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青阳县文化和旅游局 > 旅游 > 政策文件 > 旅游规划
索引号: 11341823MB1629388X/202201-00029 组配分类: 旅游规划
发布机构: 青阳县文化和旅游局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 公民
名称: 青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十四五”发展规划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2-01-10
废止日期:
青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十四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2-01-10 17:19 来源:青阳县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今后文旅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十四五”文化旅游工作战略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一条主线”,坚持工业、旅游“两大支撑”,持续推进“文旅名县”建设,奋力开创“九华圣境•灵秀青阳”新局面。

(一)基本思路

全面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依托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和“两山一湖”枢纽区位优势,坚持串点成线带面,着力推动点上景区提档升级、线上资源串联整合、面上景城山联动发展,以全域旅游和东九华旅游度假区创建,带动“四级联建”不断取得新成效,合力提升“九华圣境•灵秀青阳”品牌影响力。

(二)目标预期

坚持县山联动、景城山一体化发展,围绕推进文化旅游全面深度融合,努力将文旅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高质量旅游产品供给能力再上一个台阶,统筹推进“五个一批”工程建设:

1.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旅游度假区,5个3A级、2个4A级旅游精品景区。

2.打造“芙蓉湖-将军村-清泉村-石门高-杜村-十字路-杨冲”环九华山等6条特色主题旅游精品线路。

3.构建24小时书吧、咖啡吧夜游体验,30家乡村精品民宿等旅游新业态。

4.发展九华黄精、生漆夹贮等5个以上特色旅游商品。

5.培育文旅集团,1家五星级旅游饭店等旅游领军企业。

(三)重点任务

1.狠抓文旅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县文化馆大剧院、博物馆、美术馆、非遗展示馆、图书馆城市阅读空间、民俗文创园、农民画传承基地、戏曲文化区和“研学游”旅行基地等项目立项建设,持续推进奥飞动漫文化数字体验园、五溪康养小镇、九华云水、东九华度假区等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引进,力争每年引进15亿元以上项目1个、5亿元以上项目2个。

2.提升文旅服务供给。加强全县各类公共文化阵地常态化开放运行服务,加大文化阵地资源整合力度,实行县乡村联动、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开展全民阅读、文艺交流、科技培训等文化活动。规范化、常态化运行维护应急广播体系,加强资源整合,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如期完成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国家级试点工作。拓展政府购买服务渠道,大力开展送戏下乡进村、送电影进基层进校园、送演出进社区进军营等送文化活动。加强辅导指导,调动基层主动性积极性办好乡村春晚、乡村文化节、乡村旅游节等主题活动。

3.丰富文旅发展业态。加强乡村旅游新产品开发和供给,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持续推进精品民宿、星级农家乐、文旅研学基地建设,加强特色农产品包装推介,突出主题策划精品旅游线路,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加强最佳摄影点、观景台、非遗创作基地、民俗体验区和古民居重点文保单位的景点化开发,优化各景点旅游服务设施环境,实现全域可游可赏可玩。加大夜游景观带、网红打卡点、商务体验街、农耕采摘园等新业态建设,贴近游客新需求开发新模式,积极满足市场所需,做大旅游增量。

4.推进文旅创建创优。对标标准补短板,持续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力争创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提升青阳旅游整体形象和品牌影响力。加大环九华山周边文旅资源开发整合,推动创建东九华旅游度假区,尽快创成省级旅游度假区,力争五年内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强文化创建,充分发挥文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和基地作用,打造文化场馆服务新标杆,积极按照周期认真做好图书馆和文化馆的全国等级馆评估创建工作。

(四)主要措施

1.促进县山联动发展。健全县山旅游联动发展机制,推动青阳县与九华山一体发展。积极推进规划共编衔接,构建“县山一张图”。加快环九华山自驾游风景道、五九沿线旅游风景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域优质旅游资源与九华山核心景区互联互通水平。实施一体化宣传促销,探索发行“大九华”旅游一卡通,推动县山营销互动、产品互推、游客互送、政策共享。

2.提升全域旅游服务。推进青阳旅游企业及景区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积极对接长三角旅游推广联盟,联合打造长三角精品旅游线。启动县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对接杭黄国际黄金旅游通道建设,强化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其他县区的旅游联动协作。布局九华机场—高铁站—高速—青阳县域高效对接的交通体系。以国际化标准,逐步实施全域基础设施旅游化改造、旅游服务设施标准化改造。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建成独立的县智慧旅游平台和旅游大数据中心,促进智慧旅游平台与“智慧广电”、城市“一大脑三中心”融合对接,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对标和学习借鉴长三角发达地区经验做法,加强旅游技术业务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3.优化旅游发展布局。构建县域景区龙头带动、区域协同、全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全省森林旅游示范先行区创建,推动九子岩景区北接莲花峰景区、南连翠峰和阳山等景区,形成龙头带动。县城旅游接待中心区域,完善青阳县城“城市会客厅”功能,积极引进知名艺术学校在青建设分校、知名医院在青建设疗养基地、知名企业在青建设城市夜游、特色商业街、主题公园等项目,提升旅游集散、商务会展、商业配套等服务功能。东九华旅游度假区区域,以朱备禅修小镇和高铁新区为主要节点,沿“青通河-将军湖”规划建设集运动休闲、康养度假于一体的景观长廊。“五九”公路沿线区域,重点发展生态康养、候鸟旅居等业态。青石公路沿线区域,以田园风光、民俗体验为特色,持续丰富民宿客栈、采摘篱园、山水人家等乡村旅游业态。县域各乡镇根据资源禀赋特点,有序推进集镇、美丽乡村点景区化建设,形成禅修养生、生态康养、乡村度假、户外运动等不同特色的多点空间布局。突出“五九线”(九华河)和青通河上游两个区域,彰显“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底色,打造践行“两山”理论样板区。

4.增强文旅发展品质。树立“旅游+”“文化+”理念,开发建成一批“文旅+生态观光”“文旅+健康养老”“文旅+体育休闲”“文旅+现代农业”“文旅+森林疗养”“文旅+温泉度假”产品,打造特色鲜明、业态丰富、功能配套的文旅产品体系。加快资源整合、项目组合和产业融合,推动景区提档升级,向观光、体验、度假复合型转变。讲好青阳故事,深度挖掘禅修文化、摄影文化内涵,加强青阳腔、九华民歌、农民画等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加大宋冲、茗山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构建多层次文化产品供给体系。引进动漫文旅项目,利用数字艺术、VR/AR技术等现代技术,拓展文旅消费体验。依托乡村美景美食,开发生态田园、民俗文化、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产品,高质量发展民宿经济。

5.塑造文旅品牌亮点。围绕青阳特色的山水文化、名人文化、戏剧文化、千年古镇文化等,引导和鼓励文艺精品创作,培育文化服务品牌。持续办好陵阳锅子百家宴、马拉松自行车赛、九子岩户外帐篷节等“青山之阳·九华原乡旅游季”品牌活动,提高青阳文体对外传播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开发、展示利用工作,加大对陵阳古镇保护力度。抢抓非遗保护,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承人、传承基地建设,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做好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申报工作。加强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全民健身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