新河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03-30 09:30
【字体大小: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在全县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中争一流、站前列,争当绿色转型排头兵。

综合考虑,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00万元,同比增长7.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同比增长27%;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6亿元,同比增长18%;确保全年新引进项目不少于16个,其中省外亿元项目5个;完成外贸进出口550万美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定信心,以更广视野谋划“高质量发展”

培优做强产业项目。继续服务好县“一号工程”宝镁轻合金项目,围绕镁铝轻合金深加工产业,持续推进江苏长海、宁德机电产业园等重点项目,争取早日投产达效。抓好十里岗园区提档升级,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新建园区道路1公里,推进G318国道线沿片与木镇园协同发展。抓好童埠园、老山园建设,围绕重点项目开展好征地拆迁等工作。

突出企业转型升级。对闲置资产进行兼并、重组,通过“腾笼换鸟”,实现有效盘活;对产业落后、效益低下企业进行技改升级和产业转移,提高企业效益。重点扶持埃美柯等重点企业,助推企业发展智能型工厂、数字化车间的升级;引导铸鑫等传统铸造企业,围绕延链强链向设备智能化发展;鼓励能牛门窗等龙头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由普通钢铁、铝材向镁铝合金等新型材料转变。

聚力推进双招双引。以宝镁轻合金为龙头,围绕上下游产业“以链招商”,尽快形成产业集聚;围绕在地知名企业梅开二度“主动招商”,推动新版块、新业务落地新河;围绕商会协会等经济平台优势“以商招商”,扩大招商引资朋友圈。引导企业加强与领军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尽快引进一批科研机构和创新团队,吸引更多的外智外脑助力全镇发展,实现招才引智工作的新突破。

主动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温“新”服务品牌建设,实行包保责任制,做到“一企一人”,“一企一策”,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政企交流频度,创新交流方式。在项目用地、水电供应、融资配套、人才支持等方面积极申请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想方设法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的要素要求,及时解决制约项目落地瓶颈性问题,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办得好。

(二)匡定恒心,以更实举措推进“高标准振兴”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计划完成“小田变大田”工程400余亩,建设育秧工厂基地1个,牢牢守住4.1万亩耕地红线。强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大力发展稻虾综合种养、皖南土鸡、渔业养殖等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园,围绕禽蛋、肉制品加工等农业产业,力争入驻现代农业企业24家左右,探索村企合作发展路径,积极发展“互联网+农业”、智慧农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促进农村宜居宜业。实施集镇污水提升改造、弱电下地、居民休闲广场建设、西入口和G330沿线环境治理等工程,对街道2公里沟渠进行清淤、疏通、整治,进一步提升集镇品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施新新公路十里岗至新建段大中修工程7.3公里、“组组通”道路维修项目7个5.1公里以及农村道路安防工程3.6公里。积极争取资金,对东山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开展东山河小流域治理。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省级美丽乡村点2个,打造美丽宜居村庄7个,创建美丽庭院20余户,完成改厕100余口,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率先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加强防返贫监测,分层分类帮扶低收入群体。重点抓好产业扶贫,做好23年衔接资金项目建设,以产业优化升级带动群众增收。积极开展就业引导、技术培训,着力增强群众“造血”能力,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深化“三变改革”,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盘活乡村闲置资源资产,力争8个村达到集体经济强村标准。

(三)凝聚民心,以更强力度实现“高水平治理”

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扎实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稳妥有序实施“乙类乙管”,高度重视老年人和患有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把牢生态环境红线,常态化开展秸秆禁烧和工业污染排放防治工作,巩固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成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守好安全稳定底线。持续巩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常态化开展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完善事故灾害、食品安全事件、社会治安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坚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持续推进网格包保制度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强化企业及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夯实社会治理水平。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坚持化解存量、遏制增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构建社会矛盾多元预防化解综合机制,努力将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和新办法,充分发挥“智慧新河”数据管理平台作用,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四)不忘初心,以更深情怀创造“高品质生活”

持续抓好就业创业。落实落细稳就业政策,鼓励能人志士回乡创业,加大重点群体就业扶持力度,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民专业技能素养,深入挖掘本土资源,开发就业岗位,鼓励就地就近就业。

不断强化民生保障。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暖民心行动,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面落实优抚、安置等政策,健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低保救助、临时救助、特困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应保尽保、应发尽发。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的关爱保护,有效解决群众生活中遭遇的临时性、突发性、紧迫性问题。

全面提升精神风貌。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各村文化体育配套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充分挖掘和保护地方特色,传承新河“非遗”文化,把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与群众文化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同时,进一步深化双拥、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统筹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宗教、档案、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