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青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 统计公报
索引号: 003291587/201607-00001 组配分类: 统计公报
发布机构: 青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名称: 青阳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16-07-13
废止日期:
青阳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6-07-13 11:10 来源:统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三区”发展为主线,着力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在经济下行压力逐渐放大的大环境下,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综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79956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8561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416206万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284798万元,增长9.0%。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9130元,比上年增加1805元。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2.952.934.2变化为12.352.135.6,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3.9%,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

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万元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799566

8.9

  第一产业

98561

4.2

  第二产业

416206

9.7

     工业

351305

10.0

     建筑业

64901

7.9

  第三产业

284798

9.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6301

4.9

    批发和零售业

48801

7.7

    住宿和餐饮业

26667

8.3

    金融业

36943

20

    房地产业

20506

3.2

    营业性服务业

48044

12.9

    非营业性服务业

73046

6.0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0.79万人,比上年增加0.3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7.12万人,增加0.1万人;第二产业6.61万人,增加0.12万人;第三产业7.06万人,增加0.12万人。在岗职工1.7万人,减少0.3万人;城乡私人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9.4万人,增加0.2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04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5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6%

二、农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899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2802公顷,增加254公顷;总产135331吨,增长3.97%。全年早稻播种面积5904公顷,产量33986吨,增长2.2%;中稻和单晚播种面积9093公顷,产量58684吨,增长5.3%;晚稻播种面积5843公顷,产量35411吨,增长4.2%。油料种植面积3344公顷,减少98公顷;总产量7502吨,下降4.6%。全年生猪出栏87876头,增长0.04%;牛出栏617头,增长0.2%;家禽出栏363万只,增长8.4%;禽蛋产量8114吨,增长8.3%。全年肉类总产12668吨,增长3.7%

2015年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吨

产品名称

   

比上年增长%

                                        

135331

3.97

  其中:稻谷                                   

128081

4.1

     小麦                                   

688

1.93

                                           

7502

-4.6

    其中:油菜籽

7028

-4.9

                                           

207

5.6

                                          

12668

3.7

 禽                                         

8114

8.3

 蔬菜及食用菌                                       

51645

2.7

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783公顷;节水灌溉面积1051公顷。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8.3万千瓦特,增长6%;农用拖拉机7741台,农用运输车320辆,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6520台;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量)8327吨,下降2.4%;全年农村用电量7310万千瓦时,下降14.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全县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6户,当年新增20户,截止12月份产值超亿元企业已达55户,超5亿元企业3户;累计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48.2亿元,产销率为97.73%;工业增加值能耗0.71吨标准煤/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中,有色金属采选业工业产值增长15.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增长11.1%;黑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业增长43.4%;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4.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0%;纺织业增长18.1%;橡胶及塑料制品业下降27.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0.4%;汽车制造业增长17.6%;医药制造业增长4.3%;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14.2%;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4.4%。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长不一。塑料制品、水泥年产量同比下降18.2%71.8%;阀门2.6万吨,下降28%;石灰石1183万吨,增长1.1%;硫铁矿石(折含硫35%25.3万吨,增长10.7%;人造板8.4万吨,增长7.7%;服装447万件,增长14.8%;铸铁件14.7万吨,增长23%;铜材2.1万吨,增长21.9%;中成药426.3吨,增长5.1%

2015年全县主要工业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硫铁矿石(折含硫35%

252672

10.7

6396

31.6

   #棉混纺纱

6396

31.6

蚕丝

237

-5.2

石灰

2425738

-4.6

水泥

144345

-71.9

服装

万件

447

14.8

#梭织服装

万件

447

14.8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421373

2.6

铜材

21210

21.9

铸钢件

22356

16.4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6490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17家资质等级以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4874万元,增长5%;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8.4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5.5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1274万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项目投资完成838934万元,增长23.7%。全年在建项目19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完成投资221013万元,占投资总额的23.5%5000万元以上项目19个(不含亿元项目),完成投资81159万元,占投资总额的8.6%。总投资中,工业投资699893万元,增长24%,占投资总额的74.4%,比上年高出5.2个百分点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2340万元,下降25.1%。商品房销售面积225421平方米,增长8.3%;商品房销售额100178万元,增长0.7%

全年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020套,其中公租房670套,棚户区改造1350套。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735万元,比上年增长12.5%。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5945万元,增长12.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9790万元,增长12.2%。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30839.2万元,同比增长12.3%;零售业零售额242124.1万元,增长12.5%;住宿业零售额8074.9万元,增长12.9%;餐饮业零售额34696.8万元,增长12.4%
   
全年新增11家限上商贸单位,其中法人企业3家,大个体户8家。按类型分,零售业单位8家,住宿餐饮业单位3家。 全年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65736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3.8%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47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4.7%,其中,出口总额2838万美元,下降45.7%;进口总额638万美元,增长593.5%。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130万美元,增长9.9%。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60.2万人次,增长17.8%其中入境游客14.3万人,增长13.4%实现旅游总收入119.3亿元,增长17.8%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6301万元,比上年增长4.9%

全县境内公路里程142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3.8公里,国道42公里,省道69公里,县道137公里,乡道300公里,村道818公里。全县境内火车站一个,境内铁路营业里程29公里。年旅客运输量1339万人,货物运输量3600万吨;旅客运输周转量76837万人公里,货物运输周转量401536万吨公里。

全县邮电业务总收入15921万元,增长4.1%。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92万元,下降2.2%;电信业务收入15445万元,增长4.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0078户,移动电话用户142559户,互联网用户25281户。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146072万元,增长4.1%。其中地方一般收入116037万元,增长4.9%;上划中央收入30035万元,增长0.8%。地方收入中,税收收入77571万元,增长0.9%;非税收入38466万元,增长14.1%。全部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09992万元,增长1.7%,占全部财政收入的75.3%;其中,增值税下降1.9%,营业税增长21.3%,企业所得税增长2.8%。全年财政支出210476万元,增长2.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4040万元,下降47.6%;科学技术支出4943万元,增长11.4%;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27680万元,增长23.7%;农林水事务支出27726万元,增长18.4%;教育支出25522万元,增长2.5%;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27715万元,增长14.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036万元,增长6.6%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1347064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78966万元,增长15.3%。其中住户存款999690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38641万元,增长16.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08240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12728万元,增长16.2%。其中,住户贷款余额320142万元,增长14.5%;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488099万元,增长17.4%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共有小学57所(包含33处教学点),专任教师824人,在校学生1541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全县有普通中学20所,专任教师1057人。其中,普通初中16所,在校学生8090人,专任教师676人,初中学龄人口毛学入率112%,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55%;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6271人,专任教师381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1%。职业高中1所,专任教师87人,在校学生2182人。幼儿园11所,专任教师180人,在园幼儿6572人。

2015年全县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单位:人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毕业生数

职业高中

1581

2182

1579

普通高中

2126

6271

2130

初中阶段

2625

8090

2878

 

2410

15418

2410

年末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852人。全年共申请专利834件,其中发明专利358件,增长42.6%。全年专利授权量44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8件,增长609%。全县高新技术企业2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2.5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工业总产值35.4%。全年规模以上企业R&D投入1.03亿元,增长10.6%;企业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项目6个,全年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900万元。全年获批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3个,共争取各类科技项目资金384余万元。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年末全县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年末图书馆总藏书量152290册,比上年末增加7020册,有效借书证数达85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全县共有体育场馆3个,其中篮球馆1个,公共体育场1个。广播综合覆盖人口28.6万人,电视综合覆盖人口30.1万人,有限广播电视用户31000户,数字电视用户22000户。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74个,其中县级公立医院2个、民营及乡镇卫生院17个、社区卫生机构4个、门诊部及诊所24个、村卫生室110个、乡镇计生服务所11个,拥有床位994张。全县卫生机构人员共计1529人,卫生技术人员118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16人,注册护师、护士542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5‰,比上年降低2个千分点;婴儿死亡率2.45‰,比上年下降1.8个千分点;孕产妇住院分娩比例100%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5年,全县人口出生率10.2‰,比上年下降1个千分点;死亡率4.8‰,下降0.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5.5‰,比上年下降0.1个千分点。年末全县总户数88508户,比上年减少86户,年末户籍人口274479人,比上年增加1452人。其中男性人口141018人,占51.4%;女性人口133461人,占48.6%;平均每户家庭人口3.1人;农业人口203828人,占74.3%

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75元,比上年增长9.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89元,比上年增长8.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70元,比上年增长8.9%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008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300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200,全年发放失业保险金77.3万元。农村低保年末保障人数8505人,城市低保年末保障人数2413。年末全县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4个,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1529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55万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人数247584人。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数据

2、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开发投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业和餐饮业单位。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是指依据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及《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领取《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企业。

42012年四季度,国家统计局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统一了城乡居民收入名称、分类和统计标准。从2014年一季度开始,国家统计局安徽省调查总队正式公布一体化调查数据,与原口径数据不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