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青阳县农业农村局 > 农业农村重点领域 > 强农惠农 > 惠农政策
索引号: 11341823MB0926655E/202503-00025 组配分类: 惠农政策
发布机构: 青阳县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青阳县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5-03-31
废止日期:
青阳县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5-03-31 10:57 来源:青阳县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为全面完成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皖农教函〔2025187)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扎实推进结合我县农业生产关键技术需要,将酸性水稻土改良与安全利用技术模式、稻虾育养分离技术、青阳土鸡专门化品系选育及品系配套杂交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作为重点攻关项目,实施“揭榜挂帅”制度总结农技推广服务新机制新模式3套以上。

(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进村入户。结合粮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要求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技术需求,遴选发布年度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农业主导品种10个(次)以上、主推技术10项(次)以上,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农药速测技术推广等方面科技支撑有力有效。

(三)试验示范引导作用更加有力。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建设2-5个相对稳定的省级和县级基地充分发挥其试验示范展示、观摩培训作用,为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及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科技支撑。

(四)农技推广队伍能力素质稳步提升。积极参加省(市)级集中培训,组织开展县、乡两级农技人员知识更新(能力提升)培训,在编在岗农技人员参训率达三分之二以上,保持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稳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五)农技推广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组织农技人员在线开展农技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通过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统计各地信息化和包村联户指导服务工作

二、重点任务

(一)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机制。采取推广机构+科研院校+农业企业+示范基地+规模大户等方式,充分发挥县级农技推广机构职能作用建立揭榜挂帅、协同推广等服务机制,发布榜单,共同解决产业需求。依托科研院校、农技推广部门等资源,组织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与科研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企业等力量,统筹农技推广人员、科研人员、科技特派员等力量,针对生产需求提出解决方案,共同开展试验示范和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协同开展农技推广服务。

(二)集成组装综合技术方案。聚焦单产提升生物育种、减肥减药、智慧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推介发布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加强推技术推广应用。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支撑水稻油菜、小麦等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针对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制约因素,集成组装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综合技术方案制定具体推广计划,任务明确到业务部门,每个综合技术方案开展线上线下培训不少于10次、人员不少于500人次充分发挥和托农技推广机构和科研院校、各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作用,开展综合技术方案的示范展示,大幅提高技术入户率到位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三)开展先进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支持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建设2-5个相对稳定的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符合条件农民田间学校纳入基地建设范围;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指导基地制定年度工作方案,明确集成示范品种、技术和实施措施,签订协议,规范管理,竖立统一格式标牌。示范单产提升综合技术方案及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在关键农时组织开展技术观摩、经验交流、技能培训等活动,广泛邀请种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小农户参观学习。省级示范基地和县级基地每年开展技术示范推广活动分别不少于54次,其中50人次以上的规模活动分别不少于32次,直接联系农户分别不少于1510个。落实2025年度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方案中科技支撑相关任务,打造1个水稻产提升为主的试验示范基地,做好四新试验示范、观摩培训工作。

(四)深入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夯实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机制,县、乡两级在编在岗农技人员参加包村联户比例不低于90%,每名农技人员至少定向包联服务1个行政村,联系服务生产大户或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示范主体不少于5个,每年为每个示范主体上门指导服务不少于10次,利用中国农技推广APP填报发布服务日志。县、乡两级农技人员要在关键农时驻点开设田间课堂,现场教学、示范操作,发放技术手册、明白纸等资料,推进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支持农技人员联合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科研院校专家、科技特派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等,共同开展农技服务。支持农技人员通过中国农技推广APP、直播平台、短视频等新媒体,开展问题解答、业务指导、技术普及等在线指导服务。

(五)提升农技人员能力素质。选派业务精通、服务优良的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参加省(市)集中培训制定年度农技人员知识更新(能力提升)培训计划,积极探索多地联合培训等方式,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其中实训课程不少于2天,重点提升实操能力提升培训质量。积极通过直接招录、三支一扶等方式,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鼓励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学历提升教育,优化农技推广队伍的学历结构,通过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科讲堂、订阅《农民日报》等途径,以及在职研修等方式提升业务能力。

)加快信息化手段在农技推广服务中的应用。支持农业农村部门应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建立官方账号,培养一批农技微视频创作者,在线开展技术推广服务。持续普及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和中国农技推广APP,鼓励引导农技人员、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科技特派员等在线开展业务培训、农技问答、咨询指导等服务。实时更新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机构、人员数据,利用平台做好工作日志记录、技术难题解答、现场指导服务等数据的统计分析,加强对农技推广工作的服务指导。

、进度安排

2025年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时间为20253-12,分四个实施阶段:

(一)20253底前县农业农村局拟订任务实施工作方案并以县级政府文件形式发布;组织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成立技术指导组,确定技术指导单位,遴选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和示范

(二)202546月:遴选推介主导品种、发布主推技术集成组装小麦、油菜、水稻单产提升综合技术方案落实良种、肥料、饲料、农药、兽药等物资;开展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展示基地建设等。

(三)20256-10月:集中开展年度农技人员知识更新(能力提升)培训;举办粮油单产提升技术培训,组织开展观摩交流;组织开展生产测产验收;督促检查年度任务实施情况。

(四)20251112月:组织农技人员和示范主体代表座谈,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对包村联户工作科技示范基地开展绩效评价和项目验收做好项目资金执行、绩效目标上报等工作

、资金用途及标准

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专项补助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基层农技推广服务

1.主要用于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开展包村联户技术服务发生的交通费、误餐费、通讯费等补助,该项支出不超过资金总额的25%。

2.用于聘请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发生的差旅费、交通费、劳务费等支出,按专家服务次数计算。专家从事正常工作职责范围内的技术推广、指导服务工作,不在列支范围内

3.用于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完成农技推广重大任务并由县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评价的绩效奖励,该项支出不超过资金总额的5%。

4.用于技术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及工作考评等发生的费用,该项支出不超过资金总额的5%

(二)农业科技示范。主要用于试验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试验示范所需的农(兽)药、肥料、饲料、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试验设施装备等物资投入,以及组织观摩培训活动等发生的费用支出。

(三)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主要用于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参加培训和学历提升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等发生的费用,对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人员给予适当补助。

以上资金使用安排根据实际情况统筹使用,确保专项补助资金发挥最大效应。

保障措施

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2025年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工作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按职责分工配合。加强项目实施技术保障,县级农技推广机构组建中高级职称、有专业特长、推广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要成员的专家组,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强化过程和绩效管理定期调度项目实施进展和任务落实情况,推动项目资金加快执行建立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服务对象三方共同参与的项目绩效考评机制,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及时总结项目实施中的创新性做法,运用各类平台和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