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阳县陵阳镇,宁月清的名字,是“坚韧”与“大爱”的代名词。28年,一万多个日夜,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持与付出,在生活的重压下,为家人撑起了一片天,诠释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刻内涵。
宁月清的“战场”,起初是家中那6亩责任田。为了生计,她白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作、卖菜补贴家用;夜晚,则要就着灯光为孩子缝补衣物、检查功课。然而,更大的考验来自她的丈夫。28年前,丈夫因病丧失自理能力,需要全天候照料。从那时起,宁月清的生活便围绕着“两小时一次”的翻身表运转。无论寒暑昼夜,她都会准时起身,为丈夫翻身、擦洗、按摩。长年累月的辛劳,让风湿病痛侵入了她的指关节,药罐和锄头磨出了厚厚的茧子。生活的重担压弯了她的腰,却没有压垮她的意志。她节衣缩食,硬是用勤劳的双手和微薄的收入,将一双儿女从漏雨的平房送进了大学的校门,用行动书写了最朴素的母爱诗篇。
命运并未停止考验这个坚强的家庭。2022年,宁月清自己也因肺结节接受了手术。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她便不顾医生和亲朋“歇一歇”的劝阻,执意回到家中,继续扛起照顾丈夫的重担。“他离不开人,我能挺住。”面对亲友的担忧,她总是这样平静而坚定地回答,手中握着的,是为丈夫缓解不适的喷雾药瓶。她对丈夫的照料,细致入微到了极致:凌晨替丈夫擦拭身体的毛巾,永远比自己的衣物更干净;孩子们心疼母亲寄来的营养品,她总是悄悄兑进丈夫的饭食里。
二十八年如一日,10220个日夜无眠。宁月清用青春和血泪,在陵阳镇这片土地上,在狭窄的田埂与病床之间,镌刻下关于责任、爱与坚守的动人篇章。她以最朴实的行动,给出了“何为夫妻”的答案:不仅是顺境时的携手同行,更是当厄运降临,甘愿化作对方最坚实的依靠,成为支撑他活下去的“拐杖”。
宁月清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蕴含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她擦亮了人性中最温暖的光辉———生命以痛吻我,我报之以长歌! 这位陵阳镇的普通女性,用二十八载不离不弃的坚守,唱响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成为乡邻心中一座精神的丰碑。她的坚韧与大爱,值得我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