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我们坚持经济发展不放松,以产业振兴为抓手,筑牢民生保障底线,严把环境质量底线,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建设“九华黄精小镇、美丽乔木之乡”,全力以赴将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今后五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不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950万元,年均增长10%。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24617万元,年均增速9%。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3845元以上,年均增速9%,新增规模企业3家以上。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扎实推进“九华黄精小镇、美丽乔木之乡”建设,聚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一是坚持创新引领,激发经济发展动能。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准确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主动对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围绕七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创新方式招商,发挥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专业优势,确保好项目、大项目,发现得到,拼抢得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盘活闲置资源,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倒逼铸造等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零地”招商,在腾空间、增效益上求突破。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制定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贯彻意见,结合“四送一服”,以解决项目推进慢、企业跑腿多、政策兑现难等问题为切入点,创新打法和方式,以更优营商环境打造投资首选地。对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全程代办”。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快办快结,推动项目落地。建立企业诉求“一口”收办、闭环办理机制,让客商真正安心暖心。狠抓特色小镇建设。完善小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成特色小镇总体建设规划、小镇会客厅建设及乡域氛围营造方案编制。依托“九华黄精特色小镇”平台,推进新泰药业与华润集团合作,在九华黄精研发加工上求突破。在花乡药谷产业园、嘉源瓜蒌种植及深加工等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康养旅游、健康养老等业态,探索“农业+”“农户+”“旅游+”“工业+”的新业态模式,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富裕富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构建农民持续增收机制,确保脱贫家庭稳定不返贫,推动扶贫项目长期稳定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产业。立足金银花、九华黄精、瓜蒌等中药材资源优势,梯度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和推进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完善农业技术服务,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农厕改造与污水处理,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围绕“九华黄精小镇,美丽乔木之乡”定位,做好美丽集镇整治提升方案,结合原318国道集镇段整修工程,对集镇出入口、道路、杆线、外立面、沟渠等实施系统整治,提升小镇品质。
三是坚持生态优先,绘就绿水青山画卷。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巩固深化“河长制”“林长制”,规范农业污染治理。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压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巩固炉窑、矿山等重点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成效。完善长效监管机制。推深做实“环长制”,加大日常宣力度,压实各方责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合力推动全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持续推进环境提升。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积极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参与性,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努力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区。
四是坚持普惠共享,全力保障民生事业。切实保障民生改善。高标准落实好33项民生工程,做好困难群体救助资金发放工作,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住基本民生底线。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好退役军人、残疾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实施“四好农村路”扩面延伸工程,严格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对农村公路进行日常养护维修。实施高标准农田提质增效项目,全面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平,做好大通河乔木段防洪治理工程和水土保持项目。加强对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的落实与监管,确保“最后一公里”长期有效。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充分发挥“综治四个一”作用,重点抓好初信初访工作,及时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高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