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情况。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县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52.04亿元,较上年增长7.23%;负债总额5.36亿元,较上年增长15.73%;净资产46.68亿元,较上年增长6.33%。
2023年末资产分布情况表
|
资产分类
|
金额(万元)
|
占比(%)
|
流动资产
|
68,336.86
|
13.13
|
固定资产
|
90,998.72
|
17.49
|
在建工程
|
23,843.04
|
4.58
|
无形资产
|
3,423.10
|
0.66
|
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
325,590.13
|
62.56
|
政府储备物资
|
263.11
|
0.05
|
保障性住房
|
5,831.86
|
1.12
|
其他资产
|
2,132.75
|
0.41
|
合计
|
520419.57
|
100
|
2023年末固定资产构成情况表
|
资产分类
|
金额
(万元)
|
占比(%)
|
|
土地、房屋及建筑物
|
65,349.12
|
71.81
|
|
其中:房屋
|
61,464.97
|
67.54
|
|
通用设备
|
20,574.88
|
22.61
|
|
其中:车辆
|
2,160.33
|
2.37
|
|
专用设备
|
3,671.35
|
4.03
|
|
文物和陈列品
|
17.18
|
0.02
|
|
图书档案
|
768.57
|
0.84
|
|
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
4288.96
|
4.71
|
|
合计
|
90998.71
|
100
|
|
(二)县属国有企业。
全县共有各类县属国有企业46家,其中:县国资委直接监管县建投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24家、县乡投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8家;其他各部门监管14家。2023 年末全县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145.63亿元,负债总额为66.39亿元,所有者权益为79.24亿元,净利润2.27亿元。
(三)金融类企业。
我县县属国有控股金融类企业1家——青阳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3年10月,注册资本1.96亿元,县建投集团、省再担保公司和市银通担保公司分别占股58%、32%和10%。参股金融类企业2家,分别是县建投集团参股安徽青阳九华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占股9.7%;县建投集团下属子公司参股安徽青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占股5.69%。截止2023年末,国有资本权益2.52亿元,其中担保公司 1.85亿元,农商行0.46亿元,九华村镇银行 0.21亿元。
二、管理情况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
1.管理范围全面化。资产管理从“小资产”到“大资产”覆盖,根据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在现有6大类资产的基础上,将公共基础设施资产、政府储备物资、保障性住房、文物文化资产4大类别纳入资产管理系统,使资产管理更全面、更规范。同时,指导督促各资产管理单位履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职责,定期组织全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全面开展清产核资,通过资产盘点、清理、核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2.管理方式标签化。为了使固定资产在日常管理、使用、处置中更方便、更规范,要求各单位在进一步完善资产基础信息的基础上,给固定资产贴上标签。资产标签是资产的“身份证”,包含了资产编号、资产名称、规格型号、使用人、存放地、购置日期等重要信息,在资产日常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粘贴资产标签是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安全、完整的重要手段之一,确保每项资产都有据可查,防范资产流失风险。
3.管理系统一体化。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融入预算管理一体化,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和使用管理,使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融合,利用全链条管理体系更加准确地完成核算工作,确保资产管理责任可查、有据可依。在全市率先运行县级公物仓,加强资产流转,让“闲”的资产“动”起来。出台了《青阳县县级单位公物仓管理暂行办法》,细化责任分工,建立政府部门间资产调剂机制,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一盘棋”统筹谋划,全力做好闲置资产盘活“文章”。各部门闲置、超标、低效运转、可重复使用资产,统一纳入公物仓集中管理、集中调拨,进一步加强了闲置资产盘活力度,最大限度发挥资产效能,推动资产的有效利用。自2023年6 月第一笔资产入仓,全年共12个单位15批次205件资产通过公物仓流转,价值791.76万元。
4.管理程序规范化。根据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际,严格执行《青阳县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全面规范国有资产处置行为,明确处置权限,规范履行审批、资产评估等程序,资产转让、出售等一律通过公开方式处置,实行“收支两条线”,资产处置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非税收入专户。2023年度,我县共处置资产53批次,其中30批次分别为无偿划拨968.80万元、置换35.66万元、对外捐赠19.42万元、报废541.88万元,23项资产进场交易,评估挂牌价1453.69万元,成交价1590.89万元,溢价137.2万元,溢价率9.44%。
(二)县属国有企业管理。
1.抓好重点事项监管。严格执行《青阳县县属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管理暂行办法》,共受理并办结各类重大事项32件,其中备案8件、核准7件、审核并报政府审批17件 ,包括2023年度投资计划和融资计划、重要资产处置等。推动绩效考核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组织开展县建投2023年度党建和经营业绩考核,并根据县委县政府年度工作要求,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及整体经济趋势,参考2023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下达2024年度任务指标。
2.抓好重点产业布局。进一步实施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按照“四个一批”(即:“发展壮大一批、合资合作一批、出售转让一批、清理退出一批”)工作要求,组建青阳乡村振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推进国有企业横向联合、纵向整合,打造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围绕全县经济发展重点战略,推动国有资本与产业联动调整,引导县属国有企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国有经济向高端钙基新材料产业、镁铝轻合金产业、特色农业产业、文旅产业等布局,国有资本重点投资方向和领域不断优化。
3.抓好重点项目谋划。根据国有资产布局,县属集团公司充分发挥国企排头兵作用,在突出主责主业的前提下,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县建投集团在原有的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港口、旅游、工程施工、建材等业态下,新开辟充电桩、光伏发电、冷链物流等业务,县乡投集团积极参与和美乡村建设,实施谋划国储林项目、全域旅游项目、特色农业产业项目等。
4.抓好市场化改革。分层深化所有制改革,支持县属集团公司与其他资本合作,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深入研究谋划,因企施策、因业施策,实现股权多元化,截至目前,县建投集团共参股公司11家,如安徽宝镁轻合金有限公司、青阳东九华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参股投资的同时,通过提名管理层、监事会人选的方式,对参股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性管控,不断提升混合所有制企业运营治理水平。
(三)金融类企业管理。
1.聚焦规范经营。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保障企业国有资产经营活动规范有序,指导企业对担保操作层面的合规性、抵质押效率等问题分门别类制定处置方案。从在保企业自身生产经营和市场环境入手,县担保公司参照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办法对在保企业进行资产质量分类,并根据分类合理安排保后管理频次,做到风险早发现、早控制。
2.聚焦创新服务。根据中央和省市县文件精神,鼓励担保公司聚焦普惠金融主职主业,提升服务水平。2023年县担保公司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功能作用,创新担保方式、开发业务新品种、扩大反担保抵质押范围、拓宽业务覆盖面。进一步推进新型政银担业务合作机制,大力推广“总对总”、“园区贷”等批量担保业务,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助力三农。
3.聚焦完善机制。为确保国有金融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指导县担保公司建立“三重一大”决策程序机制,并通过构建内审、财务管理、作风建设、人才培养等一系列制度体系,完善固定资产、安全生产、法律事务等管理办法,加强内部控制;督促县担保公司开展人员考核、选任,保证国有金融企业依法依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