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823MB1566401C/202311-00052 | 组配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青阳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题分类: | 卫生、体育 |
名称: | 县卫健委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安排 | 文号: |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3-11-07 | |
废止日期: |
2023年,县卫生健康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忘为民初心,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动力,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民生福祉,勇担健康使命。扩展了医疗项目建设,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打造中医药服务品牌,强化了“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有力推进了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扎实开展党的建设工作
一是加强党性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卫健工作全过程、各环节,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提高卫健队伍凝聚力。二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定期分析研判制度,2023年召开2次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会,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负面言论。委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年度述职述廉报告均将意识形态工作内容纳入其中。执行信息“三审”制度,规范“健康青阳”微信公众号和网络工作群管理。牢牢把握话语权,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三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对职责范围内的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开展领导、督促和检查。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日常学习、“三会一课”重要内容,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观看廉政纪录片。开展集中学习70余次,专题研讨4次,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1次,形成心得体会100余篇。通过学习,提高了全体党员干部政治、思想、行动自觉性,坚定捍卫了“两个确立”、做到了“两个维护”。
(二)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1.稳步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加强血透中心建设。在庙前镇中心卫生院综合楼二层设置血透中心,投资600万,面积600平方米,血透机位数19张。项目已通过验收,待11月底开诊。二是加快县医院搬迁进度。县医院整体搬迁项目装饰装修及钢结构工程与医疗专项工程施工已完成工程量的50%。1-10月份完成投资5500万。三是提升县中医院诊疗能力。“三级中医医院”申报材料已报至省卫健委审批办,定期开展专家坐诊、指导,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四是强化信息化管理。截至目前,青阳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二期分级诊疗系统(包含双向转诊系统),病案管理、健康体检系统、慢病管理系统、区域检验中心系统、区域影像中心系统系统已上线。青阳县人民医院、青阳县中医医院、11个乡镇卫生院均接入安徽省影像云系统和电子发票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2.推深做实综合医改工作。研究起草了《青阳县2023年综合医改重点任务》《2023年青阳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重点工作推进任务清单》和《青阳县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持续推动综合医改工作,组织完成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监测系统填报工作,全面梳理2018年至2022年医共体运行指标数据。
3.推动县公立医院与长三角高水平医院组建专科联盟。目前青阳县人民医院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杨广顺教授团队签约,设立杨广顺团队青阳工作站,团队工作站专家定期来医院坐诊。2023年青阳县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青阳县中医医院与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成为协作医院,开展定期坐诊,带教查房,人员梯队进修学习等方面工作。2023年邀请长三角知名专家来池坐诊726人次,专家来院74人次,开展腹腔镜全子宫切除+阴道骶骨固定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宫颈癌根治术等疑难复杂手术95台。
4.规范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县总签约人数110016人,签约率为47.63%,重点人群签约48440人,签约率为75.49%。其中高血压患者签约25581人,签约率为82.65%;糖尿病患者签约8307人,签约率为81.95%;老年人签约37598人,签约率为77.16%;脱贫人口签约9190人,签约率81.21%;肺结核签约76人,签约率69.72%;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签约1101人,签约率76.46%。履约总服务次数482022次,实际总执行次数426272次,总执行率88.43%。
5.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庙前镇中心卫生院、木镇镇中心卫生院已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庙前镇中心卫生院创建“社区医院”通过验收。截至目前全县11所乡镇卫生院,有2所乡镇卫生院达到推荐标准,6所乡镇卫生院达到基本标准。所有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注册了1名专(兼)职公卫医师,落实乡镇卫生院分类管理。持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今年完成34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实施3年以来,全县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卫生服务站、110个村卫生室已全部达到标准。
6.强化智医助理运用。充分发挥智医助理在基层诊疗服务中的作用,目前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病历259367份、书写病历259298份、规范病历259255份,病历书写率99.97%,病历规范率99.96%,月平均规范病历数209份(月>167份达标);辅诊活跃率98.5%,外呼活跃率100%。
(三)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控能力
1.一是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本年度,举办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业务培训班”和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服务项目等专题培训班,开展了3次业务督导。全县共建立电子居民健康223629份,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11268人,规范管理糖尿病患者3897人,规范管理老年人18707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98.21%。二是做好法定传染病报告工作。2023年1-10月全县17个网络直报单位(包括九华山),共报告传染病5164例,发病率2078.40/10万。全县医疗机构网络正常运行率100%。医疗机构及时报告5022例,传染病报告及时率100%。三是加大免疫接种工作管理。1-10月30日我县建卡人数708人,已接种22805针次,完成全年的任务数129%(20661/17602),22剂次累计静态接种率均达到90%,无临时接种、无重卡,备份上传率100%。四是扎实做好各类传染病防控,加快推进血吸虫病消除进程。全县累计灭螺面积370.3万m²,完成人群血吸虫病询检查病39074人次,血清学查病22879人次,粪检查病1711人次,均完成计划100%。大力开展血防健康教育工作,全县累计受教育人数达10.5万人次。全年肠道传染病发病其他感染性腹泻526例,菌痢2例,手足口病发病105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1例,皆有效干预。HIV/AIDS肺结核筛查率100%。五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创建无烟党政机关建设、无烟医疗机构建设、无烟学校建设,创建率100%。我县政法委、人社局等10家县直机关单位被命名为“安徽省卫生先进单位”;教体局、市场监管局等33家县直机关单位被命名为“池州市卫生先进单位”;杨田镇缑山村、陵阳镇上章村等11个村(社区)被命名为“安徽省卫生村(社区)”;朱备镇、杨田镇、陵阳镇等5个乡镇申报创建并被命名为“安徽省卫生乡镇”;另我县杨田镇、朱备镇今年积极申报“国家卫生乡镇”,木镇镇、丁桥镇、新河镇、乔木乡积极申报“安徽省卫生乡镇”。
2.推进国家慢病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在巩固省级慢病示范区创建成果基础上,启动国家慢病防控示范区建设。成功取得全国第八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活动主办城市资格,顺利开展了全国大赛启动仪式、总结会和赛事各项系列活动,获得了“全国百强健走促进示范区”的荣誉称号。
(四)全面构建计划生育家庭发展支持体系
1.落实人口监测及利益导向机制。全县统计年度(2022年10月-2023年9月)出生1124人,人口出生率4.07‰;死亡人口1997人,死亡率7.24‰,人口自然增长率-3.16‰,性别比105.48,保持正常值范围。为奖扶对象13217人,市扩面2048人,县扩面4960人,特扶对象667人,手术并发症15人,计生特困对象363人,及3889名独生子女父母,发放各类补助资金总计2461.388万元。按时完成年度人口健康基金汇缴任务(55万元),精心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扎实做好暖心行动、计生帮扶健康促进等项目。深入开展关怀关爱计生特殊家庭“暖心行动”,精心开展了精神慰藉、健康关怀、保险保障、走访慰问、志愿服务等活动,提升了计生家庭帮扶水平。
2.持续提高妇幼健康水平。截至目前,我县常住孕产妇早孕建卡率、系统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达管理率均达90%以上;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1250人,免费婚检1872人,免费宫颈癌筛查4400人,免费乳腺癌筛查1400人,对筛查异常人员进行相关治疗及随访;免费产前筛查 719人,加强产前筛查诊断网络建设,县中医院已取得产前筛查资质。
(五)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教宣传工作
2023年我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11名,委托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4名,委托培养乡村医生13名,截至目前,我县共委托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50名,乡村医生55名;安排2名医生参加全科转岗培训,9名医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名药师参加紧缺人才培训,进一步加强我县县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推广医学适宜技术项目应用,截至10月底,共录入病例数2467例,进一步了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运用适宜技术防病治病能力;持续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提升继续医学教育质量、推进重点专科建设;出台《青阳县健康县建设工作五年复评实施方案》,启动健康县建设五年复评工作,认真实施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广泛深入开展各项卫生健康宣传。
(六)不断巩固暖民心行动工作成效,提升“一老一小”服务新局面
1.提升托育服务能力。全县共备案托育机构10家,共有托位950个,千人口托位数达4.07个。其中2023年度新增托位350个,超额完成年度300个托位建设目标。积极开展示范性托育机构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带动辐射作用。积极开展市级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创建工作,全县共有2家机构被命名为市级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其中青阳县抱抱熊托育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全市两家机构之一接受安徽省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评估。
2.推进健康口腔行动。青阳县人民医院、青阳县中医医院均规范设置了口腔科,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口腔科设置率达100%。2023年涂氟1598人,完成率106.5%;窝沟封闭完成1534人,完成率105.8%。
3.大力推进健康医疗养老产业发展。一是产业发展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根据《青阳县健康医疗养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健康医疗养老产业专班各项工作均有序推进,突出中药材种植及精深加工、医疗器械和康养装备制造、健康服务、医疗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分析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产业发展重点、工作推进举措和“十四五”分年度目标任务等。二是产业发展格局不断完善。引入企业发展连锁康养,建成荣盛温泉、德懋堂、陌上星空等项目。全县共建成1个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2家省级健康养老服务集聚区、1个长三角健康养老基地。三是产业招商质效不断提升。我县健康医疗养老产业在“双招双引”平台累计签约16个、总投资55.194亿元,已开工11个、总投资13.191亿元,已投产7个、总投资11.1亿元。
4.优化老龄健康服务。全县已建成养老服务机构16家,开设床位1921张。其中医养结合机构5家,分别为乔木、酉华、杨田3所乡镇养老服务中心、青阳城西医院养老康复中心、青阳县星福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在建医养综合体1个(县人民医院南部新院),设计床位600张;专业护理院1个(九华护理院),床位60张;二级康复医院1个(青阳义龙康复医院),床位80张;服务于养老事业的医、养、护工作人员近200人,建立了跨部门协作的医养结合运行机制。全县成功申报四批次8个省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单位,朱备镇、庙前镇成功创建省级健康养老服务集聚示范区和集聚区。蓉城镇长龙社区、天华社区、乔木乡凌塘村等3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023年青阳县创建省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县已通过省级验收,以此提升全县医养结合水平。
(七)深入开展卫生系统专项整治工作
1.深入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联合县教体局、县医保局、县审计局等8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印发《关于成立青阳县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专班的通知》,成立以卫健委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印发《青阳县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任务清单》,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和完成时限。通过健康青阳公众号公布青阳县卫健委举报电话、电子邮箱、收件地址等举报途径,以及青阳县卫生健康委廉洁账户。联合县公安局、县医保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审计局发布青阳县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举报途径的公告,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2.加大卫生监督工作力度,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全年开展13个卫生监督专项工作,监督检查2620户次;受理、办结行政许可248件;受理举报投诉15起,群众满意率100%。实施行政处罚35起,结案35起,处罚到位金额71200元,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有效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共开展法治宣传20余次,发放法治宣传册6000余份,受益群众约1.2万人。
3.安全生产管理和隐患排查更加全面深入。多次召开全县卫健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推动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对排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全县卫生健康系统累计排查各类大小隐患75处,均及时整改到位,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八)持续推进中医药特色服务
积极推进基层中医药发展。一是加强中医人才培养。共组织8名护士参加市卫健委举办的中医护理培训班、19名医务人员参加池州市第三期西学中培训。印发了《青阳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实施方案》,分两批举办2023年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对全县134名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进行了培训考核。积极鼓励基层名中医开展师带徒工作,截至目前已陆续备案6人。二是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组织县中医院到蓉城镇敬老院开展义诊及健康讲座活动,开展中医药文化服务月义诊活动。联合芙蓉社区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讲座,组织专家组开展进社区义诊活动。组织中医专家走进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给学生开展中药材辨识科普讲座及制作手工香囊活动。三是加强省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建设。在池州市小学校园五禽戏交流展示大赛中,青阳县实验小学脱颖而出,获得团体一等奖。结合劳育课,带领学生走进百草园,采摘中草药,学习中医药知识。
同时我们也认真做好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建议办理、招商引资、文明城市创建、综治安全、信访维稳、红十字会等工作。
二、存在不足
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人民群众的新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全县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重点学科建设滞后,缺乏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水平不足。二是基层卫生人才匮乏,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薄弱。三是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硬件设施仍比较落后,影响了医疗业务的开展和辖区群众的就诊体验。四是医养康护服务能力不强。我县医疗资源整体较为缺乏,医疗服务技术力量还较为薄弱。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抓好党建队伍建设,不断壮大队伍合力。一是强化理论学习。细化学习计划,抓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通过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及时学习中央、省委和市委有关会议、文件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准确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着力解决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三是强化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严守财经纪律,严禁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的情况发生。聚焦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加大整治力度,推动干部作风建设。
(二)加强“三级医院”创建。按期完成县人民医院新址搬迁项目,同步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加快推进县中医院搬迁和中医院服务能力提升,积极创建三级中医医院。
(三)持续深化综合医改。加快推进县级医院能力提升,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和质量。围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目标,结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控制为手段,调整医疗业务结构,降低药品、耗材占业务收入比例,控制医药费用增长,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和质量。推进县级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实行人员编制备案制管理,解决人员职称晋升、落实工资待遇的通道问题,强化医院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动力机制。
(四)深入推进专科联盟建设。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提高专科联盟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信息共享和技术转移,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技术转移,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科研合作,联合开展临床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五)强化人才引进培养。一是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着力引进高层次医疗人才队伍,同时加强“送出去”进修培训,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进一步强化融入长三角,推进协作医院和城市医联体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二是推深做实基层人才免费定向委托培养、村医定向委托培养、中医药人才培养等人才培养项目。三是加强“一村一大学生村医”计划实施。继续通过村医高职(专科)学历提升、成人本科教育学历提升等途径,进一步补充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力争三年内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名大专及以上学历大学生村医,同时加大投入,进一步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六)持续推进中医药发展。一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加强基层中医馆及其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加大县中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力度,推进县中医医院基础设施、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和信息化建设。二是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在每年乡镇卫生院人员招聘中,加大中医药人才招聘力度。加强中医师承学习教育和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积极组织民间中医专长人员参加考试考核,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药队伍建设。三是持续推进基层适宜技术培训,组织基层人员参训并考核。通过请省内外专家现场授课、基层医务人员到中医院实践操作、线上理论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适宜技术培训,提升我县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四是强化中医药文化宣传。采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加强中医药宣传引导,给群众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积极通过各种信息传播媒体推广中医药,提高居民对中医药技术的认知度。
(七)接续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及传染病防治工作。一是扎实开展公共卫生工作。切实做好碘缺乏病防控、生活饮用水监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职业卫生监测等工作,为居民健康生活提供有效的卫生学保障。二是持续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规范开展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按要求完成新冠监测任务,持续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准备工作,加强物资储备和队伍力量建设。三是稳步推进慢性病防控任务。积极完成重点人群管理工作,规范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项目,推动“健康口腔”暖民心工程落到实处;做好全国第八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总结会各项工作,在2024年继续开展“万步有约”大赛活动,树立慢病防控品牌项目。四是有序推进血吸虫病消除工作。采取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防治策略,认真实施“安徽省加快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实施方案”加强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工作力度,扩大健康教育宣传,为我县2025年如期实现血吸虫病消除目标打下坚定基础。
(八)加强大健康产业谋划推进。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简化项目审批环节,建立市场准入、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二是编制重点项目库。聚焦中医药、现代医药、文旅康养等重点发展领域,梳理并遴选一批符合产业导向、成长性好、带动力强、市场潜力大的企业,将其纳入重点项目库,并加强对项目建设的跟踪服务。三是完善扶持政策。健全完善产业发展激励政策,加大对现代医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大型康养项目、优质医疗资源引进等方面的支持、扶持力度。四是加大招商引资。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紧扣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强与沪浙苏地区的产业对接,引进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知名医疗机构、康养服务集团来青投资建设运营康养项目,逐步建设一批融康复理疗、药膳服务、生态体验、度假休闲于一体的特色鲜明的健康小镇。
(九)常抓不懈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推进妇幼保健机构等级创建工作,开展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评估及应急演练,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高质量规范实施妇幼惠民和出生缺陷防治等项目,继续加强产前筛查诊断网络建设,力争县医院申请通过产前筛查医院资质。
(十)扎实做好各项老年健康工作。一是持续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改变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积极营造社会化养老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振民营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举办或接管养老机构的热情。做大养老服务产业。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等高对标对表承接产业转移和人口转移,吸纳江浙沪富余资本来青创办高等级养老护理机构,吸引长三角中老年人群来我地修身养老。二是加强宣传力度,营造社会化氛围。加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省《实施办法》等老龄政策法规宣传,把发展老龄事业、做好老龄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扎实开展系列敬老活动,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三是持续推进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加强对基层老年协会工作指导,明确工作职责,通过强规范、保经费,确保老年人协会的正常运作并充分发挥老年人协会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作用。通过对老年人协会会长的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协会服务老年人的作用。四是继续做好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加强对医养结合机构的指导和督查,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医养结合机构限期整改,持续提升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五是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指导杨田镇涧泉村、蓉城镇芙蓉社区、杜村乡河东村进一步按照省创建标准,逐步完善软硬件设施,争取通过市级、省级验收。六是做好2024年医养结合与失能老年人健康评估指导项目。根据省卫健委文件要求,制定我县具体方案、细化责任,进一步组织卫生院、村卫生室对辖区失能贫困老人开展医养结合与健康评估指导工作,不断改善我县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十一)认真贯彻以基层为重点党的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进一步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围绕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若干要求,加强工作评价,统筹推进基层卫生组织管理、调整卫生支出结构、稳定基层队伍、加大基层帮扶力度、提升基层服务效果。本着“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的原则,稳步提升签约覆盖面,努力将签约服务扩大到有服务需求的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机制建设,调动居民和家庭医生参与签约服务的积极性,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以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脱贫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为重点人群,在确保服务质量和签约居民获得感、满意度的前提下,循序渐进积极扩大签约服务覆盖率,实现“应签尽签”“愿签尽签”。
(十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一是深入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专项检查,重点加大对过度医疗、医务人员病历书写质量、精麻药品管理的检查力度。二是扎实推进职业卫生分级分类监管试点和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三是持续开展公共卫生的监督执法,尤其是民俗、大中型住宿场所、游泳场所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和教学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力度。
(十三)统筹推进其他工作。全面落突无偿献血、安全生产、文明创建、双拥、招商引资、重大会议活动医疗保障、重大项目推进和征迁等工作,为深化医改和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青阳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11月6日
主办单位:青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青阳县数据资源管理局
运维电话:0566-5038187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互联网协会
皖ICP备05015023号-1 皖公网安备 34172302000005号 网站标识码:3417230025 本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