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青阳县水利局 > 水利领域 > 水利规划
索引号: 11341823MB0818400J/202408-00046 组配分类: 水利规划
发布机构: 青阳县水利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公民 / 其他
名称: 青阳县水利局关于《青阳县现代水网建设规划》解读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4-08-30
废止日期:
青阳县水利局关于《青阳县现代水网建设规划》解读
发布时间:2024-08-30 15:33 来源:青阳县水利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4年8月30日,青阳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青阳县水资源配置规划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的批复》)。根据“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现由青阳县水利局对此政策作如下解读:

一、决策背景和依据

“十三五”以来,青阳县治水兴水工作取得显著成就,供水保障能力、防洪排涝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水利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阶段,对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水安全保障目标,以及国家水网建设的工作部署和要求,青阳县现状治水兴水能力尚存不足。

为了提高青阳县未来的水安全保障能力,根据省水利厅《关于督办池州市县级水网规划进度的通知》、市水利局《关于开展县级水网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及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2023年9月,我局组织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编制《青阳县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简称《规划》)。规划编制组经过现场调研、座谈交流、问题与需求分析,全面梳理了青阳县水网建设的基础条件及目标要求,深度分析了新形势下水网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经过了多次征求意见,打造了由水资源保障网、防洪除涝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网、智慧管理网组成的青阳县现代水网。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落实国家、安徽省和池州市关于水网建设的有关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为前提,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提升防洪减灾能力、保护水生态安全屏障、提高水治理现代化水平为重点,谋划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青阳县水网建设系列举措及重大工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治水思路的重要实践,对支撑和保障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规划》分六个阶段。一是认真研究国家、水利部、省政府、市政府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规定和技术规范,结合我县实际,2023年9月委托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青阳县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初稿。二是规划编制单位邀请专家进行规划内部审查,按照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三是将《规划》初稿发至我局各职能科室征求意见,收到局规计科、水资源科等科室反馈意见,规划编制单位按照意见进行了修改。四是组织了省级专家于2024年1月25日进行了《规划》评审,评审会后规划编制单位根据专家意见对《规划》进行了修改。五是将《规划》修订稿于5月14日发至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相关部门征求意见,收到各乡镇、县直等部门反馈意见,规划编制单位按照意见进行了修改;六是《规划》于8月28日通过青阳县人民政府常务会审议,并于8月30日正式印发。

四、工作目标

立足青阳县未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水安全保障的需求,加强与安徽省、池州市两级水网规划目标的衔接,提出青阳县现代水网规划目标。

到2035年,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青阳县水网基本建成,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节约高效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基本建成,供水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显著增强,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基本建立,用水结构得到合理优化,用水效率和效益逐步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安全韧性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防洪保安能力显著提升。骨干河道泄洪和防洪能力得到提高,山洪灾害防治能力显著增强,重点城镇河段达到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区域排涝能力显著提升,洪水风险管控能力显著提升。山水融合的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治理体系基本建成,江河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能力实现系统性提升。水源涵养与保护能力显著提升,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河湖生态流量和水质得到有效保障。“四预”完备的数字孪生水网体系基本建成,水网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主要河流水文气象、重点水利工程运行状况、水土保持、重要水源地水质监测体系基本建立。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调配等核心调控业务实现“四预”功能支撑。

青阳县水网规划主要指标表

分类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2年

2035年

备注

水网综合指标

1

县级水网工程覆盖度

%

70

85

预期性

2

县级水网水流调配率

%

68

80

预期性

水资源配置

3

全县用水总量控制

亿m3

1.11

1.29

约束性

4

万元GDP用水量比2022年下降

%

/

20

约束性

5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0.56

0.64

预期性

6

供水安全系数

--

1.1

1.3

预期性

7

城乡一体化供水覆盖率

%

73

90

预期性

防洪排涝

8

5级及以上堤防达标率

%

76

95

预期性

9

水库安全达标率

%

74

95

预期性

水生态环境

10

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证率

%

80

95

约束性

11

水土保持率

%

91

94

预期性

12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100

100

约束性

智慧水利

13

新建重点水利工程数字孪生覆盖率

%

/

90

预期性

14

重点河流数字孪生覆盖率

%

/

90

预期性

注:

1、县级水网工程覆盖度:县级水网工程覆盖区域面积与青阳县国土面积的比值。

2、县级水网水流调配率:指市级水网可调控的径流量与全市径流量的比值。

3、全县用水总量控制:2035年全县用水总量控制以池州市下达的目标为准。

4、万元GDP用水量比2022年下降率:2035年万元GDP用水量比2022年下降率以池州市下达的目标为准。

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净灌溉用水量和毛灌溉用水量的比值。2035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池州市下达的目标为准。

6、供水安全系数:有效供水能力与供水量的比值,其中有效供水能力指供水能力中不含地下水超采与河道内生态用水挤占的部分。

7、城乡一体化供水覆盖率:指全县城镇管网覆盖的城镇及农村供水人口和享有与城镇供水同标准、同保障、同服务的农村集中供水覆盖人口,占全县水网覆盖总人口的比例。

8、5级及以上堤防达标率:5级及以上防洪堤防达标长度与堤防总长度的比例。

9、水库安全达标率:达到水库安全评估标准的水库数量与全县水库总数量的比例。

10、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率:重点河流控制断面中满足生态流量目标要求的断面个数与控制断面总个数的比值。

11、水土保持率:指全县水土保持状况良好的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比例。

1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乡镇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的个数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总数的比例。

13、新建重点水利工程数字孪生覆盖率:指纳入县级级水网的水库、泵闸站等新建重点水利工程中实现数字孪生的工程数量占工程总数的比例。

14、重点河流数字孪生覆盖率:大通河、青通河、九华河干流及一级支流,陵阳河干流、喇叭河干流等河流实现数字孪生覆盖的数量占比。

五、主要任务或主要内容

规划按照《国家水网建设纲要》提出的构建水网“纲”、“目”、“结”的主要任务,从青阳县水网发展目标、保障要求出发,与《池州市现代水网规划》的布局相衔接,统筹考虑提高供水保障,洪涝灾害防御、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利智慧化管理,加强大通河、青通河、九华河系统治理和上游大水源建设,搭建以水库、输水干线为重点的水网骨架,构建“九结联动共调控,三干六支保安澜”的青阳现代水网总体布局。统筹谋划推进骨干河流系统性整治、易涝区域排涝能力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蓄水工程新建、河湖水系连通等一批水利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域防洪安保体系,构建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循环通畅、调控自如的河湖连通体系,进一步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打造安全、生态、美丽、人文的青阳水系,为九华胜境、灵秀青阳建设贡献水利力量。

六、关键词诠释

“三干”是青阳现代水网的“纲”,是指大通河、青通河、九华河等三条重要河流。

“六支”是青阳现代水网的“目”,“包括大通河支流水系、青通河支流水系、九华河支流水系、陵阳河与喇叭河等青弋江上游支流水系、中小型灌区灌排沟渠、城乡供水管网等六大水流通道。

“九结”是青阳现代水网的“结”,“九结”为牛桥水库、东山水库、广德口水库、映月潭水库、山阡里水库、智慧泵站、木镇二站、洛平圩泵站、青通河水闸等水网重要结点工程。

七、保障措施

为确保青阳县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目标的实现,需建立完备的保障体系确保规划方案的实施。

规章制度保障体系。持续推进青阳县河湖长制建设。完善节水型社会建设、防洪排涝、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已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涉水事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水网工程建设监督和考察管理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定期进行检查通报和考核。通过建立更加完备的规章制度体系,确保水网方案实施期间,各项涉水事务管理有效开展,为水网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组织管理保障体系。在进行青阳县现代水网建设过程中,成立由县领导、财政、水利、自然资源、住建、交通、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水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分别负责水资源保障、防洪除涝、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智慧管理等四大水网建设内容的落实。领导小组定期对水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专项督查,组织会议研究总结水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指导工作专班及时整改,保障水网建设有序实施。

八、下一步工作考虑

下步将围绕水资源保障、防洪除涝、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智慧管理等四个方面开展全县治水兴水工作,建设青阳县现代水网。

在水资源保障方面,一是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从严制定节水目标和指标,实现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二是优化水源工程体系,一方面建设稳定优质的城乡主水源,另一方面夯实农业灌溉水源工程供水能力,提高农业灌溉供水能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同时科学谋划外调优质水源;三是构建城乡供水新格局,通过城乡供水管网延伸和连通,因地制宜实现城乡供水全覆盖,同时加快实施各乡镇备用水源建设工程,完善备用供水体系,并制定特殊干旱年的应对措施;四是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一方面开展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另一方面新建若干中型灌区。

在防洪除涝方面,一是畅通行洪排涝通道;二是提高洪水调蓄能力;三是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四是实施涝区综合治理;五是加强城镇防洪建设,完善防洪圈;六是完善洪涝风险调度与管理,优化流域防洪区划,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建设。

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方面,一是加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建设,重点实施青阳县西南生态屏障综合治理工程;二是加强河流生态廊道建设,加强工业、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保障河湖生态需水,实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三是推进水网融合发展,重点加强水网和文旅融合,建设若干个乡村水生态风景园。

在智慧管理方面,一是创新水网建设运行管理机制;二是织密智慧监测网络;三是构建面向县级涉水事务管理人员的智慧调控服务平台。


解读机构:青阳县水利局农田水利规划建设服务中心

咨询电话:0566-5036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