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惬意的北河沿岸走一走、欣赏静谧柔和的灯光,到宽阔敞亮的健身广场上跳一场优美的广场舞,到绿树成荫、有花坛相伴的健身步道散散步、健健身……每到夜幕降临,木镇镇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走出家门,感受夜晚的独特魅力,而文化休闲,则赋予了夜晚更多的内涵。今年以来,木镇镇聚焦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的喜人局面,极大地增强了群众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
硬件升级,多样文化套餐供群众选择。加大镇村两级投入,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今年7月份,木镇镇文化站完成了升级改造,建成藏书3000余册的图书阅览室,配有智能一体机的科学普及室,可容纳300余人的文化大礼堂等5大文化活动功能区,再加上去年建成的全民健身广场,完全能够满足辖区内群众的文化以及体育需求。今年以来,全镇共开展文化活动24场,协助县级部门做好公益性活动共30余场,其中完成两轮“万戏进万村”共24场演出,完成“送电影下乡”10场,配合县文化馆到村完成3场文艺演出;在春节、元宵、清明和端午等传统节日开展了以“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主题活动;群众自编自导的文艺演出3场;书法绘画3场……文化活动异彩纷呈,群众生活有滋有味。
互联网+,群众点单定制文化活动。8月份,实践云平台收到了一个“点单”,内容是“开展暑期‘读书小达人’活动”。实践所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合村找到点单人,并按照他的要求在村里举办了一场读书活动。原来村里的文化文艺志愿队伍给老人们开展了“智慧助老-手机实操”培训,包括给老人们演示了连接无线网络、微信添加好友、如何使用抖音等内容, 其中就包括了通过“看青阳”APP点单的操作。“放暑假,孩子们都回来了。我不想他们天天玩手机。我听村里的干部说,在这里把想要开展的活动输进去就可以了,我就委托他们帮我发了一条。没想到他们真的来了!”除去平台点单,人大代表建议、微信群“点单”等线上线下方式齐进,“你点单,我接单”的模式,让文化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今年以来“接单”的文化活动已达数十场,服务群众200余人。
聚焦特定人群,文化服务精准供给。今年暑假,木镇镇辖区内的孩子们有了新的去处。在新建成的文化站内,孩子们看书、写作业、下棋,好不快活。文化站升级改造的完成,成为了孩子们的文化新阵地、精神新“粮仓”。同时,木镇文化站还面向辖区青少年免费开展“暑期润童心·快乐一夏”青少年暑期公益活动。文化站联合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妇联、司法所等多部门创新活动举办方式,让青少年度过了一个有意义、有内容且安全的暑期生活。活动涵盖了防溺水课堂、《未成年人保护法》普法小课堂、二十四节气手工制作、“一书换一书,旧书换新友”、“扫黄打非·绿书签”、读书分享会等等活动共计8次,每次活动都有二十余人参加。除了聚焦暑期中的青少年,农村留守老人也成了文化服务重点关注对象。9月底,木镇镇文化站联合永乐黄梅剧团举办了一场黄梅戏专场,通过大喇叭、微信群、张贴公告等方式宣传了此次演出。“村里的老人都喜欢看唱戏的,这次我们特意请了车辆接送老人去看戏。”河北村文化管理员说到。此次演出观众共计200余人,均是来自各村的留守老人,演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赏。
下一步,木镇镇将以“大地欢歌”“四季春晚”以及“悦动池州”等主题为契机,创新活动举办方式,不断丰富文化内涵,让群众文化生活焕发生机和活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