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青阳县应急管理局 > 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索引号: 11341823MB1522695H/202408-00025 组配分类: 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发布机构: 青阳县应急管理局 主题分类: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名称: 【政府重点工作完成情况】2024年上半年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汇总表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4-08-23
废止日期:
【政府重点工作完成情况】2024年上半年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汇总表
发布时间:2024-08-23 09:30 来源:青阳县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4年县政府重点工作责任清单
序号 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 牵头领导 牵头
责任单位
主体
责任单位
配合
责任单位
工作评价 2季度进展情况 3季度进度安排 备注
12 出台镁合金产业招商政策及行业安全规范,加快童埠园区基础设施完善提升,着力培养和引进镁铝产业技工人才。 王松华 县投资促进局
县应急管理局
县委人才办
各乡镇
县开发区
县人社局、县财政局等县直有关单位 序时推进 规范编制已完成招标工作,确定由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起草编制,省应急管理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二处、安徽宝镁轻合金有限公司参与,目前已完成项目立项编制,已报省市场监管部门立项。 待省市场监管部门立项通过后,按程序推进。
92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三管三必须”责任清单,建立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严格高危行业领域安全准入条件,强化源头管控。   县应急管理局 各乡镇
县开发区
县直有关单位 序时推进 1.为进一步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4月下旬,县安委会组织3个督导组对各乡镇、开发区开展了1轮全覆盖安全生产综合督导,抽查企业场所28家,发现问题隐患68项,全部交办整改到位。
2.严格高危行业领域安全准入条件,对10家普通项目予以准入。
按照《青阳县安全生产督导工作方案》,对各乡镇、开发区开展1轮季度安全生产综合督导,压紧压实各方责任。
93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化工矿商贸、建筑施工、金属铸造、消防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着力提升镁铝轻合金全产业链安全监管能力水平,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   县应急管理局 各乡镇
县开发区
县直有关单位 序时推进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落实周调度工作机制,1-6月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5658家次,消除一般隐患5414处、重大事故隐患48处,行政处罚89.81万元,警示约谈企业15家次,责令企业停产整顿7家次。 紧紧围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这条主线,认真抓好夏季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各项措施落地落实,针对高温汛期安全生产特点,持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紧盯建筑施工、特种设备、道路交通、消防、工贸、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摸清问题底数、明晰监管职责,切实提高隐患排查质效,坚决消除盲区漏洞。
94 完善应急救援及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   县应急管理局 各乡镇
县开发区
县直有关单位 序时推进 1.督促、指导全县11个乡镇建立应急管理中心,并实体化运行。
2.全县共储备编织袋20.55万条、布料类0.96万平方米、砂石料4.15万立方米、桩木314.6立方米、移动泵车10台、发电机40台套、水泵496台套,照明设备1498套,防汛帐篷347顶、救生衣3466件、救生圈902只等应急物资备。全县应急队伍共403人。
3.县应急管理局储备卫星电话21部,向11个乡镇和9个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域行政村发放卫星电话20部。
4.督促各乡镇开展防汛应急演练11次,实现全覆盖。“安全生产月”期间,围绕“畅通生命通道”,组织开展模拟火灾和地震等场景的应急疏散演练42场,3000余人参加。
5.配合省、市推进国债项目县乡两级应急物资招标采购工作。
1.按时序推进剩余7个乡镇的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完善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保障。
2.配合省、市推进国债项目县乡两级应急物资招标采购工作。
96 落实安全生产“案例教育法”,纵深推进安全教育“五进”活动。   县应急管理局 各乡镇
县开发区
县直有关单位 已完成 1.2024年"5·12"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全县共举办现场宣传活动109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77万份,举办防灾减灾知识宣讲105场,技能培训56场,应急避险演练84场,累计参与群众3.81万人。
2.县安委办收集建筑施工、校园、消防、道路交通、农机、城镇燃气、工贸、非煤矿山等行业领域30个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并汇编成册,全面开展警示教育。认真组织第23个“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发送宣传短信、悬挂横幅等方式营造浓厚宣传氛围,组织乡镇、有关部门开展了“6.16”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共发放宣传单册6000余份,接待咨询人员1700余人次。
深刻汲取近期县内外生产安全事故教训,分析事故原因,制作事故典型案例,全面开展警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