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青阳县统计局 > 统计重点领域 > 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 服务业形势分析
索引号: 11341823003291587F/202202-00006 组配分类: 服务业形势分析
发布机构: 青阳县统计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青阳县2021年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情况分析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2-02-15
废止日期:
青阳县2021年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22-02-15 15:03 来源:青阳县统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1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发展服务业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规划引领,狠抓政策落实,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呈现快速增长的有利局面。

一、基本情况

2021年以来,我县25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1%。其中,10家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5%3家非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


从具体行业上看,呈现出“三升两降两持平”的局面。(1)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3.2%;(2)教育卫生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3)居民服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1%;(4)租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7%;(5)专业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2%;(6)交通运输业和文化艺术业实现营业收入均与去年基本持平。

二、规模以上服务业的亮点

(一)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领跑全市。从市局反馈涉及GDP核算情况看,青阳县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速为49.2%,仓储和其他运输业营业收入增速为89.3%。其中仅庞源机械和金蚂蚁2家企业完成营业收入占整个规上营业收入的70.6%,占据“大壁江山”,对全县规上服务业的贡献率高达96%,拉动全县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7.5个百分点。

(二)就业人数有所增多,劳动报酬不断提升。截止11月底,我县25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期末用工人数达到10354人,同比增长61.5%。吸纳就业人员较多的行业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两个行业从业人数共9884人,占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就业人数的95.6%。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累计支付职工薪酬同比增长55.8%。根据数据显示,服务业企业已经成为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渠道,成为“稳就业”重要着力点。

三、存在问题

(一)部门行业企业存在空白。虽然近年来我县规上服务业企业总量和行业类别普遍增多,但部分行业仍存空白,比如代表“三新”经济的主导产业信息技术行业,以及旅游景点的公共设施管理业和体育娱乐业没有一家规上服务业企业。

(二)权重企业发展已达峰值。今年来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呈现快速增长主要依赖于金蚂蚁劳务分包公司的拉动,呈现“一家独大”的态势,从目前来看,金蚂蚁建筑劳务分包公司营收已达峰值,巨大的同期数导致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后劲不足。

(三)主管部门重视不够。其他服务业行业类别多且规模小而散,涉及行业主管部门多,虽然目前其他服务业主管部门是发改部门,但由于联动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县发改部门主要关注的其他服务业纳规的企业个数,对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完成情况以及数据质量关注度不高,同时由于其他服务业纳规数和增加值增速情况没有纳入各乡镇开发区考核,各乡镇开发区对其他服务业重视程度也不高,工作的推进力度不大。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扶优扶强,积极培育大型服务企业。龙头企业对各行业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全县规模大、档次高、持续税收贡献力强的服务业企业,特别是规模大的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还比较少,应以重点培育大型服务业企业为抓手,促进全县服务业集中度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营造更好的服务业发展环境,强化发展要素保障,落实税费优惠、纳规奖补等政策,在宣传政策、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等方面做出成效,以点带面推动服务业发展提档升级。

(二)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加快集聚发展。一是规划布局信息技术业。重点追踪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争取引进1-2家高科技的龙头企业,填补我县在信息技术业领域方面的空白,优化产业结构。二是做好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对于行业服务业各相关部门要强化定期交流制度的执行,齐心协力推动服务业全面发展。

(三)加大服务业纳规考核力度。立足于我县发展的实际,按照应统尽统的原则,加大上规上入统工作力度。将服务业纳规列入县直相关部门、各乡镇的年度目标考核任务,要求主管部门落实责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面摸排掌握辖区内企业经营状况,积极排查、筛选,与统计部门做好对接,及时对达规企业申报入统。

(四)加大统计宣传力度,严格保证数据质量。加大统计法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了解统计工作的意义,按照要求配合做好统计调查,严格保证数据质量。加强服务业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在报表填报、审核、报送等环节实行规范性操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时效性;同时指导好企业建立健全服务业统计台账,保证数出有据,数出有源。