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经济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1.规模工业增加值:1-6月份预计增长9.5%。
2.新增规企数:1-6月份新增18户,规企总数达201户。
3.工业投资:预计1-6月份预计完成工业投资37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制造业投资36亿元,同比增长3.1%;技改投资14亿元,同比增长42.8%。
二、重点工作举措
1.聚焦工业稳增长,夯实发展根基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增长,1-6月份预计实现产值94亿元。新增“小升规”企业17户。推荐茂施科技等3家企业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九芙蓉臻味等10家企业申报省级创新型企业。
产业转型稳步推进,镁铝轻合金首位产业预计上半年产值23亿元,占规企总产值24.5%,新增规企2户,金林新材料产值近10亿元,京工建3.7亿元,亿盛源成功纳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预计产值33亿元,新增规企6户。
助力企业申报项目,7家企业申报超长期国债项目,目前2家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8家企业申报制造强省资金项目,2家通过省专家组审核,还帮助企业获“免申即享”及评审类项目资金共695万元。
开展“一区一业一样板”数字化园区改造项目申报,完成66家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58家规下企业数字化应用,10家皖企“登云”,建成“5G”基站55座。8家炉窑企业退出补偿协议签订工作。泫氏铸造等7家获市绿色工厂认定,2家申报省绿色工厂。
矿山转型成效显现,4家矿山入选省级绿色矿山,还有4家正参与遴选。1-6月矿山产量838万吨,同比下降17.4%。推进资源开采及深加工一体化大型项目3家。受理非煤矿山相关备案、审查共5家。
2.聚焦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能
上半年开展科技创新政策培训2次,400余人参加。企业创新梯队不断壮大,现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31家、高新技术培育企业41家、高新技术企业7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
1-5月,规上企业填报研发费用1.45亿元,投入强度1.99%,其中镁铝轻合金产业研发费用同比增71%;技术合同登记录入16余项,总额2.11亿元。
推进省级创新平台创建,帮助3家企业申报省级研发中心,指导茂施农业科技申报省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合作深化,涉及15个高校团队,22名行业专家;产研院新增研发项目12项,研发资金预算4亿元。
开展科技服务1360次,举办科技培训108场次,培训4950人次,服务企业200家,成功转化科技成果90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存在问题
1.重点产业增长乏力。胜远电源、泫氏铸造等权重企业产值下滑,安徽宝镁产值2.65亿元,仅完成年度预期的17.7%。1-5月,全县矿山产量(含基建工程量)557.3万吨,同比下降32%,矿山企业总体产值下降11%;8户炉窑企业因政策性关闭,产值下降5.5%,预计下半年资产交割后对钙基产业稳增长影响将加深。
2.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一方面,去年同期制造业投资基数较高(34.9亿元,占全年56亿元的62.3%),其中宝镁项目完成15.6亿元,而今年1-6月预计仅8.5亿元,同比减少7.1亿元;另一方面,大项目数量少、质量不高,1-5月新增入统制造业项目18个,亿元以上项目仅9个,10亿元以上项目仅国风项目1个,在库制造业项目87个,较去年底减少33个。
四、下半年工作安排
1.稳住底盘,夯实经济基础
建立“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机制,监测核心指标,督导下滑行业领域,精准解决生产堵点。鼓励企业满产冲刺,推动月度纳规项目提速;摸排“小升规”潜力企业建培育库。加大培育,力争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户以上。开展“政策找企业”活动,清欠中小企业账款。
2.攻坚项目,强化产业支撑
推进鑫力达科技等重点项目,三季度推动山中俏食品等6个项目入统,四季度推动九华富康等6个项目入统,力争下半年新增入统制造业项目12个以上。支持企业建技术中心、产学研合作,争取智能工厂、绿色工厂等项目申报获批。
3.数字转型,赋能智造升级
重点服务未开展数字化应用且有需求的规下制造业企业。联合中电信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依托翼企智链工业互联网平台,预计为3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数字软件服务包,助力数字化转型。
4.整治窑企,助推绿色发展
加快石灰炉窑企业整合收购,处理好第一轮已签协议企业遗留问题。推进第二轮瑞祥等4户企业的资产评估、收购谈判及协议签订。鼓励A、B类企业自愿退出,推动非矿产业绿色转型,实现石灰加工行业“减量、提质、增效”。
5.严管矿山,规范安全生产
落实安全职责,督促企业建安全制度。严控非煤矿山新增产能,动态监测生产,严禁“三超”行为。严格项目审批监管,鼓励矿产品本地深加工,推进产能淘汰和转型,深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培育示范矿山。
6.科创引领,增强发展活力
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实施规上企业“双清零”行动,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5家。发挥宝镁镁基新材料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作用,整合科创资源开展技术攻坚。支持企业创新平台升级,鼓励市级研发中心申报省级,推动茂施农业科技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探索多元化技术合同办理模式,组织培训,规范企业研发费用填报,引导企业以需求为导向开展产学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