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青阳县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实施方案:依据原木镇中学占地面积88亩校址,将木镇镇集镇区域内的木镇中心小学、木镇初中合并迁入该校,创办九年一贯、公办寄宿制木镇学校,并面向全县招生,以满足县内留守儿童对寄宿制学校的入学需求。
在县教育局牵头安排下,2017年12月成立了青阳县木镇镇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木镇学校筹建工作正式启动。经过群众意见征集、群众座谈、专家论证、风险评估、改建方案和预算论证等程序,最终于2018年2月完成青阳县木镇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正式方案。2018年3月开始全面实施木镇学校改造工程。
-
木镇学校维修改造工程基本情况
2018年3月木镇学校维修改造工程筹备小组正式入驻现场。维修改造工程本着高起点、高定位、集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和生活设施、智慧校园和智能校园于一体的原则。经过现场测绘、场地勘测、规划设计、图纸审查、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工程招标等程序,经过近6个月工程施工,到2018年8月底完成所有项目的施工,并于8月28日开始报名招生。9月1日正式开学。
整过维修改造工程包括教学设施、教师办公设施、学生生活设施三个室内装饰工程和挡土墙工程、室外附属设施和运动场工程三个室外工程,实际投资规模1588.64万元。
二、木镇学校运行后的实际成效
木镇学校目前在校师生职工1300人,其中住宿生380人,29个教学班。小学部生源主要来自木镇镇范围内,初中部生源主要来自青阳县各乡镇的留守儿童。
木镇学校运行半年以来结果看,学校教学秩序井然、各个环节衔接顺畅,得到了学生及家长、教师的高度认可。
1.木镇学校的投入使用使我县教育布局更加合理,教育资源更加优化。实现了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正,让农村学生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的硬件教育资源,青阳县木镇学校的投入使用促进了我县教育协调发展,填补了我县教育空白。同时切实减轻了农村家长的教育负担,满足了广大家长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入学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筹建期间实施的维修改造工程项目满足了1300名师生教育教学和住宿生寄宿生活的要求。没有出现工程质量瑕疵,各项设施、设备运行平稳且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需要,既没有出现明显不足,也没有出现过度浪费的现象。总体投资规模完全控制在预算内。说明在县教育局局党工委和各科室的科学领导和指导下,木镇学校的筹备工作取得了成功。
3.木镇学校虽是多校(3所学校)、多学段的合并融合的学校,加之各项设施设备又是新投入使用,人员等都处在磨合期,困难多、矛盾多,但运行一学期以来,学校管理体系健全且高效,在较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新学校各方面融合,实现了平稳过渡,出色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4.住宿生及宿舍管理和食堂管理较为成功。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在学校监管下,采取卫生保洁、安全保卫、食堂餐饮、学生住宿等后勤事务由专业的物业公司提供优质的服务。师生同吃(一样的饭菜)同住(值班教师和学生住在同一栋宿舍楼)。对住宿生管理实现了全方位的监管和安全监控上的无缝覆盖。食堂管理采用自主经营模式带来的实际效果,得到家长、教师、学生的一致认可。
-
木镇学校运行以来的主要特色工作
针对木镇学校生源特点(学生全部来自农村,留守儿童占大多数)和学校地理位置(学校位于乡镇)特点和学校自身特点(九年一贯。公办寄宿制)我们重点加强了以下工作:
1.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关爱工作
我校学生的父母大多数在外打工,留守儿童比例高,面对留守未成年人“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现象。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
(1)对辖区内留守儿童现状进行详细摸底排查,重点掌握安全、情感、心理等方面信息,摸清了底数,建立了数据库,为分类施策、有的放矢打下基础。
(2)创建“党员+青年教师志愿者”的帮扶关爱模式。融合学校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和示范性,整合发挥‘家长、教师、党员、志愿者’四大服务主体优势,让留守儿童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
(3)加强对留守儿童青春期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定期举办讲座、报告会、学生论坛等形式宣传青春期生理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及时让学生知晓并能自主处理青春期遇到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2.加强对住宿生的管理和关爱工作
(1)宿舍安排:我校学生宿舍四人一间,上铺是床,下铺是书桌,每间宿舍都有着独立的洗漱间,学生生活非常方便。
(2)学校对寄宿生执行严格的封闭式管理。寄宿生管理以周为单位,实行“两登记”“五检查”制度,随时掌握学生在校情况。所谓“两登记”,就是学生每周一早上返校时要签字入校,周五离校时要排队点名后方可让家长接回或由学校和公交公司统一安排的公交车离校。中间学生有特殊原因离校需书面请假,班主任和生管教师签字批准,家长签字确认方可离校。“五检查”就是每天的早操、午休、晚自习、晚休前、夜间巡视等五次点名检查。这样,生管教师对学生每天的在校情况了如指掌,实现了对住宿生管理的全方位的监管和安全监控上的无缝覆盖。
(3)建设宿舍文化,营造温馨小家
学生住在一个宿舍里,就是一个小家。为了营造一个团结、互助、友爱、温馨的小家,孩子们在生管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宿舍文化建设活动。
一是每个宿舍都有自己喜欢的名字。宿舍成员经过集体讨论,给自己的家起一个温馨的名,如“快乐之家”“幸福之家”“小淘气之家”等。给宿舍起名,既有纪念意义,又能提高宿舍成员的凝聚力,使学生加强了主人翁的责任感。
二是照全家福。开学时,学校给每个宿舍孩子照全家福,并贴在门上。让孩子们知道这些小朋友就像是一家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三是设立心愿墙。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不少美好的愿望,但是大多数孩子把自己愿望埋藏在心里,在宿舍里设立“心愿墙”,让孩子们将美好心愿贴在上面。学校尽量创造机会帮助孩子们实现可能实现的小小愿望,有助于加强师生沟通,改善孩子的心理状况。
3.为了方便非寄宿生、特别是全体小学部学生安全上下学,学校在教育局统筹和属地政府的支持下,和县公交公司合作,实行公交车接送制度,根据学生分布情况,设置学生接送线路,建立“党群护学岗”,安排教师志愿者接送学生上下学。目前我校有10部公交车每天12趟次接送300多名学生上下学。
4.进一步加强学段间融合,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师资调配、课程配置、学生活动、教育教研上的优势。我们通过对课程资源的进一步整合,突破年级界限和学科界限,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实现不同学段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青阳县木镇学校成立以来,得到了各级部门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虽然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但任重道远,在教育生态和教育对象都已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唯有不断改革创新,勇于担当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我相信有青阳县委教育工委的坚强领导和全体教师的辛勤工作,我们一定能把木镇学校办成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