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年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我市高新技术制造业招商引资力度的建议收悉,现就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锚定“增速居前列、人均争上游”和“345”倍增目标,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良好成效。2022年,全市新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295个,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809.5亿元,同比增长13.1%,增幅居全省第3位,其中制造业项目186个。2023年1-6月份新引进省外亿元项目140个,完实际到位资金381.6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85个;截至2022年底全市拥有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64家,全年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8.2%,居全省第四位。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深化产业研究,项目提质增效。深入分析我市制造产业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围绕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加强细分领域和上下游企业研究,瞄准行业龙头、专精特新企业,全面梳理重点区域“500强”企业、央企国企、外资企业信息,挖掘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好的项目资源,仔细梳理重点区域目标企业。编制八大新兴产业招商路线图和重点招商项目库,围绕制造业产业链关键环节,谋划一批产业链项目,已锁定重点目标制造企业582家,收录重点制造业项目65个,开展精准招商。2022年全市新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29个、50亿元以上项目5个,其中制造业项目分别为24个、3个,制造业招大引强取得重大突破。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管理。建立健全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的招商工作机制。市、县、园区领导每月率队外出招商,带头推进项目进展,并实行每月通报。市级领导外出开展招商活动89次179天,走访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比亚迪集团、北京星河动力、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等重点企业、商协会156家;各县区、园区主要负责同志累计外出招商149次346天,走访对接合作企业、商会及协会等309家。常态化开展重点招商项目签约前研判会商工作,全面评估招商项目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防范招商风险,强化双向约束。尤其针对新引进的涉矿等资源类项目由市级组织对投资主体资信和项目建设等内容研判会商,科学判定项目质量和落地可行性。2022年由市级研判会商预审项目11个,总投资280.35亿元。修订完善2023年招商引资绩效考评办法,强化目标导向和过程管理,将省外亿元项目、到位资金和项目纳统率纳入考评指标。加大招大引强考核比重,将10亿元、50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建设情况等作为考核加分指标。
三是强化企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联系包保机制和企业诉求办理,对联系包保企业、项目“点对点”对接、“实打实”服务,对各类涉企问题全面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精准有效解决企业反映问题,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建立“政策找企业”机制,梳理惠企政策418条、“免申即享”清单124项,2022年帮助294家企业兑现资金2852万元,为3.6万户市场主体精准推送政策,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27.3亿元。分类培育帮扶高新技术企业,健全高技术制造业运行监测机制,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双倍增”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一企一策”给予针对性帮扶指导,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257家,净增58家。服务保障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挂牌,修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直接融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引导“硬科技”企业到科创板上市,“三创四新”企业到创业板上市,专精特新企业到北交所上市。目前我市拥有四板挂牌企业149家,23家科技型企业进入省级重点上市后备资源库。
四是完善政策体系,保障要素供给。出台《池州市推进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完善服务和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做大做强。针对制造业产业,各县区、开发区均制定了用地、厂房、融资、人才、购买设备等方面扶持政策。其中,土地政策主要根据项目投资强度划档予以奖励;厂房政策主要为厂房代建和按税收贡献分档给予租金补贴;融资政策主要以园区平台公司、产业基金注资参股的形式,对优质项目实现“以投带引”;人才政策主要从创新平台建设和高端人才引进方面予以奖励;设备补贴主要根据企业设备投资按比例予以补贴。同时,对重大招商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定制招商优惠政策。加强全市土地、能耗、排放容量、资金等要素计划管理,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优化配置要素资源,突出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快速推动大项目、好项目早承接、早落地。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建立资源、政策和金融等关键要素市级统筹、县区协同机制,进一步推动各地全面清理僵尸企业,盘活闲置资产,腾挪发展空间。持续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目前已推出园区贷、科技信用贷、专精特新贷、科技e贷等产品,2022年以来为全市37家科创企业提供保险服务,保额10.22亿元,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参保企业452户,保额49.4亿元。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2022年我市制造业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下一步,我们将再接再厉,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强制造产业的分析研判,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最精准的视角、最优的服务保障,助力制造业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动产业集聚。重点聚焦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制造业产业,按照完整的产业链条要求,紧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深入分析产业发展现状,重点承接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入驻,推动形成产业集群。充分利用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的辐射效应,锁定链主企业开展链式招商、精准招商。加快推进镁铝轻合金加工应用、半导体分立器件等产业生态建设,全力打造引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二是加快产业升级。围绕智能化、集成化等方向,依托工业园区既有的制造产业基础和主导产业,大力实施优势产业强链补链工程,加快培育区域制造产业和引进一批产业链核心企业,全力推进传统制造向技术水平、生产效率、附加价值更高的产业领域和价值链环节转型升级。依托省级半导体产业基地和江南集中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示范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资产重组、技术改造、产品创新等,加快推进制造产业机器换人、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改造步伐,努力推动我市制造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
三是优化产业政策。为进一步完善我市产业政策体系,在大量参考其他地区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的产业政策体系和经验做法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我市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我局正在积极推动各地出台新的招商引资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业者来池发展。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