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明训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的提案”的建议收悉,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我县以创优营商环境为重点,以搭建平台营造良好创业环境为抓手,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全面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持续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确保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动中保持人力资源因素的生机和活力,保证“七大”产业发展人才需求。
一、搭建交流平台,服务企业用工。
通过常态化开展招聘会和职业介绍活动,为企业招聘人才和返乡农民工等求职人员搭建对接平台。今年以来,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实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共开展“2+N”招聘会53场次,累计服务企业621家次,达成就业意向1915人。同时通过“企业进高校引才”活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组织22家县内重点企业先后到安徽工程大学和安徽建筑大学参加校园招聘会,帮助企业招才引智。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就业技能。
与各定点培训机构签订责任书,细化技能培训工作任务。今年以来,共开班29期培训1208人。目前,这些参加培训的人员大多在县内企业就业。同时加强与大中专院校职校合作,根据企业所需人才情况举办岗前培训、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行管人员进修等班次,建立企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让优秀员工有职业发展空间,更能体现自身价值。
三、定期摸清岗位,三级联动推送。
一是充分发挥基层就业平台作用。利用全县110个行政村、7个社区网格员队伍,动态摸排各村、社区有就业意愿人员和在外务工就业创业人员情况,建立求职人员清单和在外务工人员信息库,服务企业用工。二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窗口服务作用。安排专人对接,实现窗口“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就业回访”一条龙服务,动态建立求职信息数据库。目前,全县累计求职登记数2990人。三是充分发挥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作用。主动对接联系园区企业,每月及时摸排企业用工数量、缺工岗位,动态掌握缺工企业需求信息,每季度编印《青阳县企业用工需求目录》,动态摸排及时更新,做到岗位及时对求职人员精准推送。目前,累计为362家企业提供服务,征集用工岗位2450个。
四、减轻企业负担,稳定现有岗位。
结合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工作,防止新的岗位流失,促进劳动者就近就地就业。对困难企业采取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费率、使用失业保险基金稳定岗位和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等措施,帮助企业减轻负担,稳定就业岗位和职工队伍。
五、夯实工作基础,提升服务水平。
1、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全县形成了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基础、开发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为辅助、11个乡镇7个社区基层站所和110个村就业信息联络员为支点、4家民办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为补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通过“安徽公共招聘网”、“阳光就业网”、“创业云平台”等网上办事系统,提升人才服务信息化水平;简化办事流程、扎实推进人社服务事项“快办”行动。
六、加强招工宣传,优化用工环境。
多措并举,积极开展企业招工宣传工作。一是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号、网站、宣传单等形式宣传企业招工信息;二是通过县人力资源市场、民营人力资源公司开展企业招工宣传;三是通过乡镇基层就业平台进村入组开展企业招工宣传;四是通过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座谈会、组织劳动者参观用工企业等多种有效形式,宣传我县就业政策和企业用工环境,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五是通过县外招工联络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技术工种人员招聘宣传,吸引相关工种技能人才回乡就业。在宣传招工的同时,我们不断优化用工环境,为企业用工提供有力保障。一是结合劳动监察工作,督促企业改变用工思维,进一步提高职工工资福利待遇,改善职工生产和生活条件,提供优良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二是结合社保征缴稽核工作,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为职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通过待遇和环境的改善留住人才。三是要求企业实行人性化管理,帮助员工解决食宿、交通、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困难,提供学习、职级晋升的机会,使员工进得来、稳得住、做得久,为企业发展作贡献。
袁明训代表,非常感谢您的建议,我们将加强县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人才结构和市场机制,继续做好人才“引”“育”“留”文章,不断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九华圣境、灵秀青阳”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再次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方式:青阳县人社局:5021412
青阳县人力资源市场:5021685
青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5月13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