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俞旦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进一步提升非金属深加工企业营商环境的建议》已收悉。
首先,感谢你们对我县非矿行业营商环境的深切关注以及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接到您的建议后,我们高度重视,我们认为,建议很符合目前我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现状,很符合我县的客观实际。针对您提出的具体意见建议,经与相关部门协商后,现作出如下答复:
近年来,我县始终高度重视非矿产业的发展情况,非矿产业也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全县有酉华镇和陵阳镇两个非金属矿采选及深加工专业镇,非矿产业一直以来是我县的主导产业。今年一季度非矿完成产值16亿元,占规企总产值的43%,税收1.9亿元,税收占比超一半以上。
二、发展做法
1. 高度重视,出台政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矿产业的发展情况,非矿产业一直以来作为我县的主导产业,在青阳县“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非金属新材料业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青阳优质非金属矿资源优势,按照“减少矿业权,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思路,到2025年建成“百亿级”国家非金属新材料基地。今年6月份县委县政府出台了《青阳县“十四五”时期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要求到2025年,全县采矿权数减少30%以上,生产矿山100%建成绿色矿山,持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提升矿产品绿色运输率。
2. 成立专班,统筹推进。2021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七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的实施意见》,明确将高端钙基新材料业纳入我县今后重点支持发展的七大新兴产业中,并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工作专班,由县科技经信局为牵头部门,相关县直部门密切配合,集中研究分析我县非矿产业现状,及时跟踪掌握产业发展动态,研究制定做优做强做大产业集群工作计划,定期调度产业集群工作进展情况,找准产业链薄弱环节,集中力量攻坚突破,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支持非矿产业集聚发展。
3. 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创新能力。与浙江工业大学联合成立青阳县非矿研究院,与全国20多所高校加强合作,在非矿深加工和食品、医药研究等方面推进开发,召开非矿产业论坛,推动非矿研究院发挥技术堡垒作用,不断提高影响力。同时我县成立了非矿产业协会,为全县非矿产业企业做好相关服务指导工作。
三、下步工作计划
针对您的提议,下步我们将进一步逐步改善我县矿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矿业经济转型升级。
1.优化矿业开发布局。围绕“总数控制、增存挂钩、优化布局、空间集聚”的原则,通过“关闭一批,整合一批,提升一批”,实现全县矿业布局合理、集聚发展。落实矿业权设置区域准入制度,明确限制和禁止开采区域,禁采区内已设矿业权全面退出,限采区原则上不再新设采矿权。“十四五”期间,创建酉华、丁桥、陵阳三个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和童埠、老山两个产业园。提高主要矿种新设矿业权最低年开采规模准入标准,方解石不低于30万吨/年(洞采),石灰石、白云石不低于100万吨/年,建筑石料不低于100万吨/年,到2025年底,全县矿产品年产能提升至8000-10000万吨。
2.严格项目准入。制定矿业产业精深加工指导目录,严格控制非目录内开采加工项目备案登记。围绕资源就地就近深加工、产业延伸配套,提升非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深加工发展水平,促进矿业经济转型升级。除为本企业终端应用项目和下游产品项目配套建设所需外,原则上不再受理单一的粉体加工、氧化钙项目的备案。
3.提升产业层次。培育和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矿业企业,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延伸产业链,调整矿产品生产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重点围绕PC构件、高端装饰材料、橡塑制品、食品医药等终端产品,开展强链补链,推进资源产业一体化发展。加快矿山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矿业”,实现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现代化。
4.加强政策引导。在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前提下,新设采矿权和现有采矿权转让、整合、重组,优先配置给产品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深加工项目。新设采矿权应约定矿产品在当地进行深加工。新设矿权和整合矿权精深加工投入占总投资规模最低不得低于50%。推进深加工企业开展创建“绿色工厂”工作,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鼓励深加工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设备,推动矿产品加工转型升级,高附加值深加工项目优先向国家和省市推荐申请政策资金支持。
非常感谢您对我县矿业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为我县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