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823MB19234214/202305-00043 | 组配分类: | 县域商业建设行动 |
发布机构: | 青阳县科技经济信息化局 | 主题分类: | 商贸、海关、旅游 |
名称: | 青阳县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工作方案 | 文号: |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3-05-30 | |
废止日期: |
为贯彻落实商务部等17部门《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商流通发〔2021〕99号)精神,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动农村消费提质扩容,按照《安徽省商务厅 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乡村振兴局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度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试点县的通知》(皖商办建函〔2023〕101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县域商业概况
1.基本县情
青阳县隶属安徽省池州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皖南山区北部,东临南陵、泾县,南连石台、黄山,西交贵池,北与铜陵接壤,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风景区九华山座落境内,总面积11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6万亩,水面9.7万亩。2022年全县常住人口为22.96万人,占全市比重17.28%,辖9个镇,2个乡,110个行政村,县政府驻蓉城镇。县境南北向长约65公里,东西向宽约40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南部群峰峭拔,中部丘陵绵延,北部以平原、圩区为主,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
近年来,青阳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旅名县、科创兴县“四大战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坚持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重,坚持招大引强,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全县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加快打造“两个副中心”,争当绿色转型排头兵,奋力谱写现代化“九华圣境、灵秀青阳”建设新篇章。
2022年全县完成GDP174943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9047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742957万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857433万元,增长4.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76195元,比上年增加5038元。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8.7:42.9:48.4调整为8.5:42.5:49。
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39元,同比增长6.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980元,增长5.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40元,增长7.6%。
受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双重影响,文旅和消费市场相对比较疲软,2022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1321万人次,同比下降4.3%;旅游总收入1667884万元,同比下降4.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1692万元,同比下降2.2%;
财政收入20.6亿元,增长8.8%;其中地方一般收入 119093万元,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7%;外贸进出口总额11100万美元,增长36.7%;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0.6亿元,增长17%;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长10.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8.6%。
2.主要商业概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全力打造“青力服务”营商环境品牌,按照“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彰显特色、融合协调、便民惠民”的发展原则,实施“提升中心城区、推动乡镇聚集,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以县域商业中心为主体,乡镇商贸集群为节点、沿重要交通干线建设的商业走廊为延伸的商贸流通体系,形成城乡协调、功能互补、集散有序的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格局。
(1)县乡村三级网点建设情况
①县级商业体系建设日趋完善。重点培育和完善了皖南建材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打造了文庙百货、宝灵观家居、南门街家电、步行街服装等精品服饰、地特产品、 餐饮、汽贸、古玩等商业街区;初步形成青阳商业广场、亿达广场2个县城核心商圈城市综合体;苏果、大润发、台克隆等综合性连锁超市成功入驻青阳,阿尔卡迪亚大酒店、德懋堂、四季永逸等大型星级酒店建成投入使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其中青阳商业广场建于2014年5月,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总经营面积1.75万平方米,主要以华润苏果超市为中心,集聚购物、娱乐、休闲、餐饮、住宿、影院等多功能多业态复合型商业集聚区,属于增强型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另外青阳县亿达广场建于2016年5月,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总经营面积2万平方米,主要以大润发超市为中心,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商业集聚区,属于增强型综合商贸服务中心。
②乡镇商贸中心建设:
青阳县积极推进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全县11个乡镇,除了蓉城镇主城区人口超过10万人,朱备镇人口低于1万人,其余9个乡镇人口在1万——3万人左右。现已建成11个乡镇商业中心,基本都是条块式结构,以经营食品、日用消费品的单体超市为主体,兼具维修、餐饮、农资农机、快递收发、农产品收购等服务,营业面积一般在1500平方米以上,均属于基本型乡镇商贸中心。近年来,各乡镇发挥乡镇承上启下、紧靠农村居民生活圈、服务农村常住人口的区域商业中心优势,优化商贸布局,强化资源整合,加快补齐短板、打通堵点,充分利用现有的商业设施,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对现有乡镇商业设施进行改造、整合,增设维修、快递收发、农产品收购等便民服务,拓展功能业态,达到增强型,让乡镇商贸中心建成服务周边的重要商业中心,满足周边居民的米面粮油、家居百货、农资收购等多样化消费需求。如蓉城镇在主城区已建成2个商业综合体,功能业态达到增强型;朱备镇持续推进魅力朱备——禅修小镇建设,以029县道两边,建成了基本型农村特色商业街;陵阳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打造文创小镇,建成陵阳老街;杨田镇紧扣“农耕小镇山水杨田”发展定位,持续推进杨田农展中心建设等。庙前镇毗邻佛教名山九华山,持续推进九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聚焦康养庙前,大力发展九华黄精等康养产业,拟支持安徽东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建九华黄精交易中心、坤土之精新建九华黄精绿色农产品商贸中心,不断完善优化十字路商业街建设,将庙前镇商贸中心打造成增强型乡镇商贸中心。
③村级便民店
全县现有11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村86个,500——1000人的村20个,500人以下4个;拥有各种类型农村便利店近300余个。近年来,青阳县持续推进农村便利店规范化建设,积极引导电商、物流、商贸流通企业通过特许加盟、联营联销、供应链赋能等方式,加强对农村夫妻店、小卖部等村级现有商业网点的标准化改造,为村民提供日用消费品、农资、电商、电信等多样化服务。如庙前镇十字村东华东超市、木镇镇黄山村小杨商店、朱备镇朱笔村萬佳乐超市、陵阳镇陵阳村晓飞超市等通过改造,增加了经营面积,丰富了生活缴费、快递收发等服务。通过农村便利店规范化建设,全县110个行政村实现农村便民店全覆盖,形成高中低搭配、质量可靠、便民利民的农村商品销售网络体系,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行政村60%以上(含)有增强型及以上便民商店,形成高中低搭配、质量可靠、便民利民的农村商品销售网络体系。
(2)物流快递配送情况
全县现有县级物流配送中心2家,分别是青阳杰达物流信息中心和青阳县电商物流中心。青阳杰达物流信息中心是杰达公司利用青阳汽车站闲置办公场所与邮政公司合作,建成“交邮融合、快递共配”的农村客货邮物流配送中心,建筑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货运车辆停车场面积12000平方米,已经进驻物流企业80余家,快递企业10余家,货物日吞吐量达2000吨。建成3个乡镇交通综合服务站,147个村级服务点,开通了六条交邮合作线路,采取邮政牵头"交通+邮政+快递+电商"交邮合作服务模式,打通快递下乡和农产品上行的"最后一公里",有效实现了县城内及各乡镇物流分拨点的衔接,属于基本型物流配送中心。青阳县电商物流中心位于青阳县邮政邮件处理中心(开发区合顺纸业仓库),占地面积1000多平米,目前有申通、圆通、韵达、极兔、中通等多家快递公司入驻,辐射辖内100多个电商站点,11个乡镇,日均邮件下行量2000余件,打通了乡镇投递最后一公里,属于增强型物流配送中心。
(3)农村电商示范创建情况
目前,全县电商经营各类网店400余个,年网络销售额超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8家(安徽侬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青阳县禅悦食品工贸有限公司、安徽先驱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青阳县兴弘电子有限公司、青阳县问鼎水晶工艺品有限公司、青阳九度工艺品有限公司、青阳县君羽贸易有限公司、安徽乡下菜配送有限公司),年网络销售额200万元以上的企业25家,主要第三方平台有淘宝、天猫、京东、1688、拼多多、抖音等,产品主要有九华黄精、皖南土鸡、葛制品、茶叶、水晶制品、生物肥料等。2021年全县累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约18.9亿元,其中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8.8亿元。积极加强电商示范县创建,2020年、2022年荣获安徽省省级示范县称号。庙前镇、蓉城镇、杨田镇、朱备镇、陵阳镇、杜村乡6个乡镇先后被评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镇,杨田镇涧泉村、庙前镇庙前村、蓉城镇新中村、朱备江村、酉华乐元村、杜村宗文村、杨田镇杨田村、陵阳镇梅山村、木镇镇常丰村、庙前镇高源村、蓉城镇杨冲村、杜村乡长垅村、蓉城镇青山村等14个村被评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村。
(4)农产品流通情况
2022年青阳县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9.06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5万亩,实施宜机化改造1.3万亩。生猪出栏8.4万头、存栏3.4万头,青阳土鸡等家禽出栏492.1万羽、存栏585.1万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5万余亩。大力推进九华黄精“一县一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建成2个千亩标准化种植基地、新增种植面积1万亩,实施家庭农场培育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试点,新增家庭农场50个、农民合作社13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90个,新增规上企业3家,规上产值同比增长9.3%;净增“三品一标”产品11个,申报“皖美农品”区域公共品牌1个、产品品牌3个,新认定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个,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青阳县大力推进产地仓、冷链仓储建设,形成集冷链仓储、交易、运输、包装、分拣、配送等为一体的物流冷链仓储体系,多样化赋能农产品上行下行,推动农产品行业整体发展。
(5)市场主体培育情况
青阳县现有在库限上商贸单位115家,其中批发业18家、零售业55家、住宿业餐饮业42家。其中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批发企业5家,5000万以上批发业企业7家,零售额超亿元以上企业1家,1000万以上的零售业11家。2022年青阳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17亿元,增幅位居池州市三县一区第一。
(二)前期工作进展
1.前期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商务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青阳县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领导小组,建立了县政府领导挂帅,商务、发改、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交通运输、邮政管理等多部门和各乡镇参与的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协调推进机制,明确任务分工,定期研究重大事项,形成政策合力,统筹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二是强化部署。为做好我县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县商务局牵头举办了青阳县县域体系建设工作部署会,全县乡镇(开发区)分管领导和商贸统计员参加了部署会议,会上认真学习《商务部等17部门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和《商务部等15部门办公厅(室)关于印发〈县域商业建设指南〉的通知》,指导乡镇(开发区)围绕《县域商业建设指南》开展摸底调查,建立“十四五”期间商贸项目建设储备库。
三是开展调研。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和征求意见建议,充分结合我县实际和各相关部门职责,就如何健全农村流通网络、完善农产品市场网络、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丰富农村消费市场、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创新流通业态和模式、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完善政策机制等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
四是由县商务局牵头,以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第一加强政策支持,提请县政府出台了《青阳县支持科技创新促进制造业和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规定》,对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促进社会消费、扩大对外开放、壮大电商经营主体、支持“两中心一站点”运营、加大电商扶贫力度、鼓励电商服务民生等方面给予资金奖励与支持,青阳县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和商务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得到优化。第二,扎实推进文明菜市暖民心行动,为优化我县农产品流通体系,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和文明菜市暖民心行动,对全县农贸市场开展了文明菜市整治提升工作。完成了1家农贸市场新建,1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6家农贸菜市改造提升,5家农贸市场正在改造中。第三、推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提质升级,提升乡村站点运营水平、网货品牌打造、电商人才培育孵化等能力。第四,组织并指导商贸、农业龙头、品牌农产品经营主体等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第五,积极开展限上商贸企业培育,2022年新增34家入限商贸单位。
2.取得成效。
(1)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我县主城区商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南门街、商业广场、宝灵观、豪城国际、亿达广场、芙蓉湖周边等,主要以餐饮、美食、购物、娱乐、休闲、健身为主,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为推动我县商业体系建设,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商业集聚区周边环境的改造和提升,如对南门街周边进行了亮化、增设了停车位、公厕、和监控;将三角洲改造成公园,增设了停车位,缓解了南门街、商业街、步行街、宝灵广场周边停车难问题。对芙蓉湖夜晚实行灯光秀、青通河上游进行了亮化和健康绿道建设。提升了商业集聚区的商业氛围,丰富了新业态,推动了商旅文体业态新集聚,拓展了商业综合服务能力。二是加强了县域商业网点布局优化。对老城区商业体系开展了文化底蕴挖掘,依托现有南门街和天主教堂、东门酒厂、老建筑公司、供销社大楼、吴家大院、明清十二间等历史建筑,以水为脉,打造富阳河、老河埂滨水景观,利用自东向西如夏祠巷、当铺巷、平桥巷、巴巴巷、茧巷等极具特色的11条南北向平行布置的巷道,以宽窄巷子为蓝本,打造属于青阳记忆的老城商贸中心,让老城区商业重新焕发生机。对新城区商业布局短板进行了补位,完善商业设施配套,激发新城商业活力。如对亿达商业广场周边建立了美食一条街,新建了正心农贸市场,引进了徽音跳动网络科技公司开展了网络直播新业态;按照1分钟商圈的要求,在新建小区周边布局了社区超市和便民商店等,让居民就近就能满足绝大部分的消费需求。
(2)乡镇商贸流通体系得到优化。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县域商旅融合,加快推进朱备禅修小镇、陵阳文创小镇、乔木黄精小镇和九华运动休闲小镇等省级特色小镇建设;围绕东九华积极拓展旅游酒店、旅行社、乡村旅游等产业链。重点推进旅游景区提质升级,大力发展乡村民宿、特色餐饮、娱乐业等,完善服务配套设施,满足不同住宿消费体验。大力推进特色商品超市进景区、进商业街区、进客运站,推动商旅融合,促进乡镇商贸流通体系进一步优化。
3.存在问题。
(1)共同配送亟需加强
共同配送是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和“快递进村”的重要支撑。由于体制管理模式不同、市场利益难以均衡等方面因素,至今没有形成非常成熟高效的共同配送模式。下步突出交通、邮政为县物流配送中心经营主体,加大对共同配送的支持力度。
(2)部分乡镇商业网点有待于优化
根据摸底情况,全县除了主城区蓉城镇外,其余10个乡镇中,9个乡镇商贸中心均达到增强型乡镇商贸中心;庙前镇商贸中心功能业态有待于进一步优化,通过持续推进九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聚焦康养庙前,大力发展九华黄精等康养产业,拟支持安徽东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建九华黄精交易中心、坤土之精新建九华黄精绿色农产品商贸中心,不断完善优化十字路商业街建设,将庙前镇商贸中心打造成增强型乡镇商贸中心。
二、目标任务
按照《池州市“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中对青阳“两个副中心”建设的发展定位和《青阳县十四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布局的要求,对照《县域商业建设指南》标准,通过深入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以渠道下沉为主线,以县乡村商业网络体系和农村物流配送“三点一线”为重点,加快补齐农村商业设施短板,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引导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
到2023年,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体系,全县商业建设类型达到增强型或以上。基本实现县有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推动龙头企业向村级便民店延伸,全县所有行政村实现农村便民店全覆盖;依托县邮政分公司,整合邮政、快递、交通、电商等企业业务,实现共同配送;实现所有行政村电商服务100%覆盖,城乡生产和消费连接更加紧密,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渠道更加畅通,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持续提升。
三、重点工作
(一)补齐县域商业基础设施短板。
以池黄高铁开通契机,强化南部新城商业和文化功能,重点支持推进高铁新区连片开发高水平建设。改造提升文庙百货、宝灵观家具、南门街家电、步行街服装等集精品服饰、地特产品、餐饮汽贸、古玩等为一体的商业街区;加快推进朱备禅修小镇、 陵阳文创小镇、乔木黄精小镇和九华运动休闲小镇等省级特色小镇建设;依托蓉城邻里中心建设项目打造一站式智慧农贸市场;推进礼貌山休闲度假、芙蓉湖特色文化旅游购物美食街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步规划池黄高铁站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形成以城镇人口集聚提供生产、生活、旅游集散等现代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新型城镇化商贸流通中心。
1.推进县级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建设
以商业体系建设为契机,引导商贸服务集聚,重点推进青阳县亿达广场大型商业综合体功能完善,形成以新型业态和多元化服务为主导的县城商业中心。
青阳县亿达广场作为青阳重要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建于2016年5月,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总经营面积2万平方米,主要以大润发超市为中心,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休闲等多种服务的商圈。近年来,通过引进新的物业管理机构,强化规范管理,加大商贸综合体产业招商,完善配套结构,建立了亿达广场地下停车场,优化商业网点布局,亿达广场作为核心商圈的集聚效应得到增强,已建设成为增强型综合商贸服务中心。
2.推进乡镇商贸中心建设
青阳县积极推进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全县11个乡镇,除了蓉城镇主城区人口超过10万人,朱备镇人口低于1万人,其余9个乡镇人口在1万——3万人左右。各乡镇发挥乡镇承上启下、紧靠农村居民生活圈、服务农村常住人口的区域商业中心优势,优化商贸布局,强化资源整合,加快补齐短板、打通堵点,充分利用现有的商业设施,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对现有乡镇商业设施进行改造、整合,增设维修、快递收发、农产品收购等便民服务,拓展功能业态,达到增强型,让乡镇商贸中心建成服务周边的重要商业中心,满足周边居民的米面粮油、家居百货、农资收购等多样化消费需求。如蓉城镇在主城区已建成2个商业综合体,功能业态达到增强型;朱备镇持续推进魅力朱备——禅修小镇建设,以029县道两边,建成了基本型农村特色商业街;陵阳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打造文创小镇,建成陵阳老街;杨田镇紧扣“农耕小镇山水杨田”发展定位,持续推进杨田农展中心建设等。庙前镇毗邻佛教名山九华山,持续推进九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聚焦康养庙前,大力发展九华黄精等康养产业,拟支持安徽东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建九华黄精交易中心、坤土之精新建九华黄精绿色农产品商贸中心,不断完善优化十字路商业街建设,将庙前镇商贸中心打造成增强型乡镇商贸中心。
3.推进农村便利店规范化建设
全县现有11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村86个,500——1000人的村20个,500人以下4个;拥有各种类型农村便利店近300余个。近年来,青阳县持续推进农村便利店规范化建设,积极引导电商、物流、商贸流通企业通过特许加盟、联营联销、供应链赋能等方式,加强对农村夫妻店、小卖部等村级现有商业网点的标准化改造,为村民提供日用消费品、农资、电商、电信等多样化服务。如庙前镇十字村东华东超市、木镇镇黄山村小杨商店、朱备镇朱笔村萬佳乐超市、陵阳镇陵阳村晓飞超市等通过改造,增加了经营面积,丰富了生活缴费、快递收发等服务。通过农村便利店规范化建设,全县110个行政村实现农村便民店全覆盖,形成高中低搭配、质量可靠、便民利民的农村商品销售网络体系,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行政村60%以上(含)有增强型及以上便民商店,形成高中低搭配、质量可靠、便民利民的农村商品销售网络体系。
(二)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建设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物流分拨站点,完善仓储、分拣、包装、装卸、运输、配送等设施,增强对乡村的辐射能力。整合县域邮政、快递、商贸等物流资源,发挥商贸流通企业自建物流优势,开展日用消费品、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等物流快递共同配送服务,降低物流成本。
1.强化县级物流中心建设。青阳县以创建安徽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为契机。对池州杰达公司青阳汽车站进行改造升级,整合杰达公司、邮政、快递等市场主体,提升物流快递件仓储、分拣、中转、配送等功能。实现了物流节点干线运输与县域内分拨配送有效衔接,物流中心建筑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货运车辆停车场面积12000平方米,已经进驻物流企业80余家,快递企业10余家,货物日吞吐量达2000吨。开通了六条交邮合作线路,采取邮政牵头"交通+邮政+快递+电商"交邮合作服务模式,有效实现了县城内及各乡镇物流分拨点的衔接,打通了快递下乡和农产品上行的"最后一公里"。
2.拓展完善青阳邮政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青阳县电商物流中心位于青阳县邮政邮件处理中心(开发区合顺纸业仓库),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是以县邮政分公司为龙头,通过对电商物流中心改造升级,整合邮政、电商、快递、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各类主体开展市场化合作,在整合县域电商快递基础上,搭载日用消费品、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配送服务。一是加强乡镇交通综合服务站建设。经与邮政、公交、快递企业、电商等联系协调,建成了集管理、综合服务、客运、货运、邮政、快递功能于一体的杨田、乔木、杜村等三个乡镇交通综合服务站,三个站日均共处理邮件快件约1100余件。二是推进青阳邮政乡村振兴网点、便民站点建设改造。通过改造建设庙前镇、酉华镇、木镇镇、蓉城镇4个乡村振兴网点和4个城区便民服务站,补齐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短板;三是支持村级服务网点提升改造,拓展服务网点的物流、快递、电商、邮件等功能,先后建设了147个村级服务点。通过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实现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打通了农村快递邮件投递和收寄双向“最后一公里”。
(三)改善优化县域消费渠道。
加强龙头商贸流通企业培育,引导安徽新鸿泰供应链、华药农业、九芙蓉、五星农贸批发市场等大型流通企业下沉乡镇和村发展供应链,布局一批中心仓、前置仓、物流仓储等设施,提供直供直销、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库存管理等服务,让农民直购好产品、新产品。支持九华中药材、禅悦林食品工贸、安徽九华峰生物科技等九华黄精流通企业组建九华黄精共同体。支持迅达电器、瑞龙家电、格力电器等家电企业,城北农资、仪顺为农等农资企业在乡镇设立直营店,提供直供直销、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等多样化服务,满足村民多元化消费需求。
(四)增强农村产品上行动能。
引导商贸、电商、快递、物流企业围绕农村产品上行,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或集散分拨中心,配备分拣、预冷、初加工、配送等商品化处理设施,拓宽农村产品上行渠道,提高农村产品商品转化率。支持引导安徽九芙蓉、天杨食品、山中俏食品、禅悦林工贸、新鸿泰供应链、九华礼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工贸企业和电商企业,围绕农产品上行,建设分拣、预冷、初加工、配送等商品化处理设施,加强标准和品牌应用,提供农村产品商品转化率,拓宽农村产品上行渠道。持续推进杨田镇农展中心建设,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中心建设,打造成集农耕文化展示、农业产品展销、电商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五)提供生活服务供给质量。
引导农村邮政、电商、商贸流通企业从传统批发、零售向综合性服务转变,整合家政、美团、饿了么、同城配送等服务,大力实施放心家政暖民心行动,引导杨姐家政、诺德家政等家政公司龙头企业开展家政进社区活动,推进家政服务提质增效;推进商旅融合发展。围绕“大黄山”打造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打造东九华文旅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文旅+”新业态,推进商旅跨界融合发展,提升生活服务的便捷性和服务质量。
四、项目计划
为加快推进青阳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试点县创建工作,根据《安徽省商务厅、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乡村振兴局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度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试点县的通知》(皖商办建函〔2023)101号)文件精神,青阳县科技经信局(商务局)下发了《关于征集青阳县县域商业体系项目和商业网点布局的通知》(青科经信〔2023〕44号),经企业申报,乡镇、开发区和有关单位初审推荐,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定,2023年计划实施7个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
(一)九华黄精交易中心:对九华黄精文化展示销售中心、创业孵化中心进行装修,购置安装九华黄精展示销售中心智能化系统
项目建设单位:安徽东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建设方向:重点补齐乡镇商业基础设施短板
建设期限:2022年 5月至2023年8月
投资金额:766.84万元
(二)坤土之精九华黄精制品商贸中心:新建2400平方米黄精产品零售区、黄精生活日用品零售等销售区为一体九华黄精绿色农特产品商贸中心,购置货架、购物车、电子监控、收银机等一系列设施设备,并进行室内装修、消防及水电设施安装。
项目建设单位:安徽坤土之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建设方向:重点补齐乡镇商业基础设施短板
建设期限:2022年 1月至2023年8月
投资金额:678.6万元
(三)青阳邮政乡村振兴网点、便民站点建设改造项目:改造建设庙前镇、酉华镇、木镇镇、蓉城镇4个乡村振兴网点与4个城区便民服务站,补齐乡镇商业基础设施短板;改造提升杨田、陵阳2个配送中心,配备收寄相关设备,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增强农村产品上行动能。
项目建设单位: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青阳县分公司
建设方向:重点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建设期限:2022年 1月至2023年8月
投资金额:211.57万元
(四)农特产品商业化加工运营项目:新建10000平方米厂房及腌腊制品生产线2条,调理品生产线1条,植物类干果制品生产线1条,拟购置解冻库、清洗机、分割机、灌装机、滚揉机、整修机、去皮机、烘干机、炒制机、包装机、架子车、金属异物探测器、污水处理站、微生物检测站、天平等生产、检验设备70余台(套)
项目建设单位:安徽九芙蓉臻味食品有限公司
建设方向:增强农村产品上行动能
建设期限:2022年 11月至2023年8月
投资金额:1105万元
(五)绿色食品集配中心:新建4600平方米绿色食品集配中心,围绕农村产品上行,建设腌腊制品及预制菜无尘车间,配备清洗、加工、预冷、烘干、包装、冷藏等设备,综合利用自购冷链车和邮政快递进行物流配发,补齐农产品供应链“最初一公里”短板,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
项目建设单位:池州市山中俏食品有限公司
建设方向:增强农村产品上行动能
建设期限:2022年 8月至2023年7月
投资金额:1093万元
(六)九华礼供应链自动化+云仓数字化项目:围绕农村产品上行,采购配备分拣、贴体真空、气调、热缩等初加工包装设备;采购多参数环境检测设备和软件,建成农产品物联网数字化体系;采购ERP云仓库一体化建设软件和全媒体运营软件,建设数字化云仓供应链系统,实现农村产品供应链数据一体化集成,提高商品化处理能力,拓宽农村产品上行渠道
项目建设单位:安徽九华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建设方向:增强农村产品上行动能
建设期限:2022年 11月至2023年8月
投资金额:168.5万元
(七)肉制品供应链项目:改造厂房600平方,新建冷库约300立方,配备不锈钢货架,操作台,周转箱,桶、盆等共计600余件,购置滚揉机、包装机、搅拌机、盐水注射机、刨片机,冷柜、空调设备等40余台。
项目建设单位:安徽豪爽客食品有限公司
建设方向:增强农村产品上行动能
建设期限:2022年 2月至2023年6月
投资金额:133.4万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商务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青阳县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领导小组,建立了县政府领导挂帅,商务、发改、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交通运输、邮政管理等多部门和各乡镇参与的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协调推进机制,明确任务分工,定期研究重大事项,形成政策合力,统筹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二)加强资金管理。制定出台《青阳县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
(三)加强项目管理。制定出台《青阳县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项目管理办法》,建立“企业目录+项目清单”机制,规范项目的遴选、申报、管理和验收。
(四)强化日常监督。制定出台《青阳县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日常监督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项目日常监督管理体制,做到“事前有规划、事中有监督、事后有验收”,保障项目规范和实施。
(五)信息公开机制。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县政府网站设置公开专栏。接受中央财政奖补的企业,须按要求填报项目相关信息数据,行业主管部门依法保护信息安全。
主办单位:青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青阳县数据资源管理局
运维电话:0566-5038187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互联网协会
皖ICP备05015023号-1 皖公网安备 34172302000005号 网站标识码:3417230025 本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