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木镇镇致力大产业、聚力大发展、举力大振兴的奔跑之年。木镇镇将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建设,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创新社会治理,加快推进“生态优产业优、工业强农业强”的“双优双强 古铺木镇”建设。
2024年力争完成财政收入1.27亿元,完成规模工业产值21.25亿元,同比增长2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5亿元,工业投资6.36亿元,技改投资1.95亿,外贸进出口完成350万美元,计划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家。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今年我们将着力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要坚持项目为王,打好产业兴镇攻坚战。主要在写好“三篇文章”。一要写好“双招双引”这篇文章。始终把招商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事,以更大的力度、更精准的举措抓招商,集中力量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力争全年新引进项目18个,其中省外亿元项目8个,省外亿元到位资金20亿元,50亿大项目1个。二要写好这篇文章。今年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实施“项目年”活动,要坚持一切力量向项目集中、一切要素向项目集聚、一切政策向项目倾斜,营造全域、全员、全速推进项目的浓厚氛围。力争新开工、竣工重点项目20个以上。三要写好园区发展这篇文章。围绕园区“六大工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全力推进“标准地”和“亩均效益”改革,加大存量、低效用地盘活力度,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全过程为项目保驾护航,做到“拿地即开工”。着力在优化环境上下功夫,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金牌店小二”,持续擦亮“‘木’名而来、‘镇’重‘企’事”营商环境品牌,对项目审批、落户、建设、投产等环节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二是要坚持融合发展,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关键在加快“三项建设”:一要加快建设产居融合美丽集镇。坚持“建新”与“改旧”同步、“扩外延”与“增内涵”同步,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适时启动集镇街道老旧建筑立面改造,加快内河水体循环治理,推动镇区巷路亮化提升,持续推进街道序化、绿化、美化、亮化工作。二要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和美”理念统筹抓好乡村基础设施、和美乡村建设,启动2024年省级和美乡村越路水冲中心村建设,建成2023年省级和美乡村双云村钱家桥中心村建设,完成2个和美家园,7个县级美丽宜居自然村庄,20户和美人家县级示范户创建。三要加快建设产村融合农业强镇。以获批国家级农业强镇为契机,大力发展九华黄精主导产业,全产业链推进九华黄精产业发展,依托华药农业、一家良品等龙头企业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围绕“两强一增”发展行动,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业生产大托管试点工作,持续推进农业特色产业三年提升行动。围绕乡村振兴创业园建设,规划集休闲体验、生态观光、康养研学于一体的“绿色休闲农业”,促进一二三产真正融合。
三是要坚持人民至上,打好民生改善攻坚战。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从“看得见”的项目入手。要以项目为抓手,适时启动一批、全力推进一批、尽快投用一批民生实事项目。云童路、板黄路、木河路道路升级改造,武圣村圩埂路路面硬化,金山、永丰、羊桥、中塘冲4座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只要有条件,就要抓紧启动;正在实施的,要按时保质完成。老年食堂、信用超市、村民议事活动中心等工程,单个项目投资虽然不大,但老百姓的获得感很强,要持续加大力度。二要从“最期盼”的小事入手。把群众的“小事”当成我们的“大事”来抓,稳步提高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灾救济和残疾人两项补贴等社会福利工作机制。全面落实稳就业、保就业政策,完善就业与社会保障服务,积极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加大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提升基本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三要从“品质化”的追求入手。 要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推进民生事业扩面提质,加快补齐教育、就医、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短板,继续动态调整两癌筛查、老年助餐等民生工程覆盖范围,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让群众真切体会到木镇镇高质量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
四是要坚持底线思维,打好社会稳定攻坚战。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强化:一要强化党建引领。紧抓实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各领域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持续推进党员“1+1”亮牌工程和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行动,巩固基层党组织在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中展现出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积极谋划村集体经济项目,大力发展“村级+”合作模式,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整合土地资源、盘活闲置资产、开展服务等方式拓宽增收渠道。持续巩固作风建设成效,改进文风、会风,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开展作风整治。二要强化源头治理。锚定全年“无进京赴省、到市集体访”目标,持续深化“三治融合”,强化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绣花功夫编织木镇全域平安网。充分发挥群众来访接待中心重要作用,加大做好初信初访工作力度,确保群众反映问题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解决,让信访群众“只访一次”。三要强化底线思维。聚焦“问题整改、扬尘治理、水土监测、秸秆禁烧”四项重点任务,持续抓好风险隐患排查,确保生态环境问题不反弹、效果可持续。慎终如始、毫不放松扎实做好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常态化开展巡查,坚决杜绝事故发生,为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安全基础。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