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县位于长江南岸,皖南山区北部,南依黄山北襟长江,九华山雄踞县境西南,青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青阳历史文化包括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戏剧、民间音乐等。其中,民间音乐形式丰富,源远流长,西边以九华民歌最具本土特色。
九华民歌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源于明清,盛于建国后,是中国民歌艺术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九华民歌体裁多样,有山歌、秧歌、号子、情歌、小调等,适合不同区域和场合的演唱。题材广泛,涉及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九华民歌语言朴实生动,通俗易懂,不同调式、调性的旋律清新流畅,清雅无饰,可谓“随口曲子自来腔”,是劳动者有感而发的心声。在表演形式上有独唱、男女对唱、小合唱、一唱众和等。九华民歌是我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艺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长期以来,我县十分重视九华民歌的搜集、整理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收集民歌293首(载于《中国民间歌谣集成》安徽卷)内容十分丰富,有反映生活的《小白菜》、《放牛歌》;有青年男女倾诉爱情的《应学蜡烛一条心》、《花针刺伤手》;有用于喜庆场合的《上梁歌》、《撒帐调》等。同时,我县创作了众多九华民歌作品,如《太阳一出照满山》、《站在长垅望北京》、《九天仙女采茶来》、《党谱新歌我爱唱》、《我们的生活比蜜甜》、《青通河畔好风光》、《乔木的菊花会说话》等,深受群众喜爱。
九华民歌通过口头演唱,师徒相授,代代相传不绝于世。近年来我县在做好九华民歌宣传推广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人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大力推动“名师带徒”工程,进一步建立健全非遗保护长效机制,使省级非遗项目九华民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