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青阳县杨田镇人民政府 > 公共文化服务 > 公共服务 > 辅导和培训基层文化骨干
索引号: 1134182300329135X5/202507-00025 组配分类: 辅导和培训基层文化骨干
发布机构: 青阳县杨田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其他
名称: 杨田镇:厚植“家风”文化 促进“小家”善治 “大家”共美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5-07-10
废止日期:
杨田镇:厚植“家风”文化 促进“小家”善治 “大家”共美
发布时间:2025-07-10 09:00 来源:杨田镇 浏览次数: 字体:[ ]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青阳县杨田镇王氏家族以治家严谨、崇文重教、勤俭谦和著称,其《王氏家箴》十六条以“忠、孝、谦、勤”为核心,不仅塑造了家族世代贤良的品格,更为基层治理提供了精神滋养。在新时代背景下,杨田镇深入挖掘传统家风文化,以文化人、以德润民、以礼促治,推动“小家”善治与“大家”共美相融共生,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以文化人,汲取传统文化智慧

从“奉君上、孝双亲”到“尚勤俭、睦兄弟”,王氏家训既强调家国情怀,又注重个人修身,体现了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王氏家族“一门四进士,两代五尚书”的辉煌,正是这种家风文化长期浸润的结果。在杨田镇,家风教育并非停留在纸面上,而是融入日常生活中。通过将家规家训融入村规民约,让古老的家训与现代的乡村治理相互交融,充分发挥其教化引导作用,既传承传统文化,又规范了村民行为,激发村民自治内生动力,增强广大村民以幸福“小家”汇成美好“大家”的主体意识,形成“家庭和、家教优、家风正、家园美”的良好氛围。同时,充分依托辖区内青阳县家风家训馆,以家庭美德为核心,展示历代名人的优良家风家训,让村民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忠厚传家远”的文化内涵。

德润民心,塑造和谐社会风尚

《王氏家箴》中的“息争讼”等训诫,强调以和为贵、以德服人,这与当下所倡导的和谐理念高度契合。杨田镇仙梅村的村民何某与施某因一块多年前的土地使用权转让问题产生纠纷,调解员在了解事情来龙去脉后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调解,一方面向双方当事人讲述了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谦让的道理;另一方面,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土地使用权的界定标准。经过多次耐心细致的调解,最终何某同意解除双方签订的合同,施某愿意在返还合同价款的基础上,并另支付利息损失。至此,双方握手言和,一起多年的土地纠纷得到圆满解决。让道德力量成为基层治理的“润滑剂”,群众在纠纷调解中既感受到公平正义,又体会到情理温度,相比较于单纯的法律裁决更易被接受,也更能促进长期和谐。此外,杨田镇还通过“积分制”激励村民崇德向善,将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行为纳入积分管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这一举措让抽象的道德规范变得具体可感,激发村民向上向善的内生动力。

礼让新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杨田镇将“礼让”精神融入乡村治理,推动形成文明有序的社会风尚。在公共事务中,杨田镇倡导“有事好商量”的协商民主机制,由德高望重的乡贤或家风模范出面调解,鼓励村民以礼相待、理性沟通。同时,杨田镇下辖9个村科学划分共147个网格,促进网格员“一专多能”,依托镇司法所建立培训机制,聚焦土地纠纷、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小额债务等农村高发矛盾涉及的法律法规及调解技巧,内容力求“听得懂、用得上”,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在家门口、小超市、小广场等人员聚集场所设立群众“说事点”,通过在“说事点”唠家常,第一时间捕捉、收集各种矛盾纠纷信息后反馈给网格员,使网格员能够及时化解矛盾,对化解不了的疑难问题与村“两委”共同研究解决,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2023年以来,共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94件成功化解294件,调解成功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