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青阳县新河镇人民政府 > 救灾 > 灾害救援 > 应急预案
索引号: 11341823003291720Y/202401-00023 组配分类: 应急预案
发布机构: 青阳县新河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名称: 青阳县新河镇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4-01-10
废止日期:
青阳县新河镇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发布时间:2024-01-10 10:41 来源:新河镇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基本情况

1 乡镇概况

1)自然地理

新河镇,隶属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地处青阳县东部,东邻木镇镇、酉华镇,南依蓉城镇,西连贵池区墩上街道,北靠丁桥镇、铜陵大通镇,西距青阳县城6,区域总面积111.35km2。新河镇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东南多高山,西北较平坦,北部为圩区,大部分属山区丘陵地。新河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4℃,1月平均气温0℃,7月平均气温33℃。生长期年均257天,无霜期年平均249天。年均日照时数1936.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368.4mm。降雨量呈明显季节性,春末夏初,阴雨连绵、雨量集中,春夏两季降雨较多,冬季雨水较少。大雨、暴雨主要发生在4~9月,尤以6~7月最为频繁。

全镇总面积111.35km2,下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人。

2)河流水系

新河镇有河流3条,中型水库1座,小(2)型水库2座,山塘485口,其中东山河贯穿新河镇境内,全长24公里;青通河在新河镇境内12公里,七星河在新河镇境内10公里。

3)历史灾害

2020年,汛期降雨量偏多,暴雨频繁,山洪多次暴发,造成3028人受灾,倒塌房屋11间,直接经济损失230万元。

2022年新河镇受高温干旱影响,全镇各村农户种植水稻、黄豆等农作物干旱面积约12000余亩,直接经济损失约414万元。

4防洪工程

新河镇主要堤防圩口为童埠圩、吉田湖圩、工字圩、菖蒲圩及桐梓圩。

童埠圩位于青通河、七星河下游交汇处,距青阳县城以北13km。圩内保护面积15.0km2,保护耕地面积1.64万亩。圩内地形为东、南部高,西、北部低,圩内最低高程约9m,最高高程约25m,圩内地面平均高程约为11m。县城到童埠圩有一条县乡级沥青主干公路,全长13km。

吉田湖圩位于东山水库下游,318国道西侧,坐落在十里岗村,圩内面积1750亩,受益有十里岗、团结和蓉城镇建兴等村的13个村民组,吉田湖圩堤长5700m,堤顶高16.0m~16.5m,埂顶宽2-2.5m,坡比1:1.5,建电力排灌站1座,装机55千瓦/3台,排涝闸1座。

工字圩位于青通河下游,距青阳县城以北6公里,座落在新河镇西北部,圩内耕地保护面积2500亩。圩内地形为东、南部高,西、北部低,圩内最低高程约10m,最高高程约21m左右,圩内地面平均高程约为11.5m。工字圩堤防全长1800m;圩内集水面积约5km2,堤顶高程16.5-16.8m,顶宽为5-5.5m,外边坡1:1.5,内边坡1:2,主要穿堤建筑物1处。圩内排灌站一个,原总装机容量185千瓦,3台机组,现机组已全报废。排涝闸二座(损毁严重),闸孔尺寸1.5×2.0m。2017年12月新建双向止水排涝闸一座,闸孔尺寸1.0×1.2m,闸底板高程为9m。2016年12月新建控制闸一座,闸孔尺寸1.0×1.5m,闸底板高程为10m。

菖蒲圩坐落在新河镇北陲,七星河南岸,位于新河、丁桥、木镇三镇结合部。圩内共有受益面积5280亩。菖蒲圩圩堤长2700m,2016年、2017年堤坝进行了除险加固,堤顶高17.54-17.82m,堤顶宽3.5m。圩堤东段、西段各建电力排灌站1座(总计2座),装机690千瓦/7台,西站旁建自排闸1座,闸孔尺寸1.2×2.0m。

桐梓圩坐落在新河镇西南面,位于东山河下游,与十里岗村吉田湖和蓉城镇建兴村相毗邻,受益面积700余亩。整个圩堤长2200m,堤高16m,堤顶宽1.4m,建电力排灌站1座,装机55千瓦、22千瓦各1台,自排闸1座,闸孔尺寸1.0×1.2m。

新河镇内有东山水库、凤形水库、水竹山水库,共3座水库。水库总库容1749.94万m3。新河镇境内大山塘共有485余口。水库具体情况详见附表1-3。

5监测预警站点

新河镇已建立较为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辖区实时监测设施有自动雨量站7处、水位观测站2处(详见附表3-1),预警站点共有12处预警广播,人工预警设备(手摇报警器、铜锣、高频哨等)11套。具体分布在各村组。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辖区内降雨、水位等情况。

2 风险隐患情况

1)山洪灾害危险区

新河镇共有山洪灾害危险点19处,涉及9个行政村。涉及需转移人员301人。详见附表1-1

2)地质灾害隐患点

新河镇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处,为小型灾害点。详见附表1-2

3)水库溃坝影响区

新河镇境内有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2座,当水库溃坝时,均会对本镇下游村民组产生影响(详见附表1-3),涉及需转移人员1128人(详见附表4-2)。其中山洪灾害重复影响人口共103人。详见下表。

山洪灾害水库溃坝影响重复人口统计表

序号

影响水库名称

涉及村

涉及组

涉及人口

1

东山水库

十里岗村

光荣六组、黄檀九组

59

2

杨梅桥村

江梅桥组、百梁亭组

24

3

新建村

方村组

20

4

周桥村

周桥四组

6

5

凤形水库

/

/

/

6

水竹山水库

/

/

/

 

合计

 

 

109

(4)堤防溃(漫)堤风险

新河镇主要堤防圩口为童埠圩、吉田湖圩、工字圩、菖蒲圩、桐梓圩。

童埠圩内现有人口3873人,其中一旦溃(漫)堤需转移118户,258人。

吉田湖圩洪水风险主要来自东山河,一旦溃(漫)堤,十里岗村有31户59人需转移避险。防洪工程险工隐患是部分堤身单薄。

工字圩洪水风险主要来自青通河,一旦溃(漫)堤,洪山村有4户6人需转移避险。防洪工程险工隐患是部分堤身单薄,大堤标准不够,堤脚临塘约有1200米。

菖蒲圩洪水风险主要来自七星河,由于菖蒲圩一面临河,三面环山,圩内来水面积大,如遇外河水位上涨,极易形成内涝。一旦溃(漫)堤,向阳村有8户17人需转移避险。

桐梓圩洪水风险主要来自东山河,一旦溃(漫)堤,团结村有3户10人需转移避险。防洪工程风险隐患来自东山河上游,来水面积广、洪水来势凶猛,加之元桥桥身跨度小,阻水较严重,不能有效泄洪,且部分堤身单薄。详见附表4-3堤防溃(漫)堤影响区转移人员安置表。

组织指挥及职责

1 镇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组成

1)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及职责

新河镇成立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镇防指),负责全镇防汛抗旱工作。主要职责是:

1)负责对全镇防汛抗旱工作的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和部署;

2)负责组织协调抢险救灾工作;

3)负责指导抢险救灾,安置疏散灾民,设置避难场所,做好安置点食宿物品的保供工作;

4)负责发布预警、灾情信息,组织查灾、核灾,向上级报告灾情,接收、调拨救灾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2)镇防指组成

由镇党委书记任政委、镇长任指挥长,分管安全、分管水利的负责人以及武装部长任副指挥长,武装部、司法所、应急办、党政办、综治办、民政所、规划办、交通站、财政所、派出所、水利站、农技站、林业站、市场监督管理所、镇卫生院、供电所、通讯(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3)镇防指成员单位职责

武装部:根据险情需要,带领应急队伍抢险救灾,负责防洪抗旱抢险营救群众。

司法所:负责法律、法规、政策宣传与解释,向灾区需要人群提供法律援助。

应急办: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全镇防汛抗旱工作;组织、指导全镇防洪排涝、抗旱工程的建设和水毁水利工程的修复;负责水情和旱情的监测预报;保障农村居民安全饮水。

党政办:负责协调镇级机关做好相关后勤工作,并协调、落实应急期间防指用车和其他各类应急车辆调配使用工作;配合防指汇总防汛抗旱动态,发布汛情灾情及有关信息。严肃防汛抗旱纪律、落实防汛抗旱责任。

综治办:负责出现汛情、旱情的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民政所:负责救灾款物的筹集和储备,制定救灾款物分配方案,组织救灾捐赠工作,做好救灾及捐赠款物的接收、使用、管理工作;开展救灾政策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和减灾意识。

规划办:做好房屋、建筑工地的防汛安全监督管理,组织危旧房屋的排摸,对灾后房屋建设进行技术指导。

交通站:协助保障运送防汛抢险救灾人员和物资的道路交通安全畅通,负责组织水毁公路抢修。

财政所:做好救灾经费筹集下拨工作,保证救灾款及时到位。

派出所:依法打击造谣惑众和盗窃、哄抢防汛抗旱物资以及破坏防汛抗旱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处置因防汛抗旱引发的群众性治安事件;协助组织群众从危险地区安全撤离和转移。

水利站:负责灾区雨情、水情、汛情预报预警等信息的接收,做好圩区、水库的巡查防守,分析未来可能出现的险情,提供技术指导;组织灾区重要水利、供水等设施的抢险修复工作。

农技站:负责提供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及收集旱情、苗情,推广应用有关抗旱农业新技术,制定农业救灾措施并组织实施,负责灾后灾区农业生产所需种子、农资的调拨供应和技术指导,帮助灾民搞好抢收抢种,恢复生产。

林业站:协调防汛木材的供应,组织做好林区防汛管理工作及环保工作;加大护林防火工作力度,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监控,防止因持续干旱引发重特大森林火灾,负责组织灾民开展生产自救。

市场监督管理所:负责组织灾区生活正常物资供应,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哄抬物价行为。

卫生院:负责灾区防病治病和卫生防疫工作。组织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护和卫生监督工作,报告疫情信息,负责疾病防治药品、器械的管理。

供电所:负责防汛抗旱工作的日常供电线路检修,及时架设防汛抗旱供电线路,应急提供移动供电设备,保证抗洪抢险的电力供应。

通讯(电信、移动、联通):负责组织指挥灾区通讯等设施的抢修工作,保障通信畅通。

2 指挥机构办公室组成及职责

新河镇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镇防办),主要负责防汛抗旱指挥部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应急办,由分管安全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职责为:

1)收集气象预警、雨情、水情、灾情信息,做好信息收集报送工作,统筹做好风险隐患排查及排危除险,并及时向镇指挥部汇报;

2)及时将上级防指指示向指挥部汇报,做到上传下达;

3)收集整理各种资料,为抢险救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4)负责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各村、各单位的防汛抗旱抢险工作;

5)贯彻落实指挥部安排的其他工作。

3 工作组组成及职责

当镇防指启动响应,成立信息预警组、巡查防守组、工程抢险救援组、转移安置组、生活保障组,分工负责具体应急处置工作。

信息预警组由应急办、水利站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关注辖区水位站、雨量站的水雨信息以及圩区内沟塘水位和外圩圩堤可能出现的管涌、渗漏等情况。负责对县防指、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并发布相关预警,接收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管涌、渗漏、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

巡查防守组由巡堤查险队伍成员组成,负责圩堤、水库、地质灾害点巡逻查险和排除险情。

工程抢险救援组由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部门成员组成,负责组织抢修损坏的公路、河道、通信、电力、供水等设施使之恢复正常。并负责抢险技术指导。

转移安置组由包保各行政村镇级责任人和社会事务办部门成员组成,负责组织督促各村落实责任制,将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山洪威胁区内所有农户按预定路线转移至安置点,对应分级响应,落实梯次转移,做到应转尽转,同时做好安置点生活保障。

生活保障组由农村公路管理站、派出所、卫生院部门成员组成负责安置点医疗保障、卫生防疫工作。维护灾区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4 包保责任人及职责

1)包保行政村的镇级防汛责任人及职责

各村防汛指挥所由所在联系村的镇级包保责任人任第一指挥长、村书记任指挥长。第一指挥长为包保行政村的镇级防汛责任人,主要职责为上传下达镇指挥部相关工作部署,负责牵头包保村人员转移安置方面各项工作,保障预警信息及时传达、抢险队员及时到位,生产生活得到保障。各包保行政村镇级防汛责任人名单详见附表2-1。(如有人员变动,根据其对应职位相应调整)

2)水库、堤防防汛责任人及职责

水库、堤防实行行政责任人(负责水库防汛安全组织领导)、技术责任人(为水库防汛管理提供技术指导)、巡查责任人(负责大坝巡视检查,及时报告工程险情)责任制。详见附表2-2。(如有人员变动根据其对应职位执行)

3)危险区人员转移网格包保责任人及职

村级防汛抗旱责任人由村委会主要负责人员担任,主要职责为,全面负责辖区内山洪灾害防御指挥协调工作、负责传达上级命令、通知、发布预警。

山洪灾害危险区实行网格包保制。村级包保责任人由所在村委会相关人员担任。具体负责了解网格内住户和人员情况,熟悉当地地形、地貌,在汛期应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负责及时接收上级的预警和相关防灾部署,将相关预警信息传递给责任区网格内所有居民;负责本网格内所有居民的防御山洪灾害转移工作,并配合所在行政村完成转移人员安置等相关工作。具体包保情况详见附表2-3。

预警与应急响应

1 监测预警

镇防办通过工作群、基层防汛预警平台、安徽水信息等平台接收查看境内水雨情信息,并按照上级指令和现场情况,实现群策群防、实时预警。建立健全“叫应”机制,确保既要“叫醒”也要“回应”。新河镇境内雨水情监测站点与预警对象关系详见附表3。

水利站负责接收水情、雨情、旱情等预警信息,自然资源和规划所负责接收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相关信息报镇防办。

根据《新河镇山洪影响调查评价报告》分析结果,确定新河镇预警雨量站采用东山站(站码62700710)、水竹山水库站(站码62702914)、童埠圩站(站码997551QX)、洪山村站(站码997568QX),具体信息见下表。

新河镇山洪灾害危险区人员转移临界雨量表

警报等级

预警雨量(mm)

气象预警

1小时

3小时

24小时

准备转移

58

75

98

橙色(准备转移)

立即转移

72

96

127

红色(立即转移)

水库水位雨量通过省水信息平台和水库巡查责任人及时向镇防指报告。新河镇具体水位预警值见下表。

新河镇水位预警值

水库名称

东山水位

m

凤形水库水位

m

水竹山水库水位

m

准备转移

54

60.1

46.7

立即转移

55.1

61.5

48.18

2 预警发布

镇防办及时接收掌握气象、水利、自规、应急等部门对天气趋势的预报和实时降水量、水情等信息,经镇防指会商研判后,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应急广播等方式发布预警信息,按照镇、村(组)、户的次序逐级将预警信息传递到人。如遇紧急情况,镇防指直接向村(组)及包保责任人发布预警;巡查(包保)人员直接报告镇防指,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

3 启动响应

根据县防指启动防汛(抗旱)应急响应的命令,结合本镇雨水情、工情、汛情、旱情实际,及时会商研判,启动相应等级或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当灾情严重时,采取停课、停工、停业、停运、停产等措施。

4 响应期间的工作要求

1)会商部署

镇防指组织防汛抗旱会商,通报全镇雨情、水情、汛情、工情、险情、灾情、旱情相关情况,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安排部署全镇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并向县防指报告会商意见。

2)包保责任人履职

响应启动后,各包保责任人要立即到岗到位,实时关注雨情、水情等监测预警信息,及时通知包保区域做好转移避险各项准备,立即投入抗洪救灾相关工作。

3)值班值守

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通讯畅通,接收或发现相关监测预警信息时及时报告镇防办。

4)信息报送

防汛抗旱信息实行归口管理,逐级上报。防汛抗旱信息的报送应及时、准确、全面,重要信息一事一报,重大险情(溃堤破圩)、人员伤亡等信息必须第一时间上报。村(社区)在灾害发生后30分钟内将本地突发险情灾情上报乡镇。乡镇在接到灾情险情后15分钟内口头、1小时内书面报告县级防指。

5)抢险救援队伍备勤

各抢险救援队伍随时待命,确保抢险设备运行正常、物资到位,在接到镇防指指令后,抢险人员确保电话24小时畅通,立即投入抢险救援工作。镇级应急队、巡堤查险队名单详见附表5、6。

6)物资设备预置

镇防指做好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工作,按要求备足砂石料、木桩、麻袋等设施设备。详见附表8。

7)转移安置

转移安置遵循安全、就近原则,采取投亲靠友或集中安置方式转移受威胁的群众,集中安置按照拟定路线转移群众至安置点。人员转移路线图详见附图4。

5 防汛响应措施

1)堤防、水库巡查防守

1)堤防巡查防守

镇防指统一安排巡堤查险队伍,当堤防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时,每公里2~3人;当堤防水位达到保证水位时,每公里5~10人。

2)水库巡查防守

各水库落实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巡查责任人(简称“三个责任人”)责任制,负责水库防汛巡查、设备维护、值班值守、汛情报送工作。严格执行县防指下达的水库防汛控制运行计划,做好水库汛期调度工作。

当水库水位超汛限水位(具体水位值详见附表1-3)0.5m以上且继续上涨时,巡查责任人及时上报相关情况,水位每上涨10cm预警一次,根据镇防指指令及时降低水位,做好泄洪区下游人员撤离及抢险准备。

当水库水位达设计洪水位(具体水位值详见附表1-3)且继续上涨时,根据镇防指指令立即转移受威胁区域群众,组织抢险队伍上坝抢险。

2)危险区人员转移

1)转移原则

转移工作应遵循就近、有序、快速、安全的原则。人员转移组按照镇防指命令及预警通知,先转移人员后转移财产,先转移老弱病残人员后转移一般人员,先转移危险区人员后转移警戒区人员。

2)转移方式

在镇防指统一指挥下,党建指导员包村,村干包组,组长包户并按照网格包保责任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用车辆等交通工具优先转移老弱病残人员,其他人员可徒步转移至安全地带。人员转移路线图详见附图4,附表4-1、4-2、4-3。

3)转移要求

当发生强降雨时,包保责任人须在岗在位,及时做好人员转移准备。接到转移指令或发现山洪、地质灾害征兆时,立即组织人员安全转移,做到应转尽转,确保不漏一人。

当接近或超过保证水位、圩堤发生重大险情时,村级防汛抢险指挥所在请示镇防指同意后做出转移撤退决定,包保责任人采取挨家挨户通知到人,要求群众随时做好撤离准备;当遇到突发险情需要紧急撤离时,采取不间断广播、鸣笛、敲锣等方式通知人员撤离,安排人员在影响区外围巡逻清场,避免人员进入影响区。

4)转移路线

山洪灾害、水库溃坝及溃(漫)堤人员转移路线详见附表4-1、4-2、4-3。

5)人员安置

转移人员主要安置在村部、学校等安全区,各影响区人员安置点详见附表4-1、4-2、4-3。

群众返回:镇防指报请县防指同意后,由村委会组织群众安全有序返回。

3)重点风险部位巡查和管控

东山河十里岗段、团结段及江梅桥段河道狭窄、汇流快,受强降雨影响,易发生河堤漫顶或溃口,涉及常住人口十里岗段73人,团结段17人,江梅桥段18人。

遇强降雨等恶劣天气时,落实24小时专人值班,各村组织骨干人员及网格负责人日夜巡查险情,随时上报情况。视水情、险情增加巡查人员,做好现场检查记录,发生险情时电话快报,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险情。

4)防洪工程险情处置和被困人员救援

1)险情处置

若堤坝发生如下险情时,镇水利站负责对险情处置进行技术指导,镇抢险队立即开展抢险。根据险情大小及时向县防指提请技术指导及队伍、物资支持。

堤坝常见的险情及抢护方法如下:

①漏洞险情的抢护:

查找漏洞进水口的方法:查看漩涡、水下探摸、利用自动报警器探摸洞口。

具体抢护方法:软帘盖堵、软楔堵塞、抛填粘土前戗。

所需抢险物料:棉絮、木桩、麻袋、泥土、砂石等物资。

②渗水险情的抢护方法:开沟导渗、反滤导渗、临河筑戗、柴土帮戗。

所需抢险物料:编织袋、草袋、砂石料等物资。

③裂缝险情抢护方法:横墙隔断、纵缝处理。

所需抢险物料:编织袋、砂、碎石等

④管涌险情抢护方法:反滤导渗、反滤围井、蓄水反压、导渗台。

所需抢险物料:编织袋、砂、碎石等。

2)被困人员救援

当出现险情导致人员被困时,镇防指第一时间向县防指报告,并组织救援抢险队员进行救援,组织镇卫生院医生做好医疗保障,必要时向上级请求支援。

5)应急排涝

当童埠圩、吉田湖圩、桐梓圩、工字圩、菖蒲圩等圩内遭遇短历时强降雨积水严重时,镇防指及时增设移动排涝设备抢排,必要时向社会租赁排涝设备,并向县防指请求支援。

6)道路抢通、供电保障、通信保障等

镇交通站配合县镇交通局等公路管理单位做好防汛道路抢通工作,保障防汛抢险车辆、队伍进场。

镇防指协调电力部门做好抗洪抢险、抢排渍涝、抗旱救灾等方面的电力供应和应急救援现场的临时供电等工作。

镇防指协调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单位保障指挥调度通畅,特殊情况下利用现代通讯手段保障通讯畅通。

4 抗旱响应措施

根据旱情形势,进行水量平衡,通过“拦、蓄、引、提、开辟水源、打井”等措施和定时、分段、减压、限量供水、重点保障居民用水安全和粮食安全。

针对没有水源条件的村民组要急用先行,划小网格,定时、定点组织力量开展应急送水。突出关心关爱帮助留守人员和特困群体。

5 响应终止

当河道水位落至警戒水位以下、区域性暴雨或台风影响基本结束、重大险情得到有效控制,旱情已解除或有效缓解,并预报无较大汛情、旱情时,按县防指解除应急响应指令终止响应。

应急保障

1 镇级应急队伍

汛前镇防指组建镇级应急队伍(详见附表5)并登记造册。应急队伍成员从镇政府及镇直有关单位、各村抽调人员,人数50人。当镇范围内堤防、水库大坝等出现险情时,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做到“抢早、抢小”及时处理险情,当险情严重时,立即开展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并上报镇防指,请求支援。

2 巡堤查险队伍

巡堤查险队伍由堤段所在村组织骨干人员组成(详见附表6),视险情对堤坝进行巡查,当堤防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时,每公里2~3人;当堤防水位达到保证水位时,每公里5~10人。

3 防汛抢险救援物资和装备

采取集中储备和分散储备、实物储备和协议储备相结合方式储备各类防汛抗旱物资。大型装备采取临时租赁或购买服务的方式。部分防汛储备物资采取社会号料的方式储备,详见附表7、8。

宣传教育与培训演练

1 宣传教育

镇防指通过发放宣传册、张贴海报等方式宣传防洪法、地质灾害、防汛抗旱救灾等防灾避险知识,并实施防灾避险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增强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风险识别、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2 培训演练

镇防指制定培训计划,采取网络课程、以会代训等线上线下方式对防汛抗旱责任人、防汛抢险队员及有关人员开展汛前培训。演练内容主要为危险区人员转移演练,以某一危险区影响村为典型,演练其遭遇特大暴雨时,镇防办及成员单位运转情况,演练人员转移、安置、抢险、救援等方面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