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落实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一揽子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全县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平稳运行态势,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坚实支撑。但受市场需求走弱、成本压力加大,增长动能不足等因素影响,全县工业经济承压前行,亟需大力抓落实、保生产、强服务、增后劲,推动工业经济恢复向好。
一、稳中提质韧性强。
今年以来,青阳持续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全县工业经济运行稳步,有效发挥了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
图1 2023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一)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制造业发挥引领优势。
工业生产平稳向好。202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增速比1-11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三大门类中,制造业同比增长13.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114.0%,拉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个百分点,继续引领工业经济增长;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1%,降幅较1-11 月份收缩1.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3.1%。
(二)六成行业生产实现增长,重点行业支撑有力。
2023年度,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25个行业大类中,15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为60%。从重点行业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等5个行业共拉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130.2%。
(三)大型、小型企业保持增长,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突出。
2023年度,大型、小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是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贡献率达到122.6%。其中,大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增速比1-11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贡献率达117.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个百分点。
(四)高技术产业平稳增长。
1-12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增速比1-11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个百分点。自今年7月份以来,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已连续6个月保持正增长,说明我县高技术产业正在企稳回升。
二、稳中有忧压力大
2023年,全县工业生产逐步恢复,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工业经济局势向好,同时要清醒认识到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传统产业增速持续放缓,企业经营压力较大,民营企业盈利水平低,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基础仍需巩固。
(一)规上工业竞争力较弱,传统行业增长乏力。
我县规上工业以初加工、低端产品为主,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规上工业的竞争力弱的短板较为明显。2023年,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累计增加值分别下降24.6%、4.7%,分别下拉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1.4个、1.1个百分点。1-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加值下降67.0%,下拉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6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增加值下降29.1%,下拉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2个百分点;纺织业增加值下降17.1%,下拉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1个百分点。
(二)重点企业增长乏力。
1-12月份全县产值总量排名前十的重点企业中有6户累计产值同比负增长,均低于全县规上工业产值增速,其中安徽泫氏铸造有限责任公司、安徽马钢矿业资源集团桃冲矿业有限公司、安徽柯力电气制造有限公司、安徽省青阳恒基矿业中心降幅超10%以上,合计下拉规上工业产值增速2.1个百分点。
(三)工业企业经营压力较大。
1-12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资产负债率为59.1%;经营成本上升,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2.57元,较1-11月份增加0.1元;应收账款增加,应收账款26.14亿元,同比增长46.8%。
(四)民营企业盈利水平低。
1-12月份,全县169家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5亿元,同比下降42.3%,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下降44.4%)2.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非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利润总额2.78亿元,同比下降33.0%,下拉民营企业利润增速14.0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利润总额1.08亿元,同比下降55.4%,下拉民营企业利润增速13.7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08亿元,同比下降17.8%,下拉民营企业利润增速2.4个百分点。
三、全力以赴稳增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等作出重要部署。下阶段,青阳要聚焦制造业立县不动摇,落实好稳增长各项政策举措,持之以恒推进产业链建设,加快推进新建项目投产达效,全力促进青阳工业经济行稳致远。
(一)稳龙头,厚植工业发展优势。
围绕宝镁轻合金入库,统筹加力推进推进13个主附工程,以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为方向,推动非矿开采、非矿制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优化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品牌建设、产品结构和区域集聚,充分发挥各产业链、产业群发展潜力和实力。对全县近期增长乏力的非矿开采、金属制品、专用设备制造等重点行业,要进一步深入调研分析,强化跟踪调度和协调服务,坚持支撑产业作用不动摇。
(二)扩增量,蓄积工业发展动能。
紧盯产业链关键环节,做强行业"头雁"企业。有效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引导现有龙头企业和核心企业进行供应链、产业群招商,纵向延长产业链,横向聚集产业群,实现上下游产业联动、产销对接,提高工业产业链抗风险能力,为工业增长培育更多优质增量。加快非矿产业、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转型升级步伐,鼓励相关行业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技术迭代进度和科技成果转化,多措并举降低经营成本,提升传统产业现代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推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
(三)强服务,优化工业发展生态。
加强惠企政策的宣传推介,加快政策落实落细落地,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帮扶和发展并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强化精准高效服务,促进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企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支持企业用好市场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