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文化和旅游局、九华山文旅处,市文化馆:
为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村晚”机制化、常态化、品牌化开展,根据《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2025年“四季村晚”活动的通知》要求,现就我市开展2025年“四季村晚”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支持引导群众自办“村晚”,突出农民唱主角,热在乡村、乐在群众,集聚乡村资源,促进文旅融合,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化活力。
二、活动主题
大地欢歌 美好安徽
三、组织机构
(一)全国示范展示点(1场)
指导单位: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
主办单位:中国文化馆协会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承办单位:安徽省文化馆
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举办地的实施单位
支持单位: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
(二)省级示范展示点(4场)
指导单位: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安徽文化馆活动联盟
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池州市文化馆
各县(区)文化和旅游局
实施单位:各县(区)文化馆
举办地相关单位
(三)除上述全国、省级示范展示点外,省文化和旅游厅
不作为其他“村晚”的主办单位、指导单位。各地举办的“村
晚”由主办方确定主、承办单位等,鼓励采取招募活动“合伙
人”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四、活动安排
(一)春节联欢
2025年春节期间,结合“欢欢喜喜过大年”文旅促销费活动,线上线下联动,开展春节“村晚”大联欢。参与文化和旅游部“我的村晚我的年”接力直播活动,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二)花开四季
以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为重点,引导带动“村晚”
活动花开四季、常办常新。突出以乡村为中心,坚持农趣农味,
鼓励开展“斗舞”“对歌”“才艺比拼”等竞技性活动,推动才艺人人秀、节目周周演、活动季季新。
(三)“村晚+”
坚持以“村晚”促消费,支持“村晚+”特色节庆节日推广、旅游产业发展、新兴消费业态创新,支持“村晚”进街区、进景区,推动“村晚”由侧重文艺演出向文旅节庆展示、群众文艺展示、特色文化传承、好物美景推介等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转变。鼓励采取“1+N”模式举办村晚,即由1场主题演出和N个特色活动组成,“赏”非遗民俗、“品”地方美食、“购”农副产品、“舞”动乡村等“N”个特色活动。主题演出中,建议有条件的村,设置“和美乡村推介官”推介环节,将电商销售植入“村晚”活动,促进文旅农、文旅商、文旅体融合。
(四)云上看“村晚”
积极参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四季村晚”专题活动,通
过直录播等多种形式展示有特色、有创意、有代表性的“村
晚”活动和优秀节目,发布“村晚”资讯、观看指南、直播预
告、乡村好物美景推介短视频等,开展“助力我家乡的村晚”
“我最喜爱的村晚节目”、咱村“村晚”我直播等网络互动活动。
五、宣传推广
(一)集中宣传
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媒体资源,特别是新媒体资源,构建宣传矩阵,创新方式,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村晚”,切实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参与度和影响力。
(二)精品推送
动员抖音达人、群众和游客围绕“村晚”活动,紧扣主题,记录“村晚”精彩瞬间、台前幕后,或是通过“村晚”看到的美丽乡村和感受到的乡愁等内容的短视频,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展示手段,推动更多短视频“破圈”“出圈”,扩大社会知晓度美誉度。活动结束后3日内,将宣传视频及短视频及时报送市文旅局,市文旅局择优推送至安徽文化云官网、国家公共文化云官网、移动客户端及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数字文化”学习强国号)展示。
(三)网络联动
运用文化云、文旅公众号、融媒体等平台开展网络直播、网上联播。各地每月可推荐1台“村晚”演出视频报送至市文旅局公共科邮箱。市文旅局择优推荐报送省文化馆在线展播、国家公共文化云示范展示专题联播。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确保安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责任落实到岗到人,确保活动安全有序。
(二)节俭为民,提升质效。倡导“去舞台化”,充分利用村庄自然风光、特色景区开展沉浸式、行进式演出,现场不拉围栏、不摆花草、不摆领导桌、采用普通座椅或板凳;不安排致辞,直接开演,将舞台交给群众,切实为基层减负,做到节俭务实、惠民乐民。
(三)矩阵宣传,打造品牌。活动实施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做法,遴选推广典型案例。做好视频直播或推流引流工作。协同联动,同向发力,塑造品牌。各地要动员引导,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媒体资源,整合优化,形成合力,创新思路,拓宽渠道,扎实推进宣传工作。
特此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