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惠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权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就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感谢对我县特殊教育的关注!你对我县特殊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为进一步加强特殊儿童教育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对改进我县特殊儿童教育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发展特殊儿童教育事业,是维护特殊儿童少年平等享受教育权利的根本保证,是提高特殊儿童少年素质的根本途径,对促进特殊儿童自强自立,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具有重要作用。
我县高度重视特殊儿童教育工作,切实保障特殊儿童平等享有教育权利。
一是多措并举,提高特殊儿童入学水平。
1.做好“一人一案”的教育安置工作。教育部门每年会同残联部门逐一核实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数据,建立台帐,进行实名登记,根据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特点通过特教学校就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等方式做到“一人一案”的教育安置,为每一名安置的残疾儿童少年建立学籍,纳入中小学生学籍管理。2.建立健全随班就读工作机制。加强普通学校招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扶持力度,以乡镇为单位,逐一核实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数据,建立随班就读档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随班就读生均公用经费。目前,我县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全部按6000元的标准发放。2024年,我县在适龄残疾儿童超过5人的青阳三中、木镇学校和杨田小学建立了三个资源教室,通过随班就读与资源教室的协同,减少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的教育隔离,培养包容性社会氛围。3.建立“送教上门”常态机制。完善“送教上门”制度,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规范、有效的“送教上门”服务。加强“送教上门”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送教上门”教师的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是跨部门协作与资源整合。
1.多部门数据共享。
建立教育、残联、民政等部门协作平台,确保特殊儿童“不漏户、不漏人”,并定期核查教育安置落实情况。每学年,教育部会通过学籍系统、户籍系统和扶贫系统进行数据比对,下发控辍保学核查台账和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台账。
2.困境儿童分类保障。
联合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对孤儿、重残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等困境群体实施分类帮扶,提供生活补贴、心理辅导等综合支持。
三是健全融合教育机制,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注重加强学生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依据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开展特色教学。开展学情监测、专家讲座等活动。加强家校共育,从理论支持、资源支持、情感支持以及教育支持等方面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与指导,助力特殊儿童健康成长。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经费支持,加强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强特殊教育安全管理。加强系统的专业培训,提高特殊教育队伍素质。加快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对特殊儿童的资助力度,让特殊儿童能够接受更有质量、更加完整和全面的教育。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发挥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特殊教育事业的良好氛围。
青阳县教育体育局
2025年6月20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