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青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 统计公报
索引号: 003291587/201606-00001 组配分类: 统计公报
发布机构: 青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名称: 青阳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15-05-04
废止日期:
青阳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5-05-04 15:06 来源:统计局 浏览次数:2026 字体:[ ]
 

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在一起,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引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工业与旅游并重,生态与产业相融,城市与乡村共建,着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在加快推进皖南名城建设上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综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74604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2557万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389130万元,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254355万元,增长9.1%。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7325元,比上年增加2364元。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4.152.633.3变化为13.752.234.1,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4.9%,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2014年全县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万元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746042

9.6

  第一产业

102557

4.8

  第二产业

389130

11

     工业

334858

11.7

     建筑业

54272

6.5

  第三产业

254355

9.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7366

8.6

    批发和零售业

44674

9.6

    住宿和餐饮业

22265

8.0

    金融业

23871

15.5

    房地产业

28135

4.7

    营业性服务业

15593

11.1

    非营业性服务业

102451

8.7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0.45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7.02万人,增加0.17万人;第二产业6.49万人,增加0.16万人;第三产业6.94万人,增加0.17万人。在岗职工2.08万人,增加0.68万人;城乡私人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10.47万人,增加0.25万人。

二、农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019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8%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2548公顷,增加139公顷;总产130162吨,增长1.4%。全年早稻播种面积5798公顷,产量33258吨,增长5.3%;中稻和单晚播种面积8993公顷,产量55754吨,增长4.1%;晚稻播种面积5797公顷,产量33996吨,增长3.1%。油料种植面积3442公顷,增加266公顷;总产量7861吨,增加4.3%。全年生猪出栏87840头,增长2%;牛出栏616头,增长0.8%;家禽出栏335万只,增长3.4%;禽蛋产量7496吨,增长3%。全年肉类总产12212吨,增长3%

2014年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130162

1.4

  其中:稻谷                                   

123008

4.2

     小麦                                   

675

2.1

                                           

7861

4.3

    其中:油菜籽

7392

4.5

                                           

193

-2.5

                                         

12212

3

 禽                                         

7496

3

 蔬菜及食用菌                                       

50291

4.5

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783公顷;节水灌溉面积1051公顷。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6.7万千瓦特,增长2.7%;农用拖拉机9812台,农用运输车260辆,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6280台;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量)8533吨,下降5%;全年农村用电量6373万千瓦时,下降13.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3.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7%全县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3户,当年新增24户,截止12月份产值超亿元企业已达45户,超5亿元企业2户;累计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29.2亿元,产销率为97.67%;工业增加值能耗0.77吨标准煤/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下降5.9%;黑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业下降16%;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3.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7.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0.6%;橡胶及塑料制品业下降8.6%;汽车制造业增长36.2%;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24.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29.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62%;纺织业增长11.7%。主要工业品产量实现增长。除塑料制品、水泥年产量同比下降2.3%19.6%以外,石灰石688.7万吨,增长19.8%;硫铁矿石(折含硫35%22.8万吨,增长8.4%;人造板7.8万吨,增长146.9%;服装348.5万件,增长10.6%;蚕丝250.2吨,增长11.7%;铸铁件11.9万吨,增长28.2%;铜材1.7万吨,增长21.3%;阀门3.3万吨,增长12.1%;蓄电池717.8万千伏瓦时,增长3.9%

2014年全县主要工业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硫铁矿石(折含硫35%

228168

8.4

4862

12.0

   #棉混纺纱

4862

12.0

蚕丝

250

11.7

石灰

2489257

7.3

水泥

511437

-19.6

  其中:强度等级42.5水泥(含R型)

511437

-19.6

服装

万件

348.5

10.6

#梭织服装

万件

348.5

10.6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410652

10.9

铜材

17394

21.3

铸钢件

16000

62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427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12家资质等级以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9880万元,增长11.94%;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8.6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6.7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5139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项目投资完成678438万元,增长17.5%。全年在建项目17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完成投资209092万元,占投资总额的25.7%5000万元以上项目54个(不含亿元项目),完成投资252902万元,占投资总额的31%。总投资中,工业投资564336万元,增长22.1%,占投资总额的69.2%,比上年高出2.1个百分点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36701万元,增长22.9%。商品房销售面积208173平方米,增长5.7%;商品房销售额99441万元,下降3.2%

全年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3000套,其中公租房1000套,棚户区改造2000套。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01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7000万元,增长1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3010万元,增长12.7%。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27471万元,同比增长11.7%;零售业零售额193721万元,增长11.1%;住宿业零售额7155万元,增长13.6%;餐饮业零售额21663万元,增长9.7%

全年新增9家限上商贸单位,其中法人企业3家,大个体户6家。按类型分,零售业单位7家,住宿餐饮业单位2家。 全年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56369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5.5%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32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6%.其中,出口总额5228万美元,下降7.9%;进口总额92万美元,增长7%。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310万美元,增长15.3%。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00.1万人次,增长15.5%其中入境游客12.6万人,增长13.5%实现旅游总收入98.82亿元,增长17%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7366万元,比上年增长8.6%

全县境内公路里程167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1公里,国道42公里,省道69公里,县道151公里,乡道297公里,村道1051公里。全县境内火车站一个,境内铁路营业里程29公里。全年旅客运输量1450.8万人,货物运输量3840万吨;旅客运输周转量91111万人公里,货物运输周转量472122万吨公里。

全县邮电业务总收入16729万元,增长2.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920万元,增长2.1%;电信业务收入14809万元,增长2.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2030户,下降0.3%;移动电话用户189195户,增长2.1%;互联网用户33141户,增长3.4%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140384万元,增长6.3%。其中地方一般收入110580万元,增长4.1%;上划中央收入29804万元,增长15.7%。地方收入中,税收收入76871万元,增长0.8%;非税收入33709万元,增长12.3%。全部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10556万元,增长5.3%,占全部财政收入的78.7%;其中,增值税增长20%,营业税增长8.1%,企业所得税增长35.6%。全年财政支出205039万元,增长3.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5870万元,增长25%;科学技术支出4705万元,增长11.4%;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22378万元,下降10.9%;农林水事务支出23417万元,增长0.3%;教育支出24898万元,下降32.8%;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24252万元,增长20.4%;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847万元,增长9.7%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1168098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70865万元,增长17.1%。其中储蓄存款859148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37239万元,增长1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95512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34277万元,增长23.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66621万元,增长14.9%;中长期贷款311044万元,增长39.5%,中长期贷款中个人贷款161490万元,增长20.7%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共有小学51所(包含27处教学点),专任教师826人,在校学生1527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全县有普通中学20所(2所高中含初中部),专任教师1094人。其中,普通初中17所,在校学生8333人,专任教师710人,初中学龄人口毛学入率114.4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47%;普通高中5所,在校学生6311人,专任教师384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职业高中1所,专任教师89人,在校学生2217人。幼儿园17所,专任教师153人,在园幼儿6653人。

2014年全县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单位:人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毕业生数

职业高中

1515

2217

1523

普通高中

2013

6311

2145

初中阶段

2628

8333

2818

 

2486

15279

2461

年末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434人,比上年增长 13.6%全年共申请专利684件,其中发明专利251件,增长59.9%。全年专利授权量46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1件,下降68.6%。全县高新技术企业1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6.46亿元,同比增长45.8%,占工业总产值36%。企业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项目84个,全年技术市场交易金额达5852万元。全年获批市级以上科技项目77多个,共争取各类科技项目资金7300余万元。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年末全县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年末图书馆总藏书量44011册,比上年末增加2000册,有效借书证数达80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全县共有体育场馆20个,其中篮球馆1个,体育场19个。广播综合覆盖人口28.5万人,电视综合覆盖人口30万人,有限广播电视用户31000户,数字电视用户22000户。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76个,其中医院8个,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拥有床位946张。全县卫生机构人员共计1526人,卫生技术人员113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16人,注册护师、护士455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5‰,比上年提高0.9个千分点;婴儿死亡率4.3‰,比上年下降1.3个千分点;孕产妇住院分娩比例100%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4年,全县人口出生率11.2‰,比上年提高1.95个千分点;死亡率5.6‰,下降0.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5.6‰,比上年提高2.5个千分点。年末全县总户数88508户,年末户籍人口273027人,分别比上年减少801户、347人。其中男性人口140433人,占51.4%;女性人口132594人,占48.6%;平均每户家庭人口3.08人;农业人口227710人,占83.4%全年外出务工人员65339人,增长10.6%;其中育龄妇女26953人,占41.3%,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

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0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58元,比上年增长12.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29元,比上年增长7.6%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370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222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584,全年发放失业保险金37.26万元。参保工伤和生育保险职工人数分别为13000人、8950人。被征地养老保险年末参保人数16296人。农村低保年末保障人数9231人,全年发放低保金1874.1万元;城市低保年末保障人数2633人,全年发放低保金1409.5万元。年末全县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4个,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1560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1万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人数248476人。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数据

2、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开发投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业和餐饮业单位。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是指依据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及《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领取《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企业。

42012年四季度,国家统计局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统一了城乡居民收入名称、分类和统计标准。从2014年一季度开始,国家统计局安徽省调查总队正式公布一体化调查数据,与原口径数据不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