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是兜牢民生底线,精准落实救助保障。深化主动发现机制,精准做好城乡特困家庭筛查和兜底工作。加强部门之间数据比对,推动“两项政策”衔接并轨。全面落实家庭经济状况远程电子授权,累计授权3939人次,预警1979人次,发起跨省核对31人次。围绕“社会救助不到位问题”制定18项工作清单,确保各类救助对象精准认定。发放城乡低保7995人2809.86万元,特困供养资金2527人1482.64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8066人452.99万元,救助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88人89.85万元,临时救助531人(次)75.84万元。
二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多元供给能力。强化转型发展,推动九芙蓉颐养中心建设,12月底达到试运营条件,招引3家服务业企业,组建旅居康养联盟,与三地10家企业签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施强基行动,投入55万元改造11家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安排100万元特困供养服务机构运行维护资金,提升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运营服务质量和消防安全等管理水平。强化县乡村三级养老体系网络建设,投资80万元建设6个农村幸福院(村级养老服务站)。实施关爱行动,发放助餐补助7.5万余元,帮助用餐困难老年人7.7万余人次。实施监管提质行动,纵深推进养老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取得良好效果。
三是优化社会事务管理,强化服务效能。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工作有序推进。陵阳镇官山公墓改造提升完成,杨田镇公益性公墓项目预招标。整治违建硬化大墓1座、“活人墓”1座。殡葬领域巡察反馈问题整改29个,剩余4个问题正在积极整改中。落实“全国通办”要求,办理结婚登记463对,离婚登记226对,打造“恋地公园”婚姻登记户外颁证基地。持续开展“乡村著名行动”,通过小程序采集上图1263个。启动泾青线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完成“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及时发现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5人次。实施助童成长计划,组织乔木乡中心小学留守和困境儿童开展一场非同寻常的法治之旅。
四是加强党的建设,夯实政治根基。擦亮“民本民政·贴心青阳”党建品牌,充分利用“萤火虫”学习制度,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筑牢思想防线。组织集中学习14次、交流研讨30人次,举办青年干部读书班2期,交流研讨1次,八项规定精神专题辅导1次。成立县民政局党总支部,加强对行业系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管理。定期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强化舆情管控。
上半年民政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养老服务机构消防设施建设有待提高;二是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村(社区)无独立养老服务用房,部分新建小区配建老服务用房未同步验收交付;三是各部门间联合监督执法力度不够,在对违建墓地整治等方面缺乏有力的配合。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是坚持严的基调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抓好学习与深化落实,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申报创建四强党支部。抓实“三会一课”等制度落实,进一步提升组织生活质量。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纠治“四风”。坚持教育警示与风险防控并重,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管理、内容建设和舆情引导,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找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点,营造创先争优、担当奉献的浓厚工作氛围,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目标实现。
二是夯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按照对象分层、救助分类、覆盖全面、协同高效要求,优化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与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信息比对,打通基本生活救助、住房、医疗、就业、教育等各类救助,形成救助合力,用数据赋能基层治理力量。以救助标准年度调整、定期复核、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综合治理、整治社会救助不到位问题等为契机,结合“防漏保”“防错保”工作要求,深化社会救助各项改革,压实乡镇责任,扎实推进各项社会救助工作,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策划开展2025年中华慈善日暨安徽慈善周宣传活动。
三是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升级。积极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县级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设立县养老服务综合指导中心,加强乡镇养老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县失能失智照护中心投入使用。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支持南京福康通、安徽社家拓展社会化服务。开展适老化产品“焕新”行动,建立适老化产品展示区。完成6家农村幸福院建设任务,坚持运营前置,积极稳妥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扩大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强化综合监管,实施季度检查机制,强化养老机构消防、住房、食品、燃气等安全管理。加强资金管理使用监管,强化入院评估和结果运用。聚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养老战略,突出“城市-康养-田园”有机融合,主动对接沪苏浙养老协会和康旅集团,积极宣传推介我县生态、文化、娱乐、饮食、住行等康养资源,以九芙蓉颐养中心为主要载体,注册“亲·二十一”长三角旅居康养产业联盟品牌,研发旅居康养产品目录,申报旅居康养地方标准,推动高品质旅居康养建设。强化项目建设和资金争取,完成九芙蓉颐养中心建设,推动实施运营,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谋划中央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债项目。
四是强化社会事务管理。积极谋划乡镇(村)公益性公墓项目,加快推进城市公益性公墓及杨田镇公益性公墓建设。深入推进殡葬领域专项整治及专项巡察整改。加大婚俗改革宣传,弘扬“简约适度、健康向上”的婚恋观,联合妇联等部门积极开展婚俗宣传进社区活动。开发婚恋地名文化打卡点,设置“地名爱情谜语墙”“地名藏头诗情话牌”。深化“乡村著名行动”,进一步拓展数据采集维度,重点挖掘具有历史典故、红色文化、民俗特色的地名资源。完成泾青线联检工作。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服务专业性、稳定性、可及性明显增强,社会舆论环境持续向好,社会歧视现象明显减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