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点》解读
为便于全县各乡镇、各单位及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2025年全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的主要内容与精神实质,现就相关情况作如下解读:
一、制定背景
《2025年全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点》是青阳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新时代法治建设要求、落实“八五”普法规划(2021—2025年)收官要求、深化“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关键举措。为解决以往普法内容、形式单一等问题,推动普法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该《要点》结合县域治理实际,通过具体举措,全面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青阳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二、制定意义
推进法治青阳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全覆盖、多维度的普法活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为建设法治青阳奠定坚实基础。
提高公民法治素养的有效途径: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劳动者、企业家等不同群体,开展精准普法,帮助公民掌握必备法律知识,树立“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意识。
服务中心工作的有力支撑:结合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长江保护法、乡村振兴促进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衔接“八五”与“九五”的关键环节:通过“八五”终期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九五”普法规划的制定提供实践依据,确保普法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三、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锚定“八五”普法终期目标
文件以“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为首要任务,明确将其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干部教育培训核心内容,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重点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同时,结合“八五”普法终期评估(2025年为“八五”普法收官年)和“九五”普法谋划,强调普法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突出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县域发展重点领域,确保普法工作精准对接县域发展需求。
四、重点任务:聚焦五大领域,构建全场景普法格局
(一)分层分类普法,强化针对性
领导干部与青少年为重点对象: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清单制度,组织宪法法律知识测试;开展青少年“学宪法讲宪法”“宪法晨读”等活动,结合校园法治课程和模拟法庭实践,筑牢法治教育根基,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针对企业和社区居民,增设法律咨询服务点,确保普法覆盖所有群体。
重要节点与专项领域结合:开展宪法、国家安全、民生保障等领域普法活动,如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和社区讲座;针对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宣传产权保护、劳动用工、科技创新、民营经济等法律法规,由县商务局、工商联等多部门联动推进,组织企业法治培训和案例分享会,提升市场主体法律素养。
(二)创新载体方法,彰显地域特色
本土文化赋能普法:提升“法治青阳腔、法治农民画、法治龙船调”等特色品牌影响力,推出普法文创产品,如法治主题书画展和民间艺术表演,将法治元素融入地方艺术,增强文化感染力。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法治文化节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阵地与新媒体联动:依托图书馆、文化馆等阵地,开展法治阅读、文艺汇演等群众性活动;同时通过青阳网“与法同行”“灵秀青阳”以案释法专栏,结合“报、网、端、微、屏”资源,发布短视频和互动问答,实现“线上+线下”普法无缝衔接,增强传播实效,确保信息触达基层。
(三)深化基层治理,夯实法治乡村基础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推进第十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推荐,针对农村征地拆迁、婚姻家庭、农民工维权等高频法律问题,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如法治小品演出和流动普法车进村,提升村民法律意识。加强村居法治文化建设,设置法治宣传栏和法律援助站。
“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施“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通过典型事迹报道发挥示范作用,组织法律明白人培训和经验交流会,提升基层依法治理能力。建立法律明白人数据库,跟踪培养进度,确保覆盖所有行政村。
(四)压实普法责任,健全长效机制
健全机制保障: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推行普法责任制“三单一书”制度(清单管理、项目化推进),落实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和典型案例发布制度,组织普法创新案例评选。主流媒体开设普法专栏,针对社会热点如网络安全和金融诈骗开展法律解读,强化公益普法责任,形成长效机制。
强化队伍建设:加强普法讲师团、志愿者队伍培育,组织全县法治宣传业务技能竞赛,提升普法专业化水平。
五、创新举措:量化目标支撑,确保落地见效
清单化管理:附件2明确125部重点普法目录(党内法规14部、法律88部、新出台法规23部),涵盖宪法、民法典、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核心内容,为各单位提供明确指引。
品牌化运作:通过“江淮普法行”“以案释法”等活动载体,结合地域文化特色,避免普法形式化、同质化。打造特色品牌矩阵,提升活动吸引力和覆盖面。
评估与谋划衔接:在做好“八五”普法终期评估的同时,提前谋划“九五”普法,确保普法工作连续性和系统性。
六、注意事项
强化责任落实:牵头单位要切实履行牵头职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协调配合单位开展活动;其他单位要结合实际主动参与,形成“牵头单位主导、配合单位协同、全社会参与”的普法合力。
保持常态化开展:除重要节点的集中宣传外,通过媒体专栏、线上平台(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方式,持续推送法律知识,形成“天天有普法、处处有法治”的氛围。
注重实效导向:结合社会热点和典型案事件,及时开展权威法律解读,通过案例讲解、互动问答等方式,增强普法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让法律知识真正入脑入心。
普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地各部门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形成合力,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主动学习、积极传播,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示范引领,一线普法和执法人员要严格落实普法责任、精准解读法律,共同构建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环境,为青阳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氛围,让群众有更多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