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和“十五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全镇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聚决战之力,强决胜之心,全力打赢“十四五”收官攻坚战,全力推进酉华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赶超跨越。
今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财政收入预计与2024年实绩相比增长8%;规上工业产值增速10%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围绕实现全年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大抓项目,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增长
狠抓项目储备。聚焦非金属矿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和镁铝轻合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全力以赴向上对接争取,力争全年谋划储备各类项目5个以上,总投资不低于5亿元。补齐现代服务业短板,引进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1家。加快项目建设。上半年实现宝镁矿山、廊道投产运营。启动大阳山矿廊道建设。妥善处置先锋矿破产。完成友邦矿与恒金矿重组整合。黄精产业示范基地、梓祥二期、鼎易三期技改扩规等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年产20万吨非金属矿物精深加工、总投资15亿元瓦楞板等项目签约落户。提升项目效能。加快石灰炉窑、矿山等非矿产业“上大关小”。深化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培育扶持优质中小微企业。加强人才、土地、金融等要素保障,确保入园项目如期开工、高效推进。积极盘活低效闲置项目,对园区闲置低效项目建立定时定点“销号”工作机制,全力破解项目运营不畅、质效不高的问题。
(二)坚持大抓产业,全力以赴健全现代产业体系
做精做特生态农业。建成二酉竹木产业加工园、黄精精深加工产业带。整合优质产品品牌,打造“集体商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抱团闯市场。持续加大对特色中药材、特种水产养殖等产业的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科技服务,不断巩固和扩大优势地位。持续推进流出耕地找回、撂荒地调查及复耕复种工作,鼓励农业生产,持续落实双季稻种植补贴。做大做强绿色工业。充分发挥园区主体作用,围绕钙基新材料、镁铝轻合金及其上下游产业链,谋划项目,开展招商。承办好第九届非金属矿科技和产业论坛,提升非金属矿产品知名度、影响力。做强做优生态旅游。打造“九井十三坑”等多条乡村精品游路线。推进宋冲古村落综合体开发项目。畅通宋冲、二酉、华岸循环路。建设古村落民宿、农业采摘种植体验中心等。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立足宾山革命纪念馆、中共北乡支部遗址、“泾青南”三县交通站旧址,开设“红色教育现场课”,持续推进乡村干部实训基地建设,丰富红色旅游内涵。
(三)坚持大抓统筹,全力以赴推动乡村振兴
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持续抓好产业发展、政策兜底、稳岗就业帮扶,落实社会保障政策,确保困难人群兜底保障。坚持应保尽保、动态调整原则,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主动发现、主动告知闭环机制。深入推进“强村富民”行动,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家庭农场主等各类经营主体,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力管好用好农村“三资”,增加群众收入。全面提升乡村宜居水平。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完成华岸村墩包中心村和美乡村点建设。持续强化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打造宜居自然村庄5个。完成年度改厕任务。完善农家书屋、党群服务中心等9处功能设施建设,改造酉华镇危旧老电影院。结合和美乡村、宜居自然村庄建设等工作,常态化开展业余讲师团宣传宣讲、乡贤座谈会等活动。兜牢兜好社会保障。加大全镇低保、特困、孤老等特定人群摸排力度,建立分类管理档案,确保保障政策不漏一人、不少一分。加大“一老一小”服务供给,开展孤寡、残障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和助餐服务,办好养老服务中心,建好困难老人适老化改造,实现老有所养。有针对性开展旅游从业人员、职业农民、技术工人等各类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培训200人次以上。
(四)坚持大抓安全,全力以赴守牢各类风险底线
坚守社会安全底线。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多网合一”基层治理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信息综合、指挥调度、联动处置体系。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完善社会面安全管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做实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筑牢社会和谐稳定防线。坚守安全生产底线。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着力抓好道路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突出抓好工贸行业涉及有限空间作业,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一般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巩固炉窑企业环保再提升工作成果,加大监督力度,杜绝环保信访问题反弹。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突出重点,全面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降低道路扬尘污染。加大土壤环境监管力度,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