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县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8号提案的答复
何月英、方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人口负增长下优化教育布局的建议》 的提案收悉,现就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我县教育布局调整,坚持“职教拓展提升,高中城区办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幼儿教育”的工作总思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减、流动形势,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和国家规定的学校建设要求和标准,统筹规划,科学实施。
一、基本情况
青阳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63所,高中5所(其中职业高中1所),初中12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小学19所(其中村小3所),幼儿园27所。学生分布情况:全县在校学生33019人,其中幼儿园4834人,小学13080人,初中7155人,高中7950人。
二、学位供给
目前,我县实际可提供学位:幼儿园6150个、小学15170个、初中11520个、普高8200个。截止2025年春季学期,各学段学位均有富裕,其中小学1316人,小学2090人,初中1045人,普高250人。根据出生人口统计,2021年起,全县年出生人口1500人以下,2022年出生幼儿园小班人数1050人,各学段学位均充足。
三、布局调整实施情况
近几年,县政府在实施城区规划建设,着力打造旅游城的同时,注重城乡学校的同步规划、同步发展。2015年至今,多方筹集资金五亿多元,用于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建设发展,初步形成了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布点格局
1.学前教育。近五年来,累计投入学前教育经费近亿元。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行动,稳步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制定《青阳县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新建小区必须同步规划、设计、建设小区配套园,由政府选址统一新建小区配套园。先后建成县第三幼儿园、第二幼儿园、第八幼儿园、县第五幼儿园,均办成高质量高品位的公办园;收购接管了润城帝景国际花园小区幼儿园,更名为青阳县第四幼儿园,全面理顺管理机制,提高办园质量。2022年我县成功通过国家督导评估,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2.义务教育。县政府先后印发《青阳县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方案》《青阳县农村义务教学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方案》、《〈青阳县城区教育2018-2022年提升行动计划〉及新四小选址方案的报告》,为全县教育发展指明方向,规划前景。近年来,城区先后建成第四中学、第三小学、第四小学、第六中学、蓉城镇中心小学五星分校;2018年将原青阳县木镇中学,改建成“九年一贯制”公办寄宿制学校——木镇学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入学实际需求。我县2017年成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复检,目前正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均衡县。
3.高中教育。2015年新青中建成使用,原青中校址由原木镇中学和九华中学组建“青阳县第一中学”,实现了城区集中办学。职教中心新建校区2024年年底建成。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计划
目前我县教育布局整体科学合理,满足了群众“就近入学”和“上好学”的需求。但随着人口出生率减低和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城区东片小学阶段由于大校额造成的学位供给不均衡现象短期依然存在,目前仍有大班额15个;二是乡镇学校萎缩状况明显,首先涉及到的是幼儿园,2025年秋季学期乡镇幼儿园将出现生源明显不足现象。
下步,我局将统筹考虑教育形势的变化和生源减少带来的影响,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制定、实施《青阳县城区学校大校额大班额化解方案》,通过新建学校增加学位的方式,实现生源的合理分配。蓉城镇中心小学五星分校2024年秋季学期建成使用。从当年起,落实《青阳县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起始年级按标准班额编班,同时考虑大班额班级的学生向有富裕学位的学校流动。
2.重视乡镇学校建设,让乡镇学校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一是均衡资金投入,因地制宜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保障教育教学经费支出。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每年招聘教师充实到乡镇学校,并通过“上挂下派”使更多优秀的专业教师服务乡村学校。三是通过开展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结对帮扶”“教育共同体”“友好学校”建设,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3.做好对接,论证闲置校舍利用空间。自然减少的乡镇公办学校(幼儿园)闲置出来的校舍,我局在及时做好移交工作的同时,主动与乡镇政府对接,共同论证闲置校舍在教育托育方面利用空间,如老年大学、普惠性托育机构等。同时,提前考虑生源减少给城区学校布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印章)
2025年6月30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