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预计增速10%。
2.新增规企户数:新增规企29户,规企户数达到192户。
3.工业技改投资:预计完成工业投资54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制造业投资完成53.2亿元,同比增长15%;技改投资完成14亿元,同比下降4%。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工业基础不断增强
一是推进技改升级。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53个,涵盖镁铝轻合金、高端装备制造、钙基新材料等重点产业。二是坚持育大培强。指导成立青阳县镁铝轻合金产业协会。预计宝镁轻合金产值突破6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达38家;纳规企业数近3年均居全市三县一区第1。
2.民营经济持续壮大
一是发展“专精特新”。指导九华富康等18户企业成功申报省级创新型企业,推荐大衍半导体等17户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二是优化企业服务。开展政策进企业20余次,兑现市级免审即享及制造强省惠企资金分别为656.15万元、293.2万元。举办创新型中小企业申报培训会2次、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及政策培训会1次。
3.数字转型加快提升
一是推进数字赋能。今年,方兴实业获得安徽省智能工厂认定,九工电子获得安徽省数字化车间认定;对宝镁轻合金、超威电源、柯力电气等25户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为全县规下100余家工业企业注册羚羊平台。二是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5G基站建设93个,完成率84.54%。
4.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宝镁镁基新材料产业院正式挂牌运营;组织120家企业通过2024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同比增长14.3%;推荐九工电子申报2024年度省级企业研发中心,组织中科安和、至爱童车等9家企业申报2024年度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共登记技术合同82余项,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9.8亿元,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3.24亿元。二是深化亩均改革。完成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5亩以上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规上企业亩均税收17.98万元/亩,增长15.7%,亩均营业收入241.68万元/亩,增长10%;鼓励金融机构重点做好A、B类企业信贷需求保障,金融机构为亩均评价为AB类企业授信贷款13.6亿元,2024年度新增贷款++亿元;推动土地集约利用,盘活僵尸企业10户,土地370.31亩,厂房75686.32平方米。三是推进绿色转型。今年振宇汽车、茂施农业等6户企业获得市级绿色工厂认定,茂施农业获得省级绿色工厂认定;长龙岗白云岩矿、花园吴石灰石矿2家企业入选第一批省级绿色矿山名单。
5.乡村振兴服务成效显著
一是加强科技助农。开展农业科技服务3千余次,服务农业企业234家,转化科技成果99项,促进村集体及农户增收分别达837万元、597万元。二是深化院地合作。围绕九华黄精、皖南土鸡、黄石溪茶叶等具地方特色产业链发展技术需求,与安农大、安医大对接引进省级科技特派团2个。
7.科普工作日臻完善
为省级科普示范单位创建工作争取项目资金10万元;举办青阳县2024年全国科普日有奖竞答线上活动,参与人数近8千人次,累计答题量5万余次,着力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8.安全发展实现提升
持续强化行业安全管理,印发非煤矿山行业管理执法检查工作计划,对全县24家在产和基建矿山开展全覆盖安全检查,发现隐患82处,目前已整改29处。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值下降企业较多,188户规企中有92户产值下滑,下降面达到49%;二是新增规企及拟纳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今年新增25户规企户均产值4000万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三是科技创新研发投入来源单一。针对这些问题,在2025年中加强分析研判,做好问题解决。
二、2025年主要目标安排及重点工作举措
(一)主要预期目标
力争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80亿元,同比增长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0%以上;完成工业投资拟增长4%,其中制造业投资拟增长5%,技改投资拟增长14%。
(二)重点工作及具体推进措施
1.聚焦经济运行,助力工业稳中提质。
一是加大工业投资力度。计划实施重点技改示范项目15个以上,加快建设已开工的鑫力达科技、南野金属、铸鑫机械等6个项目;发挥工业政策引导激励作用,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围绕镁铝轻合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县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确保全年实施重点技改示范项目不少于15个。
二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紧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营业收入等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全力为企业生产经营搞好帮扶服务,重点推进宝镁轻合金、金林股份、安能金属早日满负荷生产,产值争取突破10亿元,同时抓好潜力企业增产和负增长企业正常生产工作。
三是深化亩均效益改革。完成2024年度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研究修订县级亩均效益评价实施办法,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出台兑现企业分档差异化政策,强化结果应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坚持梯次培育,提升工业规模质量。
一是开展企业入规培育。建立新建新投产及“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户以上,规企数量达到200户以上,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8户,超1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2户以上。
二是加快专精新特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争取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户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户以上。
3.突出节能低碳,做好绿色安全发展。
一是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由“原初重”向“高新绿”转变。推动8家试点非煤矿山完成“四化”建设,助力矿山绿色转型;推进宇隆新材料年产2万吨高比表氢氧化钙项目建设,实现非金属矿由原料初加工向深加工和高端纳米材料精深加工转型;加快推进窑炉企业整合重组,按照“减量、提质、增效”的原则,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实现绿色发展。
二是确保安全发展。常态化开展县内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加强非煤矿山行业管理检查,加快推进非煤矿山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4.推进数实融合,增强发展动能。
一是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拟创建省级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1家、省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新产品1个,培育市级绿色工厂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培育县开发区争创一区一业一样板,指导企业搭建以机电装备为龙头的数字化改造园区样板。
二是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联合羚羊平台为企上门服务,注册领用数字软件包。完成制造业规上企业数字诊断20家,诊断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分行业精准实施诊断,行成诊断报告,为后续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5.聚焦新兴产业,实施制造业集群发展。
一是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围绕精密零部件、高端数控机床、机电装备等细分领域,聚焦延链补链强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预计达100亿元。
二是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持续用好世界制造业大会平台,全力做好世界制造业大会签约项目、客商邀请、展览展示等工作。
6.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增强科技发展动能。
一是抓好主体培育。力争我县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2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数保持增长。发挥安工大青阳智能装备制造技术研究院引领作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助业与高校合作,共同申报国家与省市各类科技计划和工业信息化项目。
二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发挥宝镁镁基新材料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引领作用,瞄准镁铝产业创新发展需求,不断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镁铝产业链上下游等科创资源,形成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利用好池州市上海“科创飞地”资源,探索“域外研发孵化+青阳转化制造”新机制,以科技创新赋能我县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抓好科技成果转化。持续积极联络宝镁、县招投标中心等相关部门开展EPC合同登记工作,不断扩大技术合同登记范围;同时组织开展技术合同登记培训会,引导企业进行规范交易,促进我县科技成果转化取得实效。
四是助力科技兴农。抓好特派员的再培训再提高工作,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农村产业发展的能力,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对科技特派员队伍采取选贤用能,对工作突出的团队和个人给予表彰。
7.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机关效能。
提升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免审即享”政策兑现流程,推动惠企资金更方便直达企业;提升系统思维,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全面提升科经干部争先进位意识;加强机关管理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