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青阳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 卫生健康重点领域 > 健康科普
索引号: 11341823MB1566401C/202404-00066 组配分类: 健康科普
发布机构: 青阳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名称: 如何分辨有毒野菜?转发出去,说不定真能救人一命!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4-04-08
废止日期:
如何分辨有毒野菜?转发出去,说不定真能救人一命!
发布时间:2024-04-08 11:41 来源:健康安徽 浏览次数: 字体:[ ]

这个季节,气温回暖,万物生长,正是各种野菜采摘的好时节,此时人们常常喜欢外出踏青,采摘一些野菜,丰富餐桌,尝个新鲜,尽管许多人品尝过野菜,但大众对野菜的认知较为有限,甚至还存在一些误区。

野菜十分安全,容易辨别

野菜一般是指生长在野外、非人为栽培的可食植物。野菜因天然野生,具有独特的风味而备受青睐。我国野菜约有300多种,但供人们习惯食用的也只有数十种,如:香椿、马齿笕、芥菜、藜蒿、蕨菜等。然而,有些野菜与有毒不可食用植物很相似,单从外观上难以辨别,容易发生误采误食中毒,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野菜营养价值更高,多多益善

其实,野菜在营养成分上与普通蔬菜相比并没有显著的差别,不存在营养价值更高的问题。有些野菜本身是药用植物,少量食用或可获得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像普通蔬菜一样大量食用,有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很多野菜都属于寒凉性质,脾胃虚寒的人食用可能会损伤脾胃。另外一些特殊体质的人,食用野菜容易出现过敏。野菜并不适合所有人,而且食用时一定要适量。老人、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以及消化系统存在疾病的人群尽量不吃或少吃野菜。

野菜都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生长在野外的野菜并非都是无污染物的“绿色食品”。比如生长在高速路附近的野菜,容易受到汽车尾气、路边尘土的污染。生长在公园、绿地、风景区的野菜,容易受到除虫剂或除草剂的污染,这些野菜在食用的安全性上存在较大的隐患。切记这些地方生长的野菜不要采。

野菜的苦味儿能“去火”,而且“越苦越去火”

野菜的苦、涩口感通常来自草酸和一些生物碱,虽然吃起来好像口感独特,但大量的草酸会影响其它营养素的吸收,有的生物碱甚至具有毒性。因此,不同的野菜需选用不同的烹调方法,有些可以直接食用,有些需要反复焯水后食用,还有的要晒干后食用。如马齿苋、香椿、荠菜、马兰头、枸杞头、野苋菜、蕨菜等野菜食用前需要焯水。

最后,再次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对于野菜,应当正确采摘、适量尝鲜。安全和美味皆有,才是享受“野菜”的正确方式。注意:食用野菜后如有头晕、恶心、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停止食用,及时催吐,并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