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青阳县统计局 > 统计重点领域 > 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 服务业形势分析
索引号: 11341823003291587F/202205-00004 组配分类: 服务业形势分析
发布机构: 青阳县统计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2022年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情况分析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2-05-05
废止日期:
2022年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22-05-05 08:34 来源:青阳县统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我县服务业经济运行总体稳步向好。1-2月,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1%。据池州市统计局一季度反馈涉及GDP核算数据来看,青阳县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40.8%,仓储和其他交通运输业营业收入增速29.8%,顺利实现开门红。

一、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情况

(一)七成行业营收增长。1-2月,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8个行业门类中,4个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5%。其中5个行业门类实现两位数增长,规模以上教育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9%,规模以上卫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2%,居民服务和修理业和去年基本持平。

(二)新增企业拉动明显。截至2月末,本年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5家,较去年同期增加2家。分行业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家,娱乐业1家。1-2月,5家新增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6%,对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贡献率达77.7%,拉动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34.3个百分点。

(三)营利性服务业增长快。2月末,全县26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营利服务业企业共13家,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个数的50%,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8.9%,高于规上服务业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贡献达88.3%,拉动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38.9个百分点。

(四)非营利性服务业持续向好。1-2月,3家教育卫生行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3%,带动就业306人,同比增长40.3%,同时由于机构改革,将以前食堂保洁的外包服务纳入自身管理,实现发放工资总额迅速增长,增速高达48%。

(五)交通运输发展势头良好。1-2月,11家规上交通运输业完成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9%,拉动规上服务业增长5.5个百分点。

二、需关注的问题

(一)部分行业恢复较慢。1-2月,居民服务修理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7%,增速低于规上服务业水平43.4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服务业同比下降17%,下拉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速3.6个百分点。当前国内疫情多点散发,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复苏较慢,规模以上公共设施管理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6.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5%。

(二)企业经营成本增加。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3%,其中,传统交通运输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9.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5.5%,教育和卫生行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8.3%。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比重提高,1-2月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36%,较2021年1-11月提高37.1个百分点。

(三)行业结构待优化。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行业结构升级较慢。传统交通运输业是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最多的行业门类,企业数占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的比重为42.3%,且多集中于道路运输业和水上运输业,规模以上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企业以及科学技术信息服务业仍存空白。以新兴行业为代表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共13家,占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的50%。

(四)对权重企业依赖大。1-2月实现快速增长主要依赖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行业的快速增长,仅此行业营收占整个规上服务业的75%,有呈现一行独大的趋势,一旦权重企业发展至瓶颈,巨大的同期数不利于规上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加快集聚发展。一是规划布局信息技术业。重点追踪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争取引进1-2家高科技的龙头企业,填补我县在信息技术业领域方面的空白,优化产业结构。二是做好部门协调工作机制,齐心协力推动服务业健康发展。

(二)兼顾省平台数据,做到心中有数。全县涉及GDP核算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是规上营利性服务业增速与省平台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简单汇总求得,省平台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同等重要。因此我们在关注规上数据的同时也要兼顾省平台相关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的增速,对于全县范围内达到省平台企业营业性服务业企业标准的要及时纳入统计和监测。

(三)依托政策引导,扩大企业规模。建议县委县政府尽快研究出台规上和省平台营利性服务业纳规奖补政策,从规范引导、结构调整入手,加大对新兴行业的政策引导力度,促进服务业企业向多元化、品牌化发展。同时,积极搭建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拓宽服务业企业投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企业发展壮大的资金瓶颈问题。鼓励政府采购在涉及GDP核算的规上企业消费,引导民间和资本在相关核算企业消费,最大限度促进GDP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