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青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区域规划
索引号: 11341823003291384T/202403-00133 组配分类: 区域规划
发布机构: 青阳县蓉城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名称: 蓉城镇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4-03-05
废止日期:
蓉城镇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4-03-05 15:59 来源:青阳县蓉城镇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蓉城镇作为城关镇,在全县经济社会大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各项工作都迈上了快车道,蓉城要想在新一轮比拼中实现争先进位、赶超跨越,就必须找准自身定位,明晰前进方向,并坚定不移加压奋进。所以,今年我们提出的工作目标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统筹抓好发展与安全、城区与乡村、作风与能力,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3000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5%,完成招商引资企业7家(省外亿元2家),完成省外到位资金6亿元。围绕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第一,聚力项目建设,推进经济发展提速进位
一要全力以赴招商引资。把招商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事,持续掀起“大抓招商、抓大招商”的新攻势、新热潮,坚持党政领导带头招商,强化招引硬举措,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招商,通过以商招商、中介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措施,打好乡情牌、服务牌、环境牌,把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投入到招商前线,2024年计划新引进项目7个,其中省外亿元项目2个。聚焦产业链绘制产业图谱、招商地图,结合安徽宝镁轻合金项目配套产业链优势,力争引进1家镁铝轻合金或亿元以上的七大新型产业类企业落户。聚焦高铁站前区高质量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周边基础设施服务,全力对接高端度假村管理品牌,促进民宿品牌化、高端化发展,新增精品民宿3家以上。
二要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持续实施“项目年”活动,迅速行动起来,推动悦山康养谷、鸡鸣山民宿集聚区等在建项目全面复工,3D打印智能工厂项目、九华黄精产业园项目和山松春水汽车营地建设项目等新建项目尽快实质性开工,鑫建友铝膜制造和马钢技改项目上半年正式投产,形成新的产值增长点。镇党委、政府将继续推深做实主要领导每周调度、分管同志每日跟进工作机制,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要素保障问题,同时加强谋划和储备更多对当期有利、对长远有支撑的大项目、好项目。
三要全力盘活闲置资源。我镇目前还有一些厂房、学校、房屋等资源处于闲置状态,针对该情况,镇招商、规划、乡村振兴等部门要积极做好资源盘活工作,如九华霄云谷的资源重整。要结合招商引资和旅游区位优势,继续加强民宿等文化旅游项目龙头企业引进,积极对接携程未来山河运营团队,盘活五溪风情街和卧云花海等区域内闲置资产和村集体资产,在促进投资、盘活资源上取得新突破。

第二,聚力和美乡村,推进乡村振兴提优赋能
一是培育壮大现代农业。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建设优质专用水稻基地2万亩,确保全镇粮食种植面积不少于3.5万亩。高质量做好合心圩3500亩高标准农田提质增效项目,推进小田并大田连片效果。围绕“一县一业”,做好九华黄精文章,新增黄精种植面积800亩,新改建稻虾综合种养面积1000亩。力争成功申报“一村一品”省级示范村1个。创新工作思路,整合各村(场)农特产品资源,深度挖潜特色优势,邀请直播带头人以及网络达人在园区内开展特色农产品推介直播,带动镇村农特产品内外销售,吸引一批符合创业园发展定位的龙头企业入驻,切实发挥创业园效益。认真谋划一批产业项目,以项目实施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升级和村集体经济发展。
二是持续提升乡村风貌。严格落实“奖惩办法”和常态长效管护机制,继续采取“周通报、月评比、季考核”制度,加强督导推进。全面推广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用好用活信用积分,用小积分撬动农村移风易俗、弘扬正气、蔚然美德。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计划创建宜居自然村庄5个,新建省级中心村2个、市级和美人家3户、县级家园2个及县级和美人家30户;完成农村改厕100户、2个森林村庄创建的申报、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人工造林200亩和森林抚育500亩。
三是做实和美乡村内蕴。一要抢抓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契机,努力将五溪村、牌楼村、合心村打造成为全镇和美乡村建设排头兵。在点位试点基础上,全面谋划和美乡村建设路径,按照“西部一集镇、南部一条河、东部一片林、北部一方田”的总体思路,着力打造和美乡村“蓉城版”。“西部一集镇”,以青阳西大门五溪集镇为核心区,五溪村、云山村、杨冲村打造休闲旅游精品示范区,变旅游途经地为旅游目的地;“南部一条河”,以青通河九华秘境风景道为核心串联牌楼村、百花村、青山村,结合高铁站前区建设,发展民宿、商贸服务、文化娱乐、夜间经济等业态;“东部一片林”,青山村、新中村、建兴村依托山场资源发展林下黄精、青梅、香榧等经果林产业;“北部一方田”,合心村、蓉东村、建兴村、分姚村等抱团发展稻虾养殖,推广一稻两虾新技术,实施小田并大田、高标准农田项目,打造农业休闲观光业态。
       第三,聚力城镇建设,推进城市服务提档并进
一是有序推进文明创建,提高共治力度。落实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奖惩办法,通过“问题+清单”闭环式动态管理,持续巩固创城成果。推深做实“社区吹哨 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引导县直单位进社区、包小区,加强对无物业开放式小区、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安置小区管理。聚焦打造最干净乡镇,优化安置小区居住环境,提升便民基础设施,做好14个安置小区的日常保洁、绿化美化。继续加强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点位创建、文明村镇创建等工作。
二是全域推进“红色物业”,提升治理精度。大力实施“皖美红色物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前两年建设的基础上,同步推进老城区改造提质、新城区功能完善,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深做实“皖美红色物业”“三单两评”机制、推广“四种模式”,实现协调运行机制稳定高效运转,社区治理水平明显提升。进一步规范业委会运行,促进业委会履职,持续做好业委会换届改选增补工作,督促指导各小区物业做好服务管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规范安置小区管理,以蓉东村河滩佳范、蓉东新村、光明新村一二期为试点,从2024年1月开始物业收费,并在2024年7月推广至所有安置小区,让安置小区管理更加规范化、市场化。
三是聚焦居民“有感小事”,传递城市温度。一要服务清单化。围绕居民可感可及的小事,发挥辖区资源优势,征求居民意见,建立居民需求清单,对2023年“三个清单”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改进,真正做到居民有所呼,社区有所应。二要服务开放化。以“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为原则,在长龙社区试点打造社区服务开放2.0版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服务内容,延长服务时长,以点带面推进其他社区红色阵地夜间开放。三要服务平台化。全力支持小区党群服务站建设,2024年预计新建3个小区党群服务站,实现覆盖率达100%。配合改造提升山水华城、熙园2个党群服务站。着力打造全天候、服务优的党群服务阵地,为党员群众提供安心、舒适、温馨的休闲活动空间。

第四,聚力安全稳定,推进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一是着力加大安全隐患整治力度。一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强化源头管控。严格落实“周巡查月调度”机制,紧盯旅游商务、矿山企业、城镇燃气特种设备、烟花爆竹、消防安全、宗教场所、经营性自建房、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落实闭环管理,保障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二要依法依规积极推进城区危房置换工作,确保程序公开、结果公平。对历年中央省市信访件、督办件及各类检查督查发现的环境突出问题进行“回头看”,杜绝已整改问题反弹。三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敬老院等重点场所饮食、消防设施、用水用电等安全管理,织牢“一老一小”保障网。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和值班值守,制定极端天气应对预案,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着力化解信访矛盾攻坚力度。一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专业化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依法按政策解决人民群众信访问题。高质高效做好12345便民热线办理,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二要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公开接访、下访、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定期召开分析研判会,开展信访积案攻坚行动,努力“清仓见底”“案结事了人和”。三要加强源头治理,落实“双下”机制和网格化管理,镇干部下村(社区)、村(社区)干部下组,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强化初信初访化解力度,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确保全年信访总量持续下降,坚决杜绝赴省进京访,减少市县访。
三是着力强化社会治理防控力度。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治安管理,紧盯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第一时间掌握动态、高效处置,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巡逻防控力度,扎实做好禁毒、反邪教、防电诈等宣传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打击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全力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第五,聚力民生福祉,推进和谐发展提标扩面
一是着力强化社会兜底保障。落实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全力打造阳光低保。实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持续加大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力度,设置临时救助财政专项资金100万元,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二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保障。实施好姚圩、合心排涝泵站水利改造项目,完成云山考坑冲等9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金姚公路百花段、分姚段,姚圩七组共5.8公里道路建设,有序推进“一事一议”工程。完善提升“农家书屋”“阅读空间”“十五分钟健身圈”等文体设施建设,持续举办“村晚”、讲座培训、送戏下乡等活动。
三是着力提升民生政策保障。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就业招聘信息宣传推介,特别是加强与园区企业的对接和岗位需求匹配,依托县人社局“十点钟”就业服务,开展周末党群便民服务大集市宣传就业政策,保障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扎实开展民生工作,做好“一老一小”保障,全面推进“适老化”改造项目,实现村级养老服务站覆盖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