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珂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打击工作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就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民的反诈意识和防范能力
今年来,县公安局统筹宣传工作,全力压发案减损失。结合我县实际,组织开展“无诈”系列创建活动,以企业、工地、学校、医院、村(社区)等为主阵地,全力压降电诈发案损失。在县城区打造1处“反诈主题公园”、3处“无诈主题市场”,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宣传。2025年持续开展入户反诈宣传“扫楼”活动,统筹局机关小分队参与派出所“扫楼”反诈宣传,共入户宣传1万余户次。依托我县人员密集场所“芙蓉湖花海夜市”打造“青阳公安反诈夜市”,在暑期推出40场次反诈宣传活动,2025年7月25日首场夜市活动受众1万余人次。反诈突击队。组建“反诈突击队”:社区和村网格员组成“网格员突击队”;“蓉城义警”队伍组成“义警突击队”;返乡在校大学生组成“青年突击队”,2023年以来,组织开展宣传活动80余场次,发放宣传物品5600余件、宣传单页62000余张,面对面宣传群众3万余人次。开展每案必复盘。创立《反电诈分析研判专刊》,对每起案件进行复盘研判,查找漏洞,指导所队精准宣传,目前出刊104期,复盘案件355起,提出具体工作要求360余条。
精准防范,全力维护群众利益,县公安局每年投入30余万元,采购开普勒反诈及智能研判系统和AI智能语音通话系统,对辖区高危人员开展精准反诈劝阻。针对新型“网上诈骗,线下取现交付”的新型诈骗形式,反诈中心组织全县所有银行网点参与,警银协作,开展核查拦截工作。2024年以来,AI外呼预警劝阻2万余人次,“人工电话+见面劝阻”2300人次,直接拦截被骗资金113余万元。
二、强化职能监管,形成多部门反诈协作合力
“机制”统领。2024年11月,组建青阳县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协调机制(简称“131”机制),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和县委常委、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37家,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县“131”机制办推进将“两卡”治理、涉诈重点人管控等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压实党委政府责任,基本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行业监管、有关方面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下一步我们一是压实党委和政府承担主体责任,推动打防管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各成员单位结合职责分工,研究发现各自领域在打击治理方面的问题难点,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共同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问题、堵塞漏洞。二是强化考评问责。对引流窝点、外流人员、黑灰产业等集中的重点地区、行业予以通报警告和挂牌整治,对整治不力的责任领导严肃问责。三是抓实日常监督。县机制办研究分析资金流、信息流、封控防范等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找准行业监管失职的根源症结,及时发现行业安全管理漏洞,通报有关单位整改,并列入过错责任追究内容。督促部门行业主动自查自纠,对被动发现问题的,坚决倒查问责。
三、提升反诈水平,实现诈骗预警与阻断
打造实体化运行的县公安局局反诈中心,打击专业数智团队、优化运行机制,提升电诈打击质效。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强化打击质效。一是锻造专业战队。建强做实侦查中心,强化人员整合、机制契合、数据聚合、手段融合,打造成资源整合的数据中心、研判打击的指挥中心、部门联动的协调中心,实现从接处警到涉案资金拦截、涉案号码封堵、案件查证的一体化作战。二是强化快查快打。坚持研判先导、精确打击,充分发挥侦查中心实战功能,同步上案、合成作战,实施快速打击、集群打击。针对辖区发生的重大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实行领导包案盯案,集中优势力量、重点攻坚。严厉打击涉诈APP技术开发、非法网络引流推广、第四方支付等黑灰产,坚决斩断犯罪利益链条。三是创新集群战法。将传统的集群作战和先进的大数据技术有机结合,创新大数据引领下的集群战役模式,持续组织开展打击高发类诈骗犯罪集群战役,高标准推进专案快打、回流严打、大案攻坚,全力抓金主、打平台、断资金,不断提高规模打击效益。另一方面,加大科技赋能。一是做优精准劝阻。充分运用大数据资源,完善各类数据模型,精准识别疑似受骗线索,力争更快、更准发现受骗群众。全面构建依托派出所、立足社区的劝阻机制,严格落实劝阻责任,确保每一条预警信息都能够及时落实劝阻措施。二是做强技术反制。紧盯犯罪手法新变化,不断升级完善反制措施,提高感知、预警、截断水平。加强与四大运营商、银行等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查找反制漏洞,加快拦截系统建设。
青阳县公安局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