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环境短板,如今成为亮丽名片。牌楼村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将生态宜居作为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和村庄吸引力的关键抓手,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走出了一条环境面貌焕新、基础设施完善、管理精细长效的蝶变之路。
重拳出击:环境整治“祛顽疾”,旧貌展新颜
牌楼村要变,先从最让人头疼的环境问题下手。聚焦“脏乱差”痛点,集中力量对积存多年的生活垃圾、河道沟渠淤泥进行彻底清运,消除卫生死角。同时,拆除村内危旧房舍,清除路旁菜园、旱厕,拓宽道路,释放公共空间;大力整治房前屋后乱堆乱放、墙面乱贴乱画、空中乱搭乱挂等现象,让“痛点”变“亮点”。
曾经的垃圾堆放点,经过平整覆土、栽花种树,华丽转身为村民休闲的小公园;淤塞发臭河岸,经过清淤疏浚、生态修复,蝶变为水清岸绿的景观河;沿河铺设健身步道,定期维护,打造餐饮、民宿一条龙,让游客、居民既能休闲健身,又能吃饭住宿,节省时间,推动村内经济发展。
固本强基:设施升级“补短板”,宜居有保障
牌楼村深知,生态宜居离不开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坚实支撑,于是努力推进关键民生工程。投入专项资金,科学规划并铺设污水管网,建设高效、环保的生态污水处理终端,让生活污水应收尽收、有效处理、达标排放。积极开展“厕所革命”,彻底告别简陋户厕和露天旱厕,按照卫生、实用、美观的标准,统一改造或新建无害化卫生户厕,实现全覆盖。安装节能环保的太阳能路灯,照亮村民夜间出行路;同步实施道路沿线绿化美化。“路网+亮化+环卫”齐发力。全面硬化、拓宽村内主干道和入户巷道,实现“户户通”;同时,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收集、转运体系,配备分类垃圾桶和专业清运车辆,引导村民养成分类习惯。
精雕细琢:微改精提“绣家园”,幸福看得见
在解决基础性、保障性问题后,牌楼村转向更高品质的“精提升、微改造”,于细微处提升宜居品质。积极盘活村头巷尾、房前屋后的闲置地、边角地、拆违腾退空间,见缝插绿、因地制宜造景。精心打造了多个集休憩、健身、交流于一体的“口袋公园”;建设停车场,既满足游客需求又避免过度硬化;利用沿途石头墙、3d打印驿站等打造小节点,增添生活情趣。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评比活动,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引导村民自觉整理房前屋后,砌筑花坛、种植花卉果蔬、摆放盆景。如今,“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移步换景”成为牌楼村民生活的常态。
从环境痛点难点入手,以基础设施升级筑牢根基,用精细化管理提升品质,下一步,牌楼村将以“生态优先、文化赋能、产业融合”为路径,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绘就一幅“村美、民富、风正、业兴”的动人画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