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发挥质量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推进质量强县培育建设,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建设工作方案》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7年,努力将我县培育建设成质量工作基础好,质量效益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的质量强县。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
1、实施质量发展战略。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把质量强县培育建设纳入“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加强质量工作统筹协调。创新质量治理模式,健全以法治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元治理机制,强化基层治理、企业主责和行业自律,深入开展全民质量行动。(牵头单位:县政府办、县司法局、县市监局、县发改委)
2、优化产业结构。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培育发展九华黄精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发展全域旅游,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文旅支柱产业。持续推进工业经济“扩规模、优结构、提质量”,强化镁铝合金首位产业引领,机电装备制造产业与首位产业深度融合,钙基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突出亩均户均效益,提升发展质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产业等政策的协调联动,鼓励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牵头单位:县发改委、县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县市监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财政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阳监管支局)
3、推进外贸结构转型升级。狠抓外向型经济主体培育,推进镁基新材料等重点龙头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外贸企业降成本、拓市场、扩规模,支持开展出口产品国际认证、海外营销体系建设,鼓励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境内外展会,支持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工具,加强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工作,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牵头单位:县商务局)
4、加强质量创新。引导企业加强创新技术研发,研制先进标准,推广卓越质量管理实践经验。持续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引导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共建实验室,支持企业创建和升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加大研究和试验经费投入,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工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激活质量创新活力。(牵头单位:县发改委、县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县市监局)
(二)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
5、推进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一县一业”发展九华黄精,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围绕黄精、土鸡、绿茶以及特种水产等特色农产品,引进现代化龙头项目,培育规模企业,完善原料采购、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品牌包装、网络销售等产业链,带动全县农特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6、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镁铝轻合金材料、高端钙基新材料、现代机电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加速布局产业链群,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构建“产学研用”协同生态,助力企业实现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将传统产业转化为新兴产业。推动符合新兴产业的小微企业及时纳规纳统。(牵头单位:县发改委、县科技工业信息化局)
7、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商贸流通业、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服务业、康养产业、数字服务产业、商务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家庭服务业八大重点产业,培育壮大服务业市场主体,加快服务业集聚,推动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以服务引领制造、以制造促进服务的良性发展格局。(牵头单位:县发改委、县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县文旅局)
8、培育质量卓越产业集群。培育壮大镁铝轻合金材料、高端钙基新材料、现代机电装备和健康医疗养老等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提升集群产业链水平,加大产业集群质量标准创新合作平台建设,加强标准引领,推动建设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更好发挥质量在支撑产业建圈强链中的作用。(牵头单位:县发改委、县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县市监局)
9、加强品牌建设。完善品牌培育发展机制,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开展特色品牌创建活动,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创建地理标志品牌,推进老字号认定及创新发展。深化政企合作打击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加强品牌保护。(牵头单位:县市监局、县发改委、县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
(三)提高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
10、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优质制造,促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进重要工业品、重点消费品、重大技术装备质量迈向中高端,开展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提高消费品质量水平。(牵头单位:县市监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工业信息化局)
11、提升工程质量。实施工程质量提升行动,严格质量追溯,实施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工程,推动工程建设领域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加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提升建设工程品质。(牵头单位: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
12、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服务专业化水平,促进餐饮服务、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生活服务品质升级。提升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服务质量,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度,推进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质量提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效率。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推动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打造旅游服务品牌。(牵头单位: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卫健委、县公安局、县城管局、县政务服务中心、县农业农村局、县市监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文旅局)
(四)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
13、围绕镁铝轻合金、现代机电装备、九华黄精等重点产业链,进一步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布局,提升产业计量服务能力,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推动检验检测提档升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县市监局、县发改委、县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局)
14、加强全县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推进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能力提升,推行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企业标准总监制度,推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强化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监管,提高质量基础设施管理水平。(牵头单位:县市监局)
15、加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综合服务,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牵头单位:县市监局)
(五)提升绿色发展质量。
16、聚焦有色、建材、机械、电子等重点行业,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重点方向,推进重点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完善“两高”项目审批和节能审查协调联动机制,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落实节能减煤措施。稳步实施“双碳”战略,加快推进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降碳减排改造,“一企一策”深挖节能降碳潜力,持续降低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强度。(牵头单位:县发改委、县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县生态环境分局)
17、加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和综合治理,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积极拓展生态空间,增加绿地面积,提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牵头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城管局)
18、推进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全面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建造,大力推进绿色认证、高端认证,落实绿色产品消费促进制度,推广绿色生活方式。(牵头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市监局、县发改委、县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文旅局)
(六)强化高水平质量安全保障。
19、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20、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切实防范区域性、规模性食品安全风险。持续深化药品安全巩固提升,抓好重点品种、重点企业、重点环节监管。强化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压实工业产品生产和销售单位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市场秩序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牵头单位:县市监局)
21、落实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优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提高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筑牢安全生产防线,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监督检查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升安全发展质效。(牵头单位:县市监局、县应急管理局)
22、强化工程质量安全保障,实施全过程工程质量责任管理,加大住建、水利、交通工程质量监管力度,全面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打造安全优质建设工程。(牵头单位: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
(七)优化社会民生质量治理
23、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加强城市道路建设,提升城市道路路网结构和服务功能。优化城市布局与产业协同,加强基础设施和住房保障,推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牵头单位:县住建局、县发改委)
24、提高农村产业附加值,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促进就业,拓宽增收渠道,稳步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发改委)
25、加大医疗投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县域医疗综合实力。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牵头单位:县卫健委、县教体局)
三、组织实施
(一)做好统筹实施。健全质量强县培育建设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取得实效。
(二)强化政策保障。综合运用质量工具,促进质量问题诊断提升,推动特色品牌建设,加强质量人才培养,完善质量激励措施,整合优化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配置,深化培育支持。
(三)推动试点创新。扎实开展创新试点和质量提升活动,加强协调沟通,加强要素保障,推进试点任务和特色活动取得实效,以小切口推动质量大提升。
(四)抓好宣传推广。利用各类媒体渠道,积极宣传质量强县培育建设工作政策措施、试点经验、成效亮点,增强知名度、扩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