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青阳县农业农村局 > 本级政策解读
索引号: 11341823MB1682330U/202403-00031 组配分类: 本级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 青阳县农业农村水利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县农技推广中心负责人解读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及防治措施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4-03-28
废止日期:
县农技推广中心负责人解读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及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2024-03-28 16:41 来源:青阳县农业农村水利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发生程度:预计小麦赤霉病中等偏重至重发。

预测依据:

1、菌源广泛、小麦扬花期与子囊孢子释放期吻合。近日调查稻桩带菌率较近年低,丛带菌率0-40%,平均8.3%,枝带菌率0-5%,权均1.03%,分别较上年同期低46.5%和86.2%,子囊壳成熟度指数为36.7。随着后期气温升高子囊壳形成将加快,稻桩带菌率逐渐增高。由于气温影响,我县小麦生育进程较常年偏迟3-5天,预计4月上旬将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子囊孢子释放盛期与小麦扬花期相吻合。

2、种植品种及栽培条件有利发病。我县种植小麦品种多为扬麦、宁麦和镇麦系列品种,对赤霉病抗性表现不强。加上小麦播种量大,田间生长茂密、通气差,部分田块沟渠排水差,湿度高,均有利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3.气候条件有利发生。据气象预报4月上中旬有连阴雨天气,正值我县小麦抽穗扬花,特别有利于赤霉病菌的侵染和赤霉病的发生。

二、防治意见:今年我县小麦种植面积较常年大,赤霉病成重发趋势,因此各地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到“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用好药、用足药”,技术上要做到 “见花打药”,及时抓住防治适期、晴好天气,开展以预防小麦赤霉病为重点,兼防锈病、纹枯病和穗蚜等病虫的 “一喷多防”工作。

1.防治适期与次数:小麦初花期(扬花5-10%)开展首次用药预防,5-7天后进行第二次防治,药后6小时内遇雨需补治,在小麦抽穗--灌浆期若遇连阴雨天气,应提前开展第三次用药预防。

2.防治药剂及方法: 药剂可选用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丙硫菌唑+戊唑醇;氰烯菌酯·戊唑醇、或戊唑·咪鲜胺等。在用药防治时可辅助使用植物调节剂和叶面肥,如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或叶面肥等,调节小麦生长,提高小麦免疫力,增强抗病性,促进灌浆提高结实率。有麦蚜的田块可加入吡蚜酮、啶虫咪等。纹枯病发生较重田块可添加噻呋酰胺、肟菌·戊唑醇、苯甲·丙环唑等药剂。

要突出把好施药技术关。施药时要用足药量,兑足水量,对准穗部,均匀喷雾。推荐采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药械施药,无人机施药用水量不得低于2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