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继续推进就业创业工作。一是加强就业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和覆盖面。二是优化就业服务,持续开展“逢9”夜市招聘、人力资源“10点钟”送工服务,推广应用“安徽公共招聘网”,持续搭建多样化招工求职双向选择平台,服务企业用工和劳动者求职。三是加大创业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推进“创业青阳”建设,加大创业贷款发放力度,创建申报省级青年创业园。四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围绕青阳七大新兴产业技能人才需求,和劳动者新业态就业需求,持续拓展技能培训工种,提升技能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五是加强就业帮扶,提升就业稳定性。精准施策,分类帮扶,针对不同类型的脱贫人口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加大岗位开发力度,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及时将岗位信息按需推送给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脱贫人口。六是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积极落实失业保险援企稳岗、社保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惠企惠民政策,大力支持企业发展。
(二)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确保应保尽保。二是加快贯彻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重大改革举措,确保社保延退改革在我县平稳实施。三是推进社保信息化建设,提升社保服务水平。四是加强社保政策宣传解读工作,开展“三进两解一知晓”社保政策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对社保政策的认知度和满意度。五是持续推进社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做好社会保险经办风险防控稽核、基金安全管理工作。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青阳创新创业。以省内院校为主,常态化组织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同时,配合实施好“万马奔池”“青英荟聚 阳帆起航”人才招引活动。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和使用工作,提高人才使用效率。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指导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营管理,切实发挥作用,申报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个。三是加强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建设,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认真做好职称评审、职数申报工作,服务、指导、监督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人员岗位聘用和职称晋升的一系列相关工作。
(四)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一是加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力度,提高案件处理效率和质量。探索“仲裁+”服务,推行“一站式劳动保障维权服务”工作模式,为劳动者提供“一门”受理、“一站”办结的劳动保障维权服务。二是持续推广“枫桥经验”“六尺巷调解法”,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充实基层调解组织力量。三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依法打击欠薪行为,实施根治欠薪“百日攻坚”,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全面根治欠薪隐患问题。四是加强企业用工管理,指导帮助企业规范用工行为。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完善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五是加强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建设,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及时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确保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结案率达到98%以上。
(五)继续做好医疗保障工作。一是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强化部门联动,分类精准施策,维护群众依法参保权益。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常态化推进国家、省及省际联盟各批次集采中选品种落地,及时拨付医疗机构集采医保预付基金,落实集采药品结余留用奖励。二是增强基金监管实效。树牢医保基金全流程监管理念,健全医保基金使用监管长效机制,坚决守住医保基金安全底线。加强基金监管能力建设,充实专业人才队伍,推进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应用,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常态化提醒与监管。坚持“以查促改”,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方式,聚焦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实现现场监管全面覆盖、非现场监管精准打击。突出做好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组织宣传实施长护险制度,围绕智能化、高效型医保监管方式转变,数据赋能医保基金监管。三是提升经办服务水平。持续加强基层经办能力建设,推深做实“15分钟医保服务圈”,不断缩短服务半径。认真抓好医保便民举措任务落实,抓紧抓实信息化标准化工作,推进医保码全流程应用,推动落实更多医保公共服务事项线上办。主动做好医保政策宣传解读,积极参加“医保好声音”等政策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医保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