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青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政策解读 > 部门解读
索引号: 11341823MB1522695H/202207-00111 组配分类: 部门解读
发布机构: 青阳县应急管理局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 公民 / 其他
名称: 【文字解读】青阳县应急管理局解读《青阳县“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规划》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2-07-05
废止日期:
【文字解读】青阳县应急管理局解读《青阳县“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规划》
发布时间:2022-07-05 18:18 来源:青阳县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起草背景和依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的重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国家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做好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正处于爬坡过坎、着力突破瓶颈制约的关键时期。安全发展基础依然薄弱,安全生产工作在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之间进展不平衡,各类事故隐患仍然突出,存量风险尚未完全化解,增量风险仍在不断涌现,传统风险与新兴风险交织叠加,安全风险更加集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鉴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迫切需要继续坚持全国一盘棋,紧紧抓住安全生产工作的突出问题,在国家层面统筹谋划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目标任务,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县党委、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安全生产法》《安徽省安全生产条例》《池州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规划》《池州市“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青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青阳县“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

二、编制过程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编制工作责任。分管负责同志多次研究部署《规划》编制工作,对《规划》的站位立意、框架结构、重点内容、呈现形式以及编写质量、时间进度等提出要求。并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责任分解,把任务落实到专人,强化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确保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二是深入调研,广泛收集编制素材。在《规划》编制期间,多次同兄弟单位调研交流学习。印发《关于印发<青阳县“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规划>的通知》,向省有关单位、各市应急管理局、厅内各处室广泛收集素材。

三是集思广益,积极开门征求意见。印发《关于征求<青阳县“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规划>意见的函》,面向省直相关部门、各市县应急管理局、各救援队伍征求意见建议。组织召开《规划》专家评审会,专家组认为《规划》结构完整、内容全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前瞻性、可操作性,一致同意通过。

四是注重衔接,科学规划合理构建。为保证《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认真学习研究《“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努力做好与上级规划的衔接。积极加强与各部门沟通,就《规划》的有关指标和内容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做好与《安徽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工作。

三、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按照省市县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服务新发展格局,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化“铸安”行动,全力防范化解安全生产系统性风险,解决重点行业领域瓶颈性、根源性、本质性安全问题,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现代化“九华圣境、灵秀青阳”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四、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统筹推进。全面加强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安全生产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转化为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

(二)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守“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全面提高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坚持系统谋划、标本兼治。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统筹发展和安全,将安全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努力塑造与安全发展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优化安全布局,更好地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四)坚持风险防控、精准施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瞄准重大安全风险及挑战,在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上精准发力,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强化安全生产基础,从源头上消除和管控风险,做到预警发布要精准、抢险救援要精准、监管执法要精准。

(五)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法治。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提高安全生产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深化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系统完整、责权清晰、监管高效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深入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靠法治筑牢安全生产屏障。

(六)坚持广泛参与、社会共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好社会力量的作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到安全生产工作中,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构建企业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治理格局。

五、规划目标

到2025年,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基本建立,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冶金、建筑施工、消防、交通等领域较大以上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总量持续下降,安全生产状况趋稳向好,全社会安全意识持续强化,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到2035年,基本实现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有效运行,重大安全风险防控水平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安全生产治理体系现代化基本实现,较大事故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得到根本遏制,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十四五”安全生产工作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2025年目标

指标属性

1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下降33%

约束性

2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下降15%

约束性

3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

死亡率

下降10%

预期性

4

较大事故死亡人数

有效防范

预期性

5

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

坚决杜绝

预期性

六、重点内容

织密风险防控责任网络,深化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压实党政领导责任,夯实部门监管责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格目标责任考核,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优化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健全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推动标准动态管理,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创新监管执法机制。筑牢安全风险防控屏障,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优化城市安全格局,严格安全生产准入,强化风险监测预警,精准排查治理隐患。全力防范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包括危险化学品安全、非煤矿山安全、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交通运输安全(除道路交通安全外)、工贸安全、建筑施工安全、农林渔业安全、园区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民爆行业安全、水利系统安全、文化旅游安全、校园安全、民政服务机构安全、自然资源领域安全。强化应急救援处置能力建设,夯实企业应急管理基础,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增强救援保障水平。

统筹安全生产支撑保障,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进安全信息化建设。构建社会共治安全格局,提高全民安全素质,推动社会协同治理,积极参与长三角安全生产一体化发展。实施安全提升重大工程,包括风险防控基础提升工程,监管执法能力建设提升工程,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救援处置能力提升工程,科研实验能力提升工程,安全生产预防能力建设工程,“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融合应用工程,专业能力提升工程。

七、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明确任务分工。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根据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并公布安全生产重点任务和年度目标。各地各部门要积极制定规划实施方案,细化落实规划的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明确各部门相关责任。推动建立安全监管协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各地安全生产规划实施情况信息公开,鼓励全社会参与和监督,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二)加大政策支持。按照安全生产工作省级与市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规定,落实财政支持安全生产政策,强化财政经费保障,优化安全生产支出结构;集中力量办大事,向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防控、事故隐患消除工作倾斜。实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加强绩效评价,强化审计监督,切实把安全生产财政资金管好用好。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完善监管机制。鼓励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和社会捐赠资金增加安全生产公益性投入。在高危行业领域依法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在其他行业领域推广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充分发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风险防控和事故预防功能。加快建立保险机构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等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推进试点示范。以改善安全状况、推动安全发展为目标,以体制创新、制度供给、模式探索为重点,为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贡献青阳力量。积极推进安全社区、平安校园、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等建设。加快先进安全应急装备科研成果工程化应用。开拓创新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建成较为完善的安全治理制度体系,形成若干可操作、有效管用的安全生产重大制度成果。

(四)强化考核评估。健全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协同配合、信息通报、形势会商、风险交流、协调联动等制度机制。监督指导各成员单位落实安全职责,加大督查考评力度,形成监管合力。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将定期对各乡镇、开发区安全生产状况、重大安全风险防控、安全生产重大工程进展等情况进行监测调度。在 2023年和2025年底,对本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评估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解读单位:青阳县应急管理局        解读人:陈永红

咨询渠道:县应急管理局四楼办公室(青阳县庙前路241号)或电话咨询:0566-326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