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推动庙前换挡提速、跨越赶超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稳”和“进”的基础上积极进取、铆足干劲、力争上游,以精准有效的举措、踔厉奋发的姿态,汇聚共担使命、共谱新篇的强大合力。
2023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坚决落实好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以“优先保障民生、有序推进发展”的发展思路和“项目建设强镇、特色农业立镇、文化旅游活镇、民生保障稳镇、生态文明兴镇 ”的发展定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全域旅游新标杆、民生幸福新典范,为全面建设现代化“九华圣境、灵秀青阳”贡献庙前力量。
2023年主要目标预期是:力争完成税收2460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3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580万元;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加。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转型升级、招大引强,培育经济发展新高地
提升产业发展质态。认真谋划大项目,大力开展精品招商,优化招商线索,立足资源优势,加大现代农业、红色文化、研学教育等方向招商力度。结合中秋、春节等节日契机,召开燕归座谈会。围绕健康养老服务集聚区建设和九华原乡宿集开展重点推介,聚焦观光休闲农业、文旅产业等开展针对性招商。计划外出招商不少于每月2次,年度新引进项目数10个,省外亿元以上项目2个,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7.8亿元。“建档入库”闲置低效土地名单,“腾笼换鸟”低效用地企业,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空间。及时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助力项目早日落地,使服务贯穿项目引进落地全过程,提高政策透明度,为企业投资兴业保驾护航。
加速项目建设步伐。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服务、全程跟踪在建项目,完善项目推进机制,落实“拿地即开工,竣工即验收”审批模式,明确党政领导挂钩、落地问效等工作职责,形成“年年有项目、人人抓项目”的干事创业氛围。推动祥悦林九华康养基地和安徽九华翌芸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开工建设,远洲合泉山居、龙骏家园和九华馨园项目加快装修进度,六泉旅游度假区主体工程完工,九华黄精讲习交流中心项目和九华黄精制作技艺体验展示中心项目投产运营。
激发全域旅游动能。坚持推进“红绿”结合旅游发展,依托县委成立地、十字村史馆等红领阵地,打造一条精品红色研学线路。持续优化五九路沿线环境,加大九华原乡宿集品牌招商力度,集聚区新增3-5家精品民宿,不断提升九华原乡宿集品牌效应。依托新媒体平台,全面展示庙前的魅力与风采,组织文旅企业创新统一营销方式,擦亮庙前镇特色旅游“新名片”。积极开展旅游美食村,省级十佳夜游街区,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特色旅游名村,市级十佳民宿等申报工作。持续完善九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康养庙前。
二、立足统筹兼顾、改革赋能,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按照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压紧压实干部责任,对脱贫户、监测户开展常态化帮扶,落实各项政策,确保扶上马再送一程。聚焦阶段重点任务,以提升“三保障”质量和水平为重点,围绕稳就业、促增收、防返贫,尽职履责。同时积极对接争取财政衔接资金项目,加快建设工期,谋划项目建成后的养护及租赁等后续工作,带动脱贫人口增收。
提档升级现代农业。聚焦红色文化、九华黄精、精品水果、休闲观光等主导产业,推动规模化、产业化、高端化发展。推动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旅游资源及廊道环境大提升,力图打造高品质农文旅产业。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实现文旅融合发展及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活力,为企业带来新增益,为群众创造新岗位。
全面优化人居环境。2022年省级美丽乡村点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2023年省级美丽乡村点主体建设完成70%。继续加大“五清一改”整治推进力度,打造9个以上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实施农村厕所改造200户。以历年美丽乡村建设点、人居环境整治点、村部周边、通村主干道两侧、河道山塘水库等为重点,持续排查整治陈年垃圾等脏乱差现象。同时引导“美丽乡村”和“美丽家园”点农户积极参与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创建“美丽庭院”。
三、突出以人为本、普惠共享,绘就民生幸福新愿景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集镇建设为中心,以乡村治理为主线,突出管理,优化服务。合理规划镇域交通布局,实施县乡公路六福路改造升级项目、2023年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积极落实S358项目建设服务工作,做好防汛抗旱和农业灌溉保障工作。坚决守住耕地“红线”,严打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进一步推进“田长制”工作。全面规划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申报工作,集中打造高标示范区。
强化政策兜底保障。完善“社会保险、养老服务、住房保障、社会救助、重点人群保障服务”五大体系,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帮助应届毕业生实现多渠道就业。稳步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及时足额发放各项惠农补贴资金。积极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作,切实落实10项暖民生行动,完善各项基础设施,确保群众利益最大化。
深化平安社会治理。深度推进“平安庙前”建设,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整合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多部门联动搭建综合化解平台,全面提高信访处理水平,努力将各种不稳定苗头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全力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加强对各领域各行业安全生产情况开展督查检查,统筹开展燃气安全、消防安全、自建房排查整治、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隐患排查等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不断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体制机制,提高基层治理的工作水平。
四、致力实干担当、勤廉为民,树立政府服务新形象
建设为民服务型政府。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全心全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牢固树立“群众少跑腿”理念,深化“一次办、一窗办”改革。梳理村公共服务和帮办代办事项清单,推进政务服务下沉升级,提升群众便民度,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民众诉求,扎实办好年度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自觉接受人民群众评议。
建设高效法治型政府。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政府,营造更加公正、更加有序的法治环境。坚持依法用权,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认真落实人大关于政府工作的各项决议,规范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深化政务公开,推动政府决策和管理服务透明规范,自觉接受人大和人民监督。
建设真抓实干型政府。在推进工作中打造“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队伍,锤炼“强督查、重落实”的工作作风,倡树“讲实干、比贡献”的干事导向。推广“一线工作法”,坚持一竿子插到底,踏踏实实沉下去,通过抓工作落实打通“堵点”、破解“痛点”、攻克“难点”,不搞虚头巴脑,做到说一件、做一件、成一件,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把狠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准则”,把实干打造成政府的“金字招牌”。
建设清正廉洁型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压实意识形态责任体系和工作链条。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紧盯“四风”问题隐形变异,坚决防止反弹回潮。高效落实优企惠企政策,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亲清政商关系。坚决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事、管人,全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以廉洁勤政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